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6章 青竹凝露·双生相照
太极洞内的青金光芒已经持续了五日,顾砚舟盘膝坐在蒲团上,掌心的凝血草印记与洞顶的阴阳鱼图案形成微妙共振。自从修炼“青木固本诀“,他发现每运转一周天,体内的草木精魄便会与黑节竹的灵气产生共鸣,那些曾在草庙村接触过的花草精魂,此刻都化作光点,沿着他的经脉缓缓流动。
“第一百二十五周天。“顾砚舟在心中默数,忽然想起前世看过的《诛仙》原著——玉清一重的极限是三十六周天,而他凭借青木灵体竟能突破到七十二周,如今更是达到了一百二十八周。指尖划过玉简上的引气路线,那些被朱砂圈红的滞塞处,此刻竟被青竹状的灵气填满,形成了类似原著中“草木护心“的特殊气路。
洞壁的青苔突然发出微光,顾砚舟睁开眼,看见自己的腕间竹纹已经连成一片,形成了完整的黑节竹图案。这是青木灵体即将圆满的征兆,可丹田处的灵气却如同撞上了无形的墙壁,再难寸进。他忽然意识到,这便是玉清一重的极限——不是周天数量,而是灵脉与体质的契合度。
“该出关了。“顾砚舟取出苏如给的冰心叶,发现最后一片已经泛起金芒。收拾好玉简和竹制令牌,他起身时,洞顶的阴阳鱼图案突然分出一道青光,融入他的掌心——那是太极洞对青木灵体的认可。
守静堂方向传来田不易的怒吼,顾砚舟刚转过竹弯就听见:“连气穴都控制不住,你是在跟剑穗较劲还是跟自己较劲?“他心中一紧,加快脚步,发现大堂外的弟子们都缩着脖子,宋大仁正对着杜必书比手势,示意“老七又挨骂了“。
“师父,小凡他......“苏如的声音带着无奈,顾砚舟从门缝望去,看见张小凡正垂头站在案前,新换的剑穗还沾着泥点,显然是练剑时摔倒所致。田不易的戒尺敲在桌上,震得赤灵剑穗乱颤:“老夫教了半个月的气穴定位,你竟连云门穴都找不准!当年大仁入门时,好歹能引动三缕灵气,你......“
“当家的,“苏如轻轻按住田不易的手,“小凡的灵脉本就特殊,当年普智大师......“她的话没说完,便被田不易打断:“普智普智,你总拿他当借口!灵脉特殊不是借口,大竹峰的弟子,就算是块顽石,也要磨出剑穗的锋芒!“
顾砚舟忽然想起,原著中张小凡前期修炼缓慢,正是因为体内有噬血珠与太极玄清道相冲。此刻看见田不易气鼓鼓的模样,他忽然觉得,师父的怒骂里藏着担忧——毕竟在玉清殿上,各脉首座都不看好张小凡,田不易比谁都清楚,这个弟子若再不争气,将来在青云门会有多艰难。
“师父,“顾砚舟推门而入,跪地行礼时故意让竹制令牌发出轻响,“弟子闭关完毕,玉清一重已达极限。“他抬头时,看见张小凡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又迅速低下头去,剑穗在膝盖上投下细碎的影子。
田不易的戒尺悬在半空,上下打量顾砚舟:“一百二十八周天?“他当然知道这是青木灵体的特例,却故意板着脸,“别以为能引动草木精魄就自满,明日起随老夫练剑,省得你整天跟青苔说话!“
苏如趁机递过一碗竹露汤:“老八刚出关,先喝碗汤。“她望向张小凡,“小凡,你砚舟师弟的灵脉与你相生,或许能帮你找到气穴感应。“这句话让田不易的戒尺顿了顿,宋大仁等人则纷纷抬头,眼中闪过希望。
“我......“张小凡攥紧剑穗,指节发白,“我试过了,每次引气到云门穴,就像被针扎......“他忽然看见顾砚舟腕间的竹纹,想起昨夜练剑时,剑穗突然沾上的青竹香气——那是顾砚舟闭关时溢出的灵气。
顾砚舟站起身,走到张小凡身边,指尖轻点他的云门穴:“小凡师兄,你感觉这里是不是像被藤蔓缠住?“他调动一丝青木灵气,顺着剑穗传入张小凡体内,后者突然惊呼:“热!像有小芽在钻!“
