更新时间:2019-11-01 16:42:35
封面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自序
第一编 总论
人类学的问题及其学科体系
引言
人类学关注的主要问题
人类学的四大领域
结语
政治人类学今昔
政治人类学的要义与缘起
政治人类学的发展及其“黄金时代”
全球化语境里的政治人类学及其前瞻
余论
略论“山地文明”
文明、文化与分类
山地与平地
山地与国家
家国情怀与守望尊严
“大道”的期许与社会现实
承认的政治与信守尊严
和而不同与求同存异
第二编 民族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中西语境里的“族群”与“民族”
定义“族群”——国外学界有关讨论评述
国家政治、术语的规定性、日常话语里的术语
西方语境里的“族群”
中国语境里的“民族”
结论
西方有关少数民族权利的论争与实践
西方社会对异族认识的演变
“少数民族权利”问题的缘起
“二战”以后有关少数民族权利的争论
平权法案的实践及其引发的争论
关于民族研究范式转换的一些思考
从弗里德曼“宗族范式”谈起
民族形成与民族关系范式
族群范式
边疆范式
讨论与结论
民族型貌与国家营建:福建案例
意识形态、人口普查、民族识别工作
寻求地方的民族代表——20世纪50年代初的福建
当地人的回应
泉州回民宗族与伊斯兰文化——一个历史与人类学的案例
泉州港的勃兴与地方穆斯林史
伊斯兰的“淡出”与宗族组织的崛起
伊斯兰“再现”与宗族复苏
第三编 传统、跨国与全球化
“海外关系”与闽南侨乡的民间传统复兴
一 “海外关系”:从污名到社会资本
二 传统民俗生活的复苏:怀旧与人本
三 策略的隐喻:海外华人在传统民间生活复兴中的作用
四 结语
“申遗”——传统与地方的全球化再现
传统与现代
传统与地方
“申遗”与传统的再生产
从“悄然无声”到“引人注目”——美国公民跨国领养实践的发展与变化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美国公民跨国领养的过去与现在
三 “本土”与“跨国”
四 跨国领养、种族、认同政治
五 FCC与建构中的认同
六 结论
第四编 文明冲突抑或其他?
文明冲突与和而不同
恐怖主义以及西方对穆斯林的妖魔化
原教旨主义者=穆斯林=恐怖主义?
Jihad=“圣战”?
被筛选的历史和历史
“文明冲突”与“和而不同”
宗教暴力、恐怖主义与全球化
宗教暴力与恐怖主义
恐怖主义的伊斯兰问题
全球化、现代性与恐怖主义
简短的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