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人生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当人们处于睡眠状态时,可以使大脑和身体得到休息、休整和恢复。失眠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个体对睡眠的质和量不满意,如入睡困难、易醒、早醒等,以及由精神、神经和躯体等疾病引起的失眠或作为伴发症状出现。失眠是临床亟须解决的问题,西医虽然为探讨睡眠的机制及药物治疗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仍未能完全阐述清楚失眠的发生机制,治疗药物也因其不良反应、成瘾性和耐受性,在临床应用中受到了一定限制。
人的大脑重量占人体的3%~4%,脑容量大约只有2%被使用,脑部血流占了心输出量的15%。有研究表明,睡眠的启动和维持是耗氧的过程,给脑部供给足够的氧可以改善失眠,如现在时兴的微压氧舱给不少失眠患者带来了福音。中医天人合一、整体观下辨证论治开具的方剂,能改善失眠,也能增加脑部供氧,这一过程是如何进行的呢?
中医将人体看作一个整体,相当于一个小宇宙,人以地球一样的形式运动,地球的引力起到支撑作用,“地气上升为云,天气下降为雨”,阴随阳升,阳随阴降。在此过程中,心为五脏之大主,肝、肺为升降运动的通道,心、肾为升降运动的征兆,神明是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包括睡眠),也是人物质身体与意识活动的关键主宰。神明的滋养依靠心所主宰的五脏供给,五脏升清降浊产能的过程由中气调节。
中医自古以来有关睡眠及失眠的论述不计其数。古人云:“凡人之寤寐,由于卫气,卫气者,昼行于阳则动而为寤,夜行于阴则静而为寐。”“卫气留于阳,则阳气满,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又云:“胃不和则卧不安。”
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既用好现代评价手段,也要充分尊重几千年的经验,说明白、讲清楚中医药的疗效。”黄韬受过正统的中西医教育,又拜名师学习,广泛涉猎各类中医书籍。她认为,中医临床辨证要在天人合一、整体观的前提下才能突显其疗效。作为形神合一的人,神的作用尤为重要。黄韬潜心研究失眠,不盲从权威,不追求“秘方”“绝招”,在临床中边实践边思考,尝试用古人有关睡眠的经典理论阐述现代睡眠理论,总结出以肝郁脾虚为主要病机,心神主宰下的气机升降出入紊乱为指导思想的失眠治疗方法。
本书整理的材料,主要是黄韬近三十年治疗失眠的学术经验和常见难治性失眠的中医证治经验,并对中医睡眠、失眠的机制做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希望此书能带给同道一些参考和启发。因本书篇幅所限,加之编者水平有限,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同道批评指正。
黄韬名老中医工作室
2024年4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