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7章 青竹承露·双诀同修
大竹峰的夜色被细雨打湿,顾砚舟刚用完晚膳,就看见田不易的赤灵剑穗从竹帘外扫过,剑穗上的流苏还沾着夜露。他立刻起身,跟着剑穗的指引来到守静堂,发现田不易正对着烛火擦拭赤灵剑,案头摆着两卷泛黄的玉简。
“跪下。“田不易头也不回,剑穗指向地上的蒲团,“老夫今日传你玉清二重、三重口诀。“顾砚舟注意到,玉简边缘刻着细密的竹纹,正是大竹峰秘传的护心印记。
“师父,弟子的青木灵体......“顾砚舟刚开口,就被田不易的戒尺敲在头顶:“少废话!青木灵体再特殊,也得把太极玄清道的根基打牢。“他将玉简拍在顾砚舟掌心,烛火在他镜片上跳动,映出难得的郑重,“玉清四重之后,门中便无完整功法,全靠自行感悟天地灵气,这也是为何当年青云子祖师要创'双生竹影'之境。“
顾砚舟低头看去,玉简上的引气路线比一重复杂数倍,每一处气穴都标注着与草木精魄的共鸣节点。他忽然想起白日里田不易对张小凡的怒骂,原来这严厉背后,藏着对两个弟子截然不同的培养方式——他用青木灵体的特性为顾砚舟铺路,却让张小凡在笨拙中打磨心性。
“二重主'凝气',需将青木灵气炼至如竹露般清透;三重主'御气',要能引动草木精魄为己用。“田不易的声音放软,指尖划过玉简上的太极图,“记住,你的灵体越是特殊,越要藏拙。明日起,用剑穗遮住腕间竹纹,莫让其他峰的老匹夫看出端倪。“
顾砚舟心中一凛,想起龙首峰的苍松道人,那日在玉清殿上,对方看张小凡的眼神就像盯着块顽石。他忽然明白,田不易封锁他的修为消息,不仅是保护他,更是在保护张小凡——若让其他峰知道大竹峰收了个青木灵体,怕是会对小凡体内的噬血珠起觊觎之心。
“谢师父。“顾砚舟郑重磕头,玉简上的竹纹突然与他腕间印记产生共鸣,烛火竟变成了青金色。田不易见状,从袖中取出个青铜护腕:“戴上,可屏蔽灵脉波动。“护腕内侧刻着“守拙“二字,正是田不易年轻时用过的物件。
细雨渐歇时,顾砚舟回到竹舍,发现张小凡正对着月光研读《外感应气诀》,剑穗上系着他偷偷放上的冰心叶。“小凡师兄。“他轻声唤道,指尖轻点对方云门穴,青木灵气顺着剑穗涌入,“今日练剑时,可感觉到气流感?“
张小凡抬头,眼中带着欣喜:“砚舟师弟,方才练剑穗时,我竟能让三棵小草随剑摆动!“他摊开掌心,三株蒲公英悬浮其上,正是顾砚舟今日在药庐教他的“草木感应法“。
顾砚舟笑了,这比他预期的还要快。原著中张小凡修炼太极玄清道极为缓慢,直到习得大梵般若才有所改观,如今借助青木灵体的感应,竟能在短短几日引动外物。“师兄,明日起,我们试试用剑穗引动黑节竹的灵气。“他取出苏如给的竹露,滴在张小凡剑穗上,“就像这样,把灵气想象成李大娘揉面时的力道......“
接下来的三日,顾砚舟沉浸在玉清二重的修炼中。按照玉简所示,他每日在太极洞引动晨露灵气,将青木之气炼至晶莹如竹露。每当运转周天,洞顶的阴阳鱼便会分出一缕青光,汇入他的护腕——那是田不易设下的封锁阵法,将他的真实修为隐藏在玉清一重的表象下。
第四日清晨,顾砚舟正在药庐帮苏如晾晒草药,忽然听见练剑场传来宋大仁的惊呼:“老七厉害了!剑穗竟能卷起草叶!“他放下手中的凝血草,看见张小凡站在晨雾中,剑穗如活物般游走,五片竹叶悬浮在他周身,组成了迷你太极图。
“好!“田不易的戒尺敲在石桌上,却难掩眼中的笑意,“虽比老八慢了些,倒也有了些模样。“苏如趁机递过新炼的护心丹:“小凡的灵脉虽特殊,却胜在纯粹,假以时日,必能走出自己的路。“
