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节 世界大学排名产生与发展的现实背景
全球高等教育领域出现的新特征为世界大学排名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深厚的现实基础。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校分层分类发展趋势明显,学生/家长、政府、社会公众与大学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越发突出;高等教育的市场化通过将市场机制引入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过程,强化了大学办学绩效与其资源获取能力之间的联系,进而催生了对高校进行绩效评估的现实需求;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各国及各大学为了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国际竞争策略或实现合作效益最大化,需要明确自己及其他高校在世界高等教育系统中的相对位置。作为一种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手段,世界大学排名在一定程度上恰好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因此应运而生。
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根据高等教育入学率,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过程可划分为精英化、大众化、普及化三个阶段。具体来说,当毛入学率达到15%时,高等教育由精英化阶段进入大众化阶段;当毛入学率达到50%时,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当前,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世界各国相继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2000—2018年,世界高等教育入学率由19.1%提升至38.4%;[1]同一时期,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00年的12.5%迅速增加到2018年的48.1%。研究发现,高等教育在由精英化迈向大众化的过程中,精英大学的规模会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其作用仍在于培养精英群体、引领高等教育发展;而普通大学、职业学校、社区学院等非精英大学起到吸收受教育群体、普及知识的作用。[2]这意味着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等学校数量众多,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更加多元,高校生源的异质性也更加强化,大学分类分层也更加明显。学生/家长作为高等教育机构的主要选择者、政府作为高等教育的主要投资人和主管部门、社会公众作为高等教育的监督方,与高等学校之间存在着越来越多的信息不对称。伴随着高校数量与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多,迫切需要对数量如此庞大的高等教育机构的教学与科研质量进行系统而持续的评价,以满足各方群体的需求和期许,世界大学排名也因此应运而生。
二、高等教育的市场化
高等教育市场化通常是指在高等教育系统中引入市场机制,更少地依赖政府,让市场来自由地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3]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将高等教育市场化定义为:“把市场机制引入高等教育中,使高等教育运营至少具有如下一个显著的市场特征:竞争、选择、价格、分散决策、金钱刺激等。它排除绝对的传统公有化和绝对的私有化。”[4]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市场化的现实环境下,学生/家长、大学和政府都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到高等教育的市场竞争当中。(1)在学生/家长与大学之间。一方面,随着教育经费中公共部分占比的下降,大学会想方设法提高其在高等教育市场的竞争力,以吸引更多学生前来就读,从而获得更大规模的学费收入;另一方面,优质的高等教育具有促进个人社会阶层向上流动的功能,因而学生/家长也会尽可能地选择办学质量更好的大学。(2)在政府与大学之间。高等教育的发展使经费需求不断增加,超出了政府的拨款能力范畴,必须引入一定的市场因素予以分担;此外,大学所涉及学科领域的日趋多元,以及知识经济对就业者要求的变化更加迅速地削弱了政府对大学的调控能力。[5]上述两种变化都导致政府不能不加选择地向所有大学进行全额拨款,需要在经费供给与大学绩效之间通过引入评估与竞争机制建立强关联。(3)在大学之间。生源、师资与经费是各高校竞相争取的办学资源。在品牌经济[6]社会中,品牌效应直接影响一所大学在学术市场上的竞争力,并且大学品牌效应理论上是可以量化的。[7]大学排名结果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大学品牌效应的具象化,各高校对大学排名结果的热衷程度恰好反映了高等教育市场化所导致的大学之间竞争的激烈程度。(4)在大学内部。高等教育的市场化弱化了政府对大学的管控,大学的办学自主权也随之加强,因而拥有了更多资源配置的权利和空间。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很难做到所有学科齐头并进,在特定阶段可能需要将有限的资源集中用于发展部分学科,为这些学科提供更为充裕的经费支持、更为宽松的人事政策等。如何从众多学科中挑选出重点支持学科,这同样需要有一个能够科学对比分析本校不同学科在全球或全国相对位置的评价机制。也就是说,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市场化背景下,学生/家长、大学和政府等不同利益主体都希望能够有一种机制对大学绩效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评估。世界大学排名恰好与以上4个方面的需求相契合。
三、高等教育的国际化
简·奈特将高等教育国际化定义为“将国际的、跨文化的或全球的维度整合进高等学校的目的、功能和提供方式中的过程”[8],着重强调高等学校在高等教育国际化中的重要作用。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各国及各大学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竞争与合作并存。一方面,在知识经济时代,本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是影响该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各国政府需要了解本国高等教育在世界范围内的位置。同样,不同国家的高校不仅要了解本校在本国高校的相对位置,也要清楚自己在世界大学体系中的相对位置。因此,需要有一个全世界公认的、较为权威的大学评价机制对世界范围内的高校进行统一评价。与此同时,在国际化趋势影响下,世界各国、各高校之间除了相互竞争,彼此之间的合作也日益增多。为实现合作效益最大化,各国、各高校需要一个平台来了解其他国家或高校的办学特点和办学水平,从而选择与之层次相同、特点相近或差异较大的国家或大学进行战略合作,而这些同样需要一个全球范围内认可度较高的大学评价机制。世界大学排名的特点恰恰符合上述需求。
综上所述,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以及高等教育市场化与国际化的推进,大学分类分层发展趋势更加明显,全球高校各类办学资源的竞争日趋激烈,跨国高校间的竞争与合作也不断加强。面对这些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特征,学生/家长、大学、政府等利益相关群体都希望有一个对大学办学质量进行客观评估的机制。作为商业公司,排名机构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商机,发布了世界大学排名,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与此同时,排名机构通过不断完善指标体系建设,在排名产品开发、业务范围拓展等方面紧跟市场需求,并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渠道进行宣传推广,进一步扩大了世界大学排名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