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同、文化与地方历史:人类学的理论探讨与经验研究(《广西民族大学学报》人类学文萃·名家文选)](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642/23669642/b_23669642.jpg)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家国情怀与守望尊严![本文曾以《家国情怀与守望尊严是民族相处之道——与纳日碧力戈教授商榷》为题,发表在《探索与争鸣》2016年第7期,第66~73页。](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C5AC48/12421608304656606/epubprivate/OEBPS/Images/note.png?sign=1739698827-guegKXhhbv4aO97O0dmCONLV8uKgJkTl-0-4abe1b6987142af8a39211b99afd8951)
引言
各民族如何和谐相处、包容互补一直是学界、政界的重要话题。某些情况能成为话题,说明发生了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事情。民族关系这些年来再度成为热门话题传递了这样的信息:它一定在某些方面不尽如人意。正因为不尽如人意,才需要我们来讨论与之相关的一切以及如何改善。纳日碧力戈和哈建军二位先生不久前推出的论文《守望尊严的必由之路及民族经验的认同理性》堪称这方面讨论的力作。本文顺二位先生的话题继续讨论。笔者的话题同样是我们应当如何看待民族关系,以及应当在哪些方面为人类社会在这一问题上提供范例。我相信,尽管目前存在各种问题,尤其是体制性的问题,但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实现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共荣是可能的。除了通过学界的自身努力使社会一般民众对这类问题产生理性的认识之外,体制本身也应当在面对有关问题时,能有更为弹性的策略。最重要的是,我们的治理者要懂得设身处地地站在民众的立场上来考虑问题。只有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建立起一个各民族都由衷地认同和守望相助的共同体。笔者同意上述二位先生大作中的大部分观点,但是,也应当看到,该文并非没有值得商榷之处。如是说并非该文章存在错误,而是对当中提及的问题或许可以有不同的理解。笔者希望自己的看法也有助于澄清我们对共同关注之问题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