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4章 教士的动力
刘季识趣退场,将会议室留给几位葡萄牙人议员。
他已经退让一步了,又许诺了胡椒生意,再加上葡萄牙人马上舰队上还有8000人。
这8000人对于贸易舰队指挥官萨门托,毫无意义。
但对于其他几位天主教人物,意义重大。
8000个异教徒,代表着8000个可以被传教的对象,而且还是很容易被传教的一群人。
这8000人能够组建至少10个村落,一村一教堂,也就是会出现10个教堂。
加上坤甸现在已经有的20多座教堂,坤甸地区已经足够成立一个主教区。
而一个新的教主区,意味着一个新的主教头衔出现。
一位东南亚的地区主教,光是补助金一项,每年就能从西班牙的马尼拉殖民政府拿到1383比索(西班牙货币,1比索等于8里亚尔),折合白银1106两4钱。除此以外,主教能从信徒的捐赠,以及教会从殖民政府的投资分红中,拿到更多财富。
在欧洲,主教和世俗伯爵是同等尊贵的宗教大贵族,真正的上流阶级。
有了这一身份,不仅对自己有用,更是能帮衬远在葡萄牙老家的穷困亲戚找一个体面的工作,或者置办一些优秀产业或者田地。
如果成能为坤甸主教,那么财富、地位和成就都有了,作为忠诚的基督徒,人生价值也就实现了一大半。
主教位置的诱惑力,对他们来说,是毋庸置疑的。
想要成为坤甸主教,就必须得到当地统治者的支持,就必须确保坤甸不会被信仰新教的荷兰人占领。
刘季一边在花园中闲逛,打量着含苞待放的冬菊,一边等待着结果。
一道急匆匆的身影闯入修道院,然后直奔主教堂后堂。
刘季确信,濠镜澳的天主教代表马上就会彻底倒向自己。
说不定还会有意外之喜。
但是他不知道的是,时间稍稍往前两天,一艘荷兰东印度公司商船跨越重洋,返回荷兰。船上携带着大量香料、丝绸、印度纱丽、白银、以及一份递交给东印度公司‘十七先生’的信件。
信来自东印度公司巴达维亚总督,让·皮特埃茨·科恩。
信中详细阐明了科恩对香料贸易的伟大构想,以及四个计划:征服婆罗洲坤甸计划、征服澳门计划、武力打开明国市场、申请武力和资金援助。
十七先生是东印度公司的各个董事会的代表担任,代表着公司的最高决策。这些在尼德兰联省议会、省议会、市议会或政府同时担任高级职务的先生们,迅速召开会议,拒绝了征服澳门和入侵明国计划,但同意了其他两项,并快速将决议递交联省议会和执政官。
会议持续了一整夜。
最终,联省会议决定:立刻派出一艘主力战舰和两艘护卫舰,以私掠船船长皮特·海因,支援远东印度群岛地区。其主力战舰,圣泽兰号,历时3年打造,排水量1300吨,载轻重型火炮共80门,船载1000名久经战阵的荷兰士兵。另外两艘护卫舰,更是长期在加勒比海打劫西班牙运宝船,作战经验极其丰富。
此时此刻,荷兰舰队协同东印度公司武装商船队伍刚刚驶离港口。
濠镜澳,圣保禄大教堂花园内。
刘季杯中茶水尚未喝完,护卫便挨个前来复命。
护卫们已经洗过澡,换上干净的新衣,洗过的衣服正挂在太阳下晾晒。
刘季是船长,在船上有足够的清水配额,可以经常洗漱,不用此时和护卫们凑热闹。
等所有护卫到齐,他们又找个了会讲越南语的耶稣会修士,便一起离开教堂,向着打听到安南人位置赶去。
安南人信奉佛教,不信奉天主教,不喜欢天主教堂的氛围,住在山下集市的客栈中。
懂越南语的修士认得路,他们很轻松便来到正确位置。
不曾想,刚进入客栈大门,就看到先前遇到的那伙郑姓年轻人,正围在越南人身旁,推销他们的货船服务。
刘季正要上前,就看到听到穿着青衫的安南人突然大喝一声,其手下也立刻拔出了佩刀。
而郑氏一方,不甘示弱,或是拔剑,或是拔刀,或是拿着匕首、长棍,和安南人对持。
安南人一共8人,面对郑氏20多个年轻小伙子,立时落了下风。
不过,自持身份,安南人并没有妥协的意思。
准备干架的双方还没怎么样,客栈里的其余客人趁势而起,吆喝着‘杀人了’,夺门而出,跑得相当熟练。
就是苦了店老板,拼了命的呼喊‘还没付钱,还没付钱呐’,终究也没逮到一个有良心的客人。丧着脸回到大厅,想要说说闹事的两伙人,又被其刀光剑影吓得不敢开口,只能吩咐店小二赶紧去报官。
青衫安南人似乎是受了提醒,向一近身随从嘀咕了几句。后者领命准备冲出去求援,却被郑一官一脚踹倒。
“呵呵,还想回你们的船上求援,想得美,以为老子听不懂你们说什么,就猜不到你们要干嘛,不愧是交趾猴子,真他娘的愚蠢!”
“猴子们,听好了,今天没有三千两白银,这件事休想过去。”
“狗翻译,赶紧给老子翻译。”
说罢,他还要补上一脚,却发现地面在撞向自己,屁股后更是一痛。
“哪个天杀的,敢偷袭你大——”
郑一官意识到自己被偷袭,骂骂咧咧地起身,刚扭过头,就看到先前街上遇到的南洋大寇,正一手抓着自己一个兄弟,就像提小鸡子似的。
但见众兄弟惊恐模样,便知道兄弟们已经被对方气势和护卫的火枪吓到,失了锐气。
打架没了锐气,就已经败了。
郑一官知道这一点,只能压下心中怒火,就此作罢。
同时,刘季可算是搞明白了郑一官一伙的套路。
仗着人多势众,强买强卖,能坑一伙是一伙,完全没有长久打算。
活脱脱的土匪。
不过,历史上的郑一官也确实是海盗,哪怕后续接受朝廷招安了,也没有一点家国情怀,也没有拯救天下的雄心壮志,一心捞钱。
在修道院时,刘季已经找人打听过,郑一官只是看着成熟,实际才17岁,似乎是在福建犯了什么事,逃到濠镜澳避祸,顺带跟着亲戚学习经商。
而之前贾华路神父介绍郑一官时的夸大其词,或许是不知实际情况,或许是不想当时他在街上开枪杀人。反正也不是什么大事,刘季并不在意。
眼前这毛头小子,现在顶多是和海贼团伙有联系,尚未真正出过海,只是在街上为非作歹惯了的小瘪三,手里的朱印状也是偷偷从亲戚家拿出来招摇撞骗的。
刘季没有兴趣处理这样的人。
“滚!”他大喝一声,将两个‘小鸡子’扔到地上,冷眼扫过众人。
郑氏一伙如蒙大赦,果断开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