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节 利好3:VC或PE机构获得全新退出渠道
VC或PE(2)机构对于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展能够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而科技创新企业实现上市融资,不仅有助于自身发展,对于VC或PE机构来说也是利好,尤其是在我国目前IPO放缓、科技创新企业集体选择境外上市的情况下,科创板的推出能够帮助VC或PE机构“走出困境”,并且有效提高资金的周转率。
一、为VC或PE机构拓宽资金退出渠道
一直以来,我国风险投资机构的主要退出路径是IPO上市,而国内VC或PE机构所支持的企业上市目的地主要是A股市场。投中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企IPO的VC或PE的渗透率约为58%,A股的渗透率显著高于美股和港股。2020年第一季度,A股市场共有50家具VC或PE背景的中企实现上市,VC或PE的渗透率约为54%。
在我国资本市场当前的发行制度下,机构进行投资及实现资金退出的周期比较长,并且还不一定能够成功退出。据国创联行统计,近10年国内VC或PE的投资累计在5.4万笔以上,投资金额超过5万亿元,但退出比例不高,仅为24%左右。
2018年上半年,我国股权投资基金资金退出案例的数量大幅度下降,仅为889笔,与2017年上半年相比下降了50.4%。据《证券时报》报道,2020年第一季度,PE市场的退出案例有293笔,同比下降约为4%;VC市场的退出案例有181笔,同比下降约为5%。
在A股IPO审核趋严的背景下,科创板推出并且试点注册制,等于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了新的上市途径,而VC或PE机构也获得了更加市场化的退出渠道。由此可见,对于VC或PE机构而言,科创板推出并且试点注册制无疑是实质性的利好。
对此,申万宏源证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申万宏源)进行了研究并且表示,VC或PE机构资金退出渠道的拓宽,将会使一级市场的活跃度有所提升。而对于注册制的优点,从短期角度来看,能够有效提升科技创新企业的估值;从长期角度来看,能够让机构的资金退出预期更加稳定,同时还有利于VC或PE机构聚焦企业的基本面研究,进而促进一级市场的发展与成熟。
二、促进VC或PE机构发展
这些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其技术的日趋成熟,VC或PE机构开始加大对科技创新企业的投资力度。但是,由于基金有存续年限问题,而一项技术从开发到成熟再到进入市场,最后形成一定规模,耗时可能10~20年甚至更长,其间或许基金的存续年限早已到期,导致二者在时间上无法契合。科创板的推出却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它能够增加VC或PE机构的资金退出渠道并且缩减资金退出时间,并进一步提高VC或PE机构的投资收益。
除此之外,科创板能够帮助VC或PE机构加快资金流转,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投资机构募资难的问题。2018年,VC或PE机构在募资业务上遭遇了寒冬。根据投中研究院统计,2018年,VC或PE募集完成基金共有858只,同比下降约为27%;募集金额约为1116亿美元,同比下降约为60%。2019年,VC或PE机构在募集完成基金家数上降幅扩大,但在募资金额上出现增长。VC或PE募集完成基金共有562只,同比下降约为35%;募集金额约为1408亿美元,同比上升约为26%。
众所周知,对于投资机构而言,投资最重要的环节是退出。将资金投入企业不过是一瞬间的事情,但是退出过程却存在众多的不确定因素,并且还要等待较长时间。因此,对于投资机构而言,只有资金的成功退出,一笔投资才算是圆满完成。而随着国内资本市场IPO审核趋严,许多VC或PE机构在进行投资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也会增加。不仅如此,企业在境外上市会受国际资本市场变化的影响,导致企业市值下跌,许多在企业发展前期投入资金的VC或PE机构因此处于浮亏状态。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VC或PE机构的投资节奏只能放缓,投资理念也变得更为理性。2018年的VC或PE机构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进行投资的。
注册制的落地,要求VC或PE机构具备非常强的专业投资能力以及投后管理能力,在这一点上,VC或PE机构中的龙头企业无疑更为受益。目前,我国上市企业的估值中枢要比实行注册制的境外成熟资本市场高,而科创板的设立并且试点注册制,有助于减少二者之间的估值差,让投资者更关注企业自身的成长性。
也就是说,在未来的发展中,VC或PE机构应该努力提升上述两种能力,以此来帮助自己在科创板大展拳脚。毕竟对于VC或PE机构而言,强大的专业投资能力有助于挖掘高成长性企业,同时还可以在细分领域中实现资源积累;而投后管理能力能够为企业赋能,让企业在获得发展的同时,VC或PE机构的收益也水涨船高。
三、科创板的VC或PE渗透率
截至2019年4月1日,科创板受理企业达到31家,其中有24家获得了VC或PE机构的投资,VC或PE渗透率约为77.4%,比2018年VC或PE机构参与的中企IPO渗透率——56.5%,要高出不少。2019年,科创板的VC或PE渗透率超过90%。
在投资了科创板受理企业的VC或PE机构中,本土机构的参与度比较高,我国的VC或PE机构给予了科技创新企业较大力度的支持,比如深创投、浙商创投、海通开元等。
2018年国内VC或PE机构的黑马——温氏投资表示,接下来打算投资的项目主要集中在大健康领域,而这些项目都以在科创板上市为发展目标。另外,2019年3月27日,在上交所公布的科创板第二批受理企业名单中,温氏投资的直投项目——贝斯达医疗赫然在列,这也是其在科创板中首个获得申请受理的项目。
另外,温氏投资还表示,对于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较为看好,随着产业升级以及医疗需求升级,大健康领域将会获得良好的发展机遇。大健康领域也属于科创板的服务范围,与温氏投资的理念相契合。
综上所述,科创板的推出,对于私募股权市场来说,既可以引导VC或PE机构更多地关注科技创新企业,同时还可以帮助VC或PE机构实现退出途径的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