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齐桓公举火爵宁戚
春秋五霸登台,五霸为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第一个就是齐桓公。齐桓公姓姜,名小白,用管仲当宰相发展经济、富国强兵。齐国临海,于是就晒盐捕鱼,又发展商业,使齐国成为第一经济强国。“桓公匡合”中的“匡”是匡正,“合”是会合。《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齐桓公匡正天下之乱,九次会合各路诸侯,与各诸侯国一起制定盟约,要达到什么目的呢?就是要帮助救济弱小的国家,要扶植将要倾覆的周王室。周朝到了末期已经是名存实亡了,但这杆大旗还是要举着,所以要扶倾。齐桓公并没有说空话,他北伐山戎以救燕国,平定狄乱以助邢国、卫国,曾解周王室之祸,定周襄王之位。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率鲁、宋等八国的联军,征伐南方的楚国,迫使楚国订定了盟约,阻止了楚国的北进。齐桓公在位四十三年,先后纠合诸侯二十六次,真正是匡合天下、济弱扶倾。清代年画四条屏《历史故事》之《桓公匡合》就是描绘齐桓公九次会合诸侯,出兵援助势单力薄和面临危亡的诸侯小国。
《吕氏春秋·举难》记载:有一次,管仲出行,走到一个乡村,管仲看见一个乡下人戴着破斗笠,穿着破衣服,光着脚,在山下放牛,一边放牛,一边唱歌,歌词中似乎蕴藏着深远的含义。管仲马上停车,把那位乡下人叫来,询问他的情况。乡下人说:“我叫宁戚,本是卫国人,听说相国礼贤下士,所以辗转来到这里。由于没人引荐,只好在这里给人家放牛。”管仲试试他的学问,果然对答如流。管仲写了一封举荐信交给宁戚,说:“几天以后,桓公经过此地,你把这封信交给他。桓公一定会举用你。”说完继续往前赶路,宁戚也仍旧在山下放牛。
清代年画四条屏《历史故事》之《桓公匡合》
三天以后,齐桓公的车到了,宁戚仍然戴着破斗笠,穿着破衣服,一边放牛一边唱歌。歌词中大有讽世之意。见了齐桓公的车,也不避让。齐桓公感到奇怪,把宁戚叫到车前,问:“你是什么人,敢讥讽朝政?”命令左右把他绑了并要杀他。宁戚毫无惧色,仰天长叹:“夏桀屈杀龙逢,商纣逼死比干。我宁戚成了第三个冤死的人啊!”齐国大夫隰朋见宁戚在权势面前不逢迎,在威吓面前不低头,就对齐桓公说:“我看这人非同寻常,请赦免他。”齐桓公念头一转,叫人给宁戚松绑,笑着说:“我知道你是个人才,刚才不过是试试你而已。”宁戚于是从怀中拿出管仲的举荐信。齐桓公吃惊地说:“既有相国书信,何不早呈上来?”宁戚说:“不仅君主要选择忠臣,为臣也要选择明君。假如你是只喜欢听好话的君主,我宁死也不肯为官。”桓公齐桓公听了很高兴,把宁戚请进车子。
到了晚上,一行人扎寨休息,齐桓公急忙举火去找官服,群臣问:“急着找官服,现在就要给宁戚封官吗?”齐桓公说:“是啊!”群臣们都纷纷劝齐桓公说:“宁戚是卫国人,离我们齐国只有五百里路,不是很远,何不派人去调查一下这人的底细,如果他确实是个贤能的人,再重用他也不为晚。”齐桓公说:“宁戚刚正不阿,不拘小节,未免得罪了不少人。假如被询问的人都说他坏话,我可怎么办呢?如果询问他的情况,可能会听到一些小过失,因为担心他有小过失,忘记他的大优点,这就是君主往往错失天下人才的原因。况且一个人很难十全十美,治政只用他的长处即可。”于是齐桓公连夜点着火把,在烛光之下,授给宁戚卿相的大官,与管仲一起参与国事。此举为齐桓公赢得了天下的人心,这就是他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的原因。天津杨柳青早期年画《齐桓公举火爵宁戚》就是描绘这一历史故事。
天津杨柳青早期年画《齐桓公举火爵宁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