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三好馆
三好馆为长崎来的日侨光吉トキ所设,1920年前便已存在,地点在虹口的越界筑路区域。
根据1920年至1923年的调查,日本的“贷座敷”为躲避租界当局废娼运动的攻击,而设在虹口的越界筑路区域,除了“三好馆”以外,还有“大一”“小松亭”“永乐馆”3家。4家“贷座敷”的娼妓人数稍有变化,1928年共计为32人,1930年为19人。根据日驻沪总领事馆警察署的资料统计,1930年在上海的艺妓及其他接客的日本妇女计1280人,其中甲种艺妓173人,乙种艺妓(娼妓)19人,旅馆、料理店、贷席、饮食店419人,舞女164人,“洋妾”159人,私娼346人。
中国方面,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开展了废娼运动,上海特别市政府也于1929年6月公告废除公妓,并于1930年3月20日向日总领事馆提出,将“三好馆”,或转为正业或移入租界。于是,日方被迫于次年11月25日,将“贷座敷”内营业的“乙种艺妓”改称“酌妇”,而承认“贷座敷”的继续存在。当时三好馆的“酌妇”为11名,规模比“大一”大,而小于“小松亭”。
根据上海北四川路日本金风社昭和5年(1930年)出版的《支那在留邦人人名录》22版显示,最迟到1930年,三好馆的经营者成了光吉君子,光吉君子有可能与光吉トキ是夫妇关系,三好馆的新地址在吴淞路松柏里36号。1936年的《人名录》仍标明光吉君子为经营者。那时,专门接待日海军的“三好馆”等7家慰安所已实施严格的检查制度,由日本驻沪总领事馆会同海军陆战队总部,对所中的妇女进行检查,每周2次,这表明对于接待军人的女子的体检已实施严格的检查制度。
有必要指出的是,这一时期的“慰安妇”,无论是日本人还是朝鲜人,基本上她们原来都是娼妓。
在“一·二八”上海事变爆发前的1932年1月,三好馆等4家“贷座敷”便被日本海军指定为慰安所。其中,“三好馆”仍在吴淞路松柏里36号。
综上所述,当时日本海军的所谓慰安所,最初是利用在虹口的妓女为日军服务的,这只要军方与“贷座敷”的老板达成协议即可,这些妓女大多在接待军人的同时也接待普通的日本人,人身依附和被控制远比后来的“慰安妇”要小得多,她们至多只能说是军妓,而不能说是后来意义上的“慰安妇”。这是日军“慰安妇”制度发展的第一阶段。
“三好馆”后来的情况如何,还需要进一步研究。1938年及其以后,“三好馆”似已从《人名录》上消失了。
(苏智良 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