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六百年(珍藏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十一讲 永乐宫案

皇宫后宫深深,留下许多遗案。永乐帝朱棣在位22年,发生多起宫案。我先从徐皇后说起。

一、贤惠徐后

徐皇后是明朝开国元勋徐达的长女,自幼贞静,喜好读书,称女诸生。朱元璋听说此女贤慧淑静,召她父亲徐达说:“朕与卿,布衣交也。古君臣相契者,率为婚姻。卿有令女,其以朕子棣配焉。”(《明史·成祖仁孝徐皇后》)徐达顿首谢。

洪武九年(1376),册为燕王妃。她颇得婆母马皇后喜欢,跟随燕王到北平后,马皇后死,守丧吃素三年,恪守礼节。马皇后遗言,全能背诵。

燕王兵起,率军往攻大宁,朝廷派李景隆乘虚围北平。这时世子朱高炽居守,要事多禀命于母亲。景隆攻城急,城中兵少,燕王妃激劝将校士民妻,都授铠甲,登陴拒守,城得以保全。

燕王即位,册为皇后。徐后说:“南北每年战斗,兵民疲敝,宜与休息。”又说:“当世贤才皆高皇帝所遗,陛下不宜以新旧间。”还说:“帝尧施仁,自亲始。”永乐帝都采纳。徐皇后之弟徐增寿曾以内情密报燕王,为建文帝所杀。皇帝要赠爵位,徐后力言不可。帝不听,竟封定国公,命其子景昌袭,告诉皇后。徐后说:“非妾志也。”终不谢。徐后曾说:汉、赵二王性不顺,身边的官员应选朝臣兼任。一天,后问:“陛下,谁与图治者?”帝答:“六卿理政务,翰林职论思。”徐后便请召见他们的夫人,赐冠服钞币。并说:“妇之事夫,奚止馈食衣服而已,必有助焉。朋友之言,有从有违。夫妇之言,婉顺易入。吾旦夕侍上,惟以生民为念,汝曹勉之。”曾采《女宪》《女诫》作《内训》二十篇,又选编古人嘉言善行,作《劝善书》,颁行天下。(《明史·后妃传》)

明成祖徐皇后像

永乐五年(1407)七月,徐后病危,惟劝永乐帝—爱惜百姓,广求贤才,恩礼宗室,毋骄畜外家。又告皇太子:“过去北平将校妻为我荷戈城守,不要忘记赏赐体恤。”不久崩,年四十六。永乐帝悲恸,营建陵寝,埋葬皇后于长陵,后来不再立皇后。

永乐帝的后妃,《明史·后妃传》仅记载三人,实际上却是妻妾成群,到底有多少,谁也说不清。他最喜爱的徐皇后、王贵妃、权妃三位,都先他而死。永乐帝有四子、五女,都出生在他夺取帝位之前。

朱棣后宫里有不少从朝鲜选来的妃子。永乐六年(1408),太监黄俨奉旨到朝鲜,向其国王宣谕皇帝请国王选择“生得好的女子”进献。于是朝鲜召“进献色”机构,专管采进良家十三岁到二十五岁童女,怨声盈庭,哭声载路。有知州事权文毅,他的女儿颇具姿色,黄俨知道后要速见,权文毅推托说女儿有病。黄俨发怒,诉于国王。于是文毅获罪入狱。最后,黄俨等在近百名佳丽中选出五人。

被选中的五名朝鲜童女为:工曹典书权执中之女,十八岁;仁宁府左司尹任添年之女,十七岁;恭安府判官李文命之女,十七岁;护军吕贵真之女,十六岁;中军副司正崔得霏之女,十四岁。她们与从者使女12名、火者(太监)12名,一同被送往北京。上路之日,她们的父母哭声载道,与女儿道别。她们进宫后分别被册封,权氏为贤妃,任氏为顺妃,李氏为昭仪,吕氏为婕妤,崔氏为美人。她们的父兄也都被授予了官职。

永乐帝最宠爱的权妃,不仅长相好看,还善于吹箫。朱棣见到她,问她有何所长。她拿出随身携带的玉箫吹奏,窈渺多远音,朱棣大为高兴,立刻把她选拔在众妃中。宫中的女官王司彩(司彩是掌管储藏缎匹的官),朱棣曾命她与权妃同辇而行,她很熟悉权妃,曾写宫词歌咏道:“琼花移入大明宫,旖旎浓香韵晚风。赢得君王留步辇,玉箫嘹亮月明中。”在进宫之初,权妃以玉笛和容颜吸引朱棣;之后更善于伺候朱棣用膳进酒。权妃伺候的酒饭很对朱棣的口味,所以就连出征北边也带权妃同行。朱棣说她“凡进膳之物,惟意所适”。朱棣喜欢吃朝鲜出产的苏鱼、紫虾、文鱼,但好景不长。永乐十年(1412),在永乐帝北征凯旋途中,权妃竟死于临城(今在山东省枣庄市一带)。朱棣将她葬在峄县,打算将来把她迁葬在徐皇后陵中。在对权妃哥哥授升饷时,朱棣不禁含泪伤叹,悲痛得说不出话来。

