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章 家庭危机
另一条则是报纸角落里,一则出国热潮的信息。
这个时期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出国潮的流行,出国的人也越来越多,英语培训业务有着很大的市场。
90年,美国出台了《1990年移民法》,提高了入境的名额的最高限制,引起了国内留学热潮的小高潮。
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上确立的“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留学工作方针,则真正引起了国内留学的大高潮。
许明远上辈子创业前,曾在某东方任职过一段时间的英语讲师,这算是他的老本行,因此他很清楚留学培训的市场的前景。
这个时期的国内培训市场还是一片蓝海,后世那些知名的培训机构都还没出现。
这个机遇也不能够错过,现在这个时间点入场,还来得及。
入场英语培训需要本钱,需要仔细谋划一下。
不过当务之急还是先解决家里的危机,改变老爹的人生轨迹,帮家里渡过难关。
……
天色渐暗,棉纺厂大院里亮起昏黄的灯光。
饭桌上,一家人围坐在圆桌前吃饭。
今天晚饭还算丰盛,一碗咸肉蒸蛋,一盘茭白炒毛豆。
虽然家里受父亲处分的影响,气压很低,但是儿子放暑假在家,王慧茹还是尽量把饭菜做的丰盛一些。
许明远一边扒饭,一边听着父母谈话,谈着谈着就谈到了关于父亲处分的事情。
许建国抽了一口烟,无奈说道:
“厂里的意思是,扣我三个月工资,车间主任也先不要做了。”
王素茹性子比较急,闻言打抱不平道:
“厂里也太没人情味了。”
“当年你带着突击队抢修机器,整日整夜的没合眼。”
“那时候怎么不说处分!”
许建国忧心忡忡道:“处分都下来了,就不说这个了。”
“我现在担心的是,顶着这个处分,以后在厂里发展会处处受限。”
许建国的青年时代是经历过运动的,见识过很多风波。
经历这种事情,他很难不去考虑这件事情对自己的后续影响。
许明远闻言,放下筷子插话道:“爸,你知道隔壁胡同的李叔家的事情不。”
许建国疑惑问到:“好好地怎么扯到隔壁李叔了?”
隔壁胡同的老李也是厂里的老职工,前几个月在厂里操作机器受了伤,落下了残疾。
但是家里孩子又还小,没法顶班,家里的生活变得艰难。
李叔的媳妇李婶就支了个裁缝摊,一边接些裁缝的活,一边卖些装饰的小东西。
许明远道:
“李婶的裁缝铺子卖头花发饰,两个月挣的钱就赶上您半年工资。”
“爸,我觉得这对你来说反而是个契机。”
许建国对儿子的想法感到惊讶,问道:“契机?说说你的想法。”
“我觉得现在正是个跳出棉纺厂的契机,你背着处分,在棉服厂的发展并不明朗。
“不如借此机会,跳出棉纺厂,做点生意。”
许明远这话并不是瞎说,上辈子父亲就是因为受到处分的缘故,在棉纺厂的发展处处受限。
直到93年,棉纺厂重组改革,老爹老妈下了岗,才离开了棉纺厂。
经历了好长一段阵痛期,才走出来。
王素茹闻言训道:
“你小子胡说胡话,马上要交电费,下个学期还要给你交学费。”
“丢了这铁饭碗,全家喝西北风去。”
在这个时代人的认知里,棉纺厂的工作是铁饭碗,旱涝保收。
下岗潮来临之前,很多人都以为自己会一辈子在单位干下去,铁饭碗是可以传给下一代的。
因此,主动丢了铁饭碗,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
许建国却摆了摆手,示意让许明远继续说。
许明远指着桌子上的咸肉说道:
“现在都说,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
“外面一年比一年变化快。”
“就说这肉,去年供销社还卖八毛四,现在都卖一块九毛八了。”
“可厂里工资呢,三年没涨过了吧?”
“制度在改革,政策在变化,以后政策会越来越支持个体经济。”
“棉纺厂的效益也越来越差,近些年都快发不出工资来。”
“你又受了处分,继续待下去也没什么意思。”
“最近不是因为效益不好,出台了改墙建铺的政策了吗。”
“不如办个停薪留职,去拿下一个铺子,开个服装店,也不失为一条新出路。”
“而且就算不行,也只是停薪留职,还有回来的可能。”
许建国夫妇俩听着儿子滔滔不绝,唾沫横飞的话,被他惊的一愣一愣的。
儿子…儿子啥时候懂得这么多了?
这些政策许建国也有听说过一些,但都一知半解。
身在棉纺厂,抱着铁饭碗,他一直都是比较安逸的心态。
直到这次处分,他才多关注了一下外面的信息。
却不曾想,儿子却说起来头头是道。
不由得对儿子刮目相看,感觉儿子成熟了不少。
仔细思索,感觉儿子的建议确实有可行之处。
许建国沉吟道:“这不是小事,我得仔细想想。”
王素茹见父子俩光说话不吃饭,打断道:
“你们爷俩别瞎想了,先吃饭,再不吃,饭都要凉了。”
没有得到父亲肯定的答复,许明远也没着急。
看老爹的样子,动心是迟早的事。
……
深夜,许父许母房间。
许建国在床上辗转反侧,老旧的木床随着翻身嘎吱作响。
白天在厂里工作的场景也在脑海里回放。
虽然同事们对他的态度一如往常,但他却很不自在,坐立难安,总感觉有目光在偷偷打量自己。
在厂里矜矜业业工作这么些年,他一直为人宽厚,人缘很好。
他想不出是谁举报了自己,为什么要举报自己,他忍不住下意识的怀疑身边的同事。
这份怀疑不自觉的和周围人保持距离,让他在厂里坐如针毡。
这个时候,儿子饭桌上的话就像是在他心里添了一把火。
王素茹被他的声音吵醒,迷糊着问道:“这么晚了,你怎么跟在床上烙饼似的,还不睡。”
许建国支起身子,问询道:“你觉得小远今天说的开店的事怎么样。”
王素茹迷糊说道:“你这么晚不睡,瞎想什么?”
“睡吧”
“明天还得上班呢?”
王素茹转过身子,继续睡了。
许建国没有得到答复,翻了个身,强迫自己睡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