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市场营销学的发展
1950年,美国营销专家尼尔·鲍顿提出了“市场营销组合”的概念,确定了营销组合的12个要素,开始了市场营销理论体系的构建。同年,美国学者乔尔·迪安在他关于有效定价的讨论中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的概念,阐述了关于市场开拓期、市场扩展期、市场成熟期的思想。
1955年,西德尼·莱维提出了“品牌形象”的概念。这个概念演绎了企业广告投入的价值与理由,随后更是因广告大师大卫·奥格威而发扬光大。品牌营销逐渐成为当今市场营销界具有深远影响的营销流派。
1956 年,美国市场营销学家温德尔·史密斯创造性地提出了营销学的又一重要概念——市场细分。按照市场细分的思想,不但市场上的产品有差异,市场本身也有差异;消费者需求各异,营销方法也应该有所不同。
1960年,美国营销学大师杰罗姆·麦卡锡继承了其师理查德·克莱维特