永乐帝晚年,身体欠佳,脾气暴躁,发作起来,后宫遭殃,如著名的“二吕案”。

二、二吕之案

权妃为什么突然死去?事情揭露于四年之后。一天权妃宫女与吕美人吵架时揭短说:吕美人因争风吃醋,串通宦官,从银匠家里买了砒霜,放在权妃的胡桃茶里,将她毒死。永乐帝得知此情,顿时暴怒,将有关宫女、宦官、银匠等处死。吕美人,则命用烙铁烙她,折磨一个月后,才将她杀死。这起案件,株连广泛,被杀者数百人,还命朝鲜王廷将吕美人的母亲抓来杀了。

其实,这是一桩冤案。原来宫里有两位姓吕的美人。两位吕美人之间,也互相争风吃醋。权妃猝死,吕美人甲便乘机诬告吕美人乙毒死了权妃,铸成了这桩惨案。

这件宫案之后,朱棣的后宫又发生一个案子。

吕美人甲和宫人鱼氏行为不检点,与宦官私通。吕、鱼二人知道隐秘泄露,竟然惧罪自缢。永乐帝认为坏事都因吕氏所起,便把吕美人甲的侍婢都拘来审讯。这些侍婢不胜拷问,便胡说八道,说是要谋杀永乐皇帝。于是一场刑杀大祸,铺天盖地而来。永乐帝愈是滥杀,愈觉得问题严重。宫内宫外,上上下下,彼此揭发,互相牵连,女子连娘家,亲戚连友人,被连坐杀者竟达2800人!这时朝鲜诸女大都被杀,只有崔氏因在南京得以幸免。惨杀开始时,韩氏被幽闭在空室,好几天不给饮食。守门宦官可怜她,有时在门口放些吃的,因而没有饿死。但她的从婢全部被杀了。韩氏的乳母金黑也被囚于狱中,事后才得赦免。

朱棣宠爱的权贵妃死,这让他更加肆无忌惮,丧心病狂,成为一个虐待狂、杀人魔王。他让画工把吕美人甲与小宦官相抱的情景画下来。每次处死宫人时,他都要“亲临剐之”。

在永乐帝疯狂杀人时,一场天火将奉天(太和)、华盖(中和)、谨身(保和)三大殿烧毁。永乐帝对外发布诏书,表示自责,但对内的杀戮没有停止。

后来,又发生了“殉葬案”。

三、殉葬惨案

历史上部落酋长、帝王死后的生人殉葬,事例之多,不胜枚举。但到了明朝,已经进入15世纪,竟然在皇宫还有黑暗的殉葬制。明清皇帝死后妃嫔殉葬,最为残酷的是永乐帝。据史书记载:

及帝之崩,宫人殉葬者三十余人。当死之日,皆饷之于庭。饷辍,俱引升堂,哭声震殿阁。堂上置木小床,使立其上,挂绳围于其上,以头纳其中,遂去其床,皆雉经而死。韩氏临死,顾谓金黑(丽纪韩氏乳母)曰:“娘,吾去!娘,吾去!”语未竟,旁有宦者去床,乃与崔氏俱死。(《李朝世宗大王实录》六年十月戊午)

这是一幅惨绝人寰的生人殉葬的黑暗图画。30多位妃嫔、宫女等,临死之前,被集合在乾清门内庭院的案桌前,已摆好了送行宴席,被赏一顿酒饭;而后,被引向停放大行皇帝朱棣梓宫(棺椁)的乾清宫内,立在案旁啜泣。这时大堂已安设许多小木床,殉葬的妃嫔在床上立着,放声大哭,声震殿堂。(查继佐《罪惟录·皇后传》)她们被迫把头伸进吊好的绳套里,站在旁边的宦官将床一撤,这些宫人便“升天了”!就连最受宠爱的韩氏和崔氏也在其中。韩氏临死前,呼喊着自己的乳母说:“娘,我去了!娘,我去了!”喊声未绝,床已撤去。殉葬者家属被称为“天女户”,受到优恤,父兄升官,辈辈世袭。

明朝太祖、成祖、仁宗、宣宗四朝都殉葬。景帝以郕王死,也有殉葬,各藩王都是如此,直到英宗遗诏,始罢除宫妃殉葬。

永乐帝的长陵明楼

看一看

长陵

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中峰之下,为明十三陵的第一陵,也是主陵。陵内安葬明成祖朱棣和徐皇后。长陵于永乐七年(1409)开始修建,永乐十一年(1413)初步建成。长陵的享殿是陵中主要建筑,坐落在高三米的三层台基上,为九五之尊大殿,形制与太和殿相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