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必读丛书重刊:银海精微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整理说明

一、《银海精微》今存数种明刊本。作者佚名,后世托名唐代孙思邈撰,但据考作者当为明代人。今以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所藏明刊本为底本,以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所藏明刊本(简称“中医科学院明本”)为主校本,以清同治六年(1867)周亮节校刻本(简称“周本”)为参校本进行整理。凡属校本增加的文字,一律不予增入。底本正确或意义可通者,校本文字虽异,不改不注。

二、本书采用横排、简体,现代标点。容易产生歧义的简体字,仍使用原繁体字。

三、该书药物有不规范之名,为方便读者阅读,今径改作通用名。如(括号中为校改后的正名)弥陀僧(密陀僧)、姜蚕(僵蚕)、青箱(青葙)、仙灵皮(仙灵脾)、射(麝)、匾蓄(萹蓄)、芦甘石(炉甘石)、朋砂(硼砂)、川练子(川楝子)等。

四、凡底本中的异体字、俗写字,或笔画差错残缺,或明显笔误,均径改作正体字,一般不出注,如(括号中为校改后的正字):努(胬)、脸(睑)、番(翻)、增(憎),巅(颠)、丝(系)等。该书某些名词术语用字与今通行者或有不同,如“瞳仁”原作“瞳人”,今一律改作通行者,不另出注。

五、该书药物剂量为一两或一钱时,常省略“一”字。今均补之,以便当代读者使用。

六、原书中若干处的“答曰”或有脱漏,今据全书体例补。各眼图序号及图题系整理者所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