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兰亭和中日兰亭书艺交流
说起兰亭,大家可能都会联想起王羲之来,可以说,兰亭和王羲之有着密切的关系。没有兰亭的茂林修竹,蜿蜒流动的曲水和当时众多文人相约同游兰亭的盛况,也就不可能产生王羲之的《兰亭序》。据传,王羲之在永和九年(353)上巳日那天即兴书写《兰亭序》后,对其中的某些部分尚感不足,想重新书写,但写了好几幅,总觉不及即兴书写的那幅。这个传说表明,书法创作对创作环境、创作激情的依赖性。
在中国,王羲之被尊崇为“书圣”,不仅由于他的书风高雅、书艺精湛,还由于他在书体演变过程中起到核心的作用。王羲之的书风不仅影响了中国,而且也影响了日本等国。如在日本最早的诗集《万叶集》中,就曾提到王羲之。在日本,王羲之的书法如同它在中国一样,也被看作是书法典范。
近十年来,众多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书家和书法爱好者纷纷前来兰亭,希望能一睹兰亭的风采,领略一番“书圣”书写《兰亭序》的地方,并希望能在兰亭曲水流觞,即兴挥毫。这都为兰亭书法交流增添了风采。
兰亭书会作为一个书法学术团体,自1981年4月成立以来,接待了众多国家和地区的书法家和书法团体。自1985年3月的首届中日兰亭笔会以来,每年都举办一次。笔会期间,中、日、韩书家在兰亭右军祠进行晋圣献艺活动,并列坐在书圣撰写《兰亭序》的曲水之畔,流觞赋诗,即兴挥毫。特别是1987年举办的中日兰亭书会活动,其规模和水准都是空前的。此次活动有沙孟海、启功等24位中国书家和青山杉雨、小板奇石等17位日本书家参加,追仿晋朝41位名士雅集兰亭,并列坐于曲水之畔,谈笑风生,相互切磋,一觞一咏,一咏一书,令人发思古之幽情。我作为中方书家之一,目睹了这一盛大的场面,激动之余,也在曲水之滨即兴书写了“无诗须饮酒,不饮且吟诗。诗酒同怀抱,挥毫正及时”。正如沙孟海先生诗云:“中日能书者,嘤嘤求友声。交邻欣有道,万世卜和平。”他道出了两国书家的心声。当时那热烈的场面至今仍时常在我脑海里映现,希望有机会能将我当时的感受告诉各国书道同好和朋友们。
中日书法交流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历史上,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影响了日本文化。今天,随着社会的进步,中日书法交流也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期望有更多的书法同好和朋友们来书法圣地兰亭,切磋书艺,增进友谊,共同开创中日书法交流新局面。
(198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