顾砚舟注意到,张小凡的剑穗上,那株被青木灵气催生的竹芯,此刻竟开出了淡紫色的小花——这是黑节竹百年一遇的异象,唯有与草木精魄共生的灵体才能催生。他忽然想起田不易的话,太极玄清道的高深境界,从来不是单纯的周天运转,而是与自身特质的融合。
是夜,顾砚舟在竹舍内修炼玉清二重,护腕上的“守拙“二字突然发烫。他运转灵气穿过十二正经,发现青木之气在膻中穴形成了特殊的气旋,竟与《诛仙》原著中描述的“五气朝元“之境有几分相似。更令他惊讶的是,这种气旋能与张小凡剑穗上的灵气产生共鸣,就像太极的两仪,虽一枯一荣,却能相互呼应。
“砚舟师弟!“田灵儿的声音突然从窗外传来,她举着个灯笼,发间的竹蜻蜓沾着夜露,“爹让你去守静堂,说苍松师伯的弟子今晨在后山晃荡!“
顾砚舟心中一紧,戴上护腕遮住竹纹。守静堂内,田不易正与苏如低语,案头摆着幅青云门地图,龙首峰的方位被朱砂圈红。“苍松那老匹夫,怕是嗅到了噬血珠的气息。“田不易看见顾砚舟,立刻递过片玉简,“从今日起,你与老七的修炼进度,除了老夫与师娘,不得告知任何人。“
玉简上刻着“封灵阵“的画法,正是用来掩盖张小凡体内的异常波动。顾砚舟忽然明白,田不易封锁他的修为,不仅是保护青木灵体,更是在为张小凡争取时间——那个总被忽视的少年,此刻正握着剑穗,在晨雾中练习着他教的草木感应法,像极了草庙村那株在废墟中生长的野兰花。
“弟子明白。“顾砚舟收下玉简,发现背面刻着行小字:“双生竹影,一荣俱荣。“这是大竹峰祖师对特殊体质弟子的警示,也是期许。
接下来的日子,顾砚舟一边修炼玉清二重,一边辅助张小凡感应气穴。他发现,当两人的灵气产生共鸣时,张小凡剑穗上的噬血珠波动会暂时平息,就像被青木灵体的生命力压制。这种微妙的平衡,让他想起苏如说的“阴阳相生“,或许,这就是普智大师将他们放在一起的原因。
半月后的雨夜,顾砚舟在太极洞突破玉清二重,洞顶的阴阳鱼图案第一次完整呈现青金色。他摘下护腕,发现腕间竹纹已化作青竹状的胎记,在烛光下隐隐发亮。而同一时刻,张小凡在练剑场第一次成功引动黑节竹的灵气,剑穗扫过之处,竹叶上的雨珠竟凝成了护心镜的形状。
守静堂内,田不易望着太极洞方向的青光,忽然对苏如说:“老八的灵体,怕是能感应到小凡体内的珠子。“苏如点头,手中捧着《大竹峰志》最新一页,上面记录着顾砚舟的修炼轨迹:“青木灵体与噬血珠,就像竹与剑,看似相悖,实则相生。“
雨幕中,顾砚舟站在竹舍前,看着张小凡冒雨练剑的身影。他知道,自己的修为被封锁,但心中的护人之心从未被掩盖。玉清二重的口诀,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就像大竹峰的黑节竹,每生长一节,便多一份坚韧,而他与张小凡,也将在这风雨中,带着彼此的羁绊,一步步走向属于他们的道。
这一晚,顾砚舟在玉简上记下:“玉清三重的引气路线,可借青木灵体贯通任督二脉。或许,当草木精魄与剑穗锋芒相遇,便能开出不一样的花。“他不知道,这句话会在未来的血色江湖中,成为他与张小凡坚守本心的明灯,更不知道,田不易封锁的不仅是他的修为,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守护大竹峰的天真,守护那个总在剑穗后微笑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