田不易的眼睛亮了,苏如则取出玉简记录张小凡的灵脉反应。顾砚舟趁机解释:“小凡师兄的灵脉被某种力量压制,普通引气法难以奏效。“他想起原著中张小凡后期修炼大梵般若的情节,忽然福至心灵,“或许可以借助外物感应,比如......剑穗上的黑节竹芯。“
“胡闹!“田不易的戒尺却敲在顾砚舟肩头,“灵脉感应岂是儿戏?“但他的语气明显软了下来,目光落在张小凡剑穗上重新抽芽的竹芯——那是顾砚舟青木灵体的功劳。
宋大仁突然插嘴:“师父,当年您教我练剑时,不也让我用骰子感应气穴吗?“他摸出袖中骰子,被田不易瞪了一眼:“滚!你那是歪门邪道!“但这句话让苏如有了主意:“或许可以让小凡通过触觉、嗅觉等外感引气,他的灵脉对实体感应更敏锐。“
顾砚舟趁机取出田灵儿给的槐花饼,放在张小凡掌心:“师兄,你闻闻看,这饼里有后山灵蜂蜜的味道。“当张小凡吸气时,他悄悄引动一丝青木灵气,顺着香气导向云门穴:“现在,想象这股暖流是李大娘的手,轻轻推开堵住的藤蔓......“
张小凡忽然浑身一震,剑穗上的竹芯发出清脆的响,他惊喜地抬头:“砚舟师弟,我......我感觉到了!云门穴的气流感,像小时候烤红薯的热气!“
田不易的戒尺“当啷“落地,他慌忙弯腰捡起,耳尖发红:“咳,算你小子有点悟性。“苏如趁机递过新刻的玉简:“这是为师娘根据你的灵脉写的《外感应气诀》,配合老八的青木灵气,或许能事半功倍。“
大堂里的气氛顿时轻松起来,杜必书小声跟吴大义嘀咕:“原来老七的笨脑袋,要靠老八的灵体才能开窍。“田灵儿则凑过来,拽着顾砚舟的袖子:“砚舟师弟,你腕间的竹纹能变蝴蝶吗?像戏文里的花仙子那样!“
顾砚舟被逗笑了,忽然看见张小凡正认真翻看《外感应气诀》,剑穗无意识地扫过桌上的槐花饼——那是他在草庙村最爱的食物。或许,这就是命运的安排,他的青木灵体,注定要成为张小凡在修行路上的引路人。
是夜,顾砚舟站在竹舍前,望着太极洞方向的青金光芒。经过五日闭关,他终于明白,所谓玉清一重的极限,对青木灵体而言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当他运转一百二十八周天时,脑海中浮现的不是功法口诀,而是张小凡在溪边练剑的背影——那个总在他闭关时,默默为他守护剑穗的身影。
守静堂内,田不易正在研读《大竹峰志》,苏如指着“双生竹影“的记载:“青木灵体与噬血珠,或许能打破太极玄清道的常规修行。“她望向窗外,顾砚舟和张小凡的身影正在月下比划剑穗与灵草,“当年普智大师,怕是早就看透了这一点。“
田不易哼了一声,却忍不住勾起嘴角:“不管如何,老七老八能互相扶持,总比单打独斗强。“他摸了摸赤灵剑,剑穗上的流苏不知何时沾上了青竹露,“明日起,让老八用青木灵气辅助老七练剑,再敢偷懒,就去后山砍一千根黑节竹!“
山风掠过竹林,带来太极洞的清韵与练剑场的破风之声。顾砚舟望着张小凡新得的《外感应气诀》,忽然想起前世看过的情节——张小凡最终会走上一条与众不同的路。但此刻,他只希望能用青木灵体的力量,为这个师兄铺就一条更平稳的修行路,就像大竹峰的黑节竹,即使生长缓慢,也能在彼此的扶持中,共同迎接风雨。
这一晚,顾砚舟在玉简上记下:“青木灵体的极限,是心的极限。当护人之心不止,周天运转便无穷尽。“他不知道,这句话后来会成为大竹峰弟子口耳相传的修行箴言,更不知道,他与张小凡的双生相照,会在未来的腥风血雨中,成为彼此最坚实的依靠。
次日清晨,当顾砚舟带着新领悟的“草木感应法“来到练剑场时,看见张小凡正对着黑节竹发呆,剑穗上系着他昨晚偷偷放上的冰心叶。阳光穿过竹叶,在两人身上投下交错的竹影,像极了太极洞顶的阴阳鱼——一枯一荣,一生一杀,却在大竹峰的晨雾中,渐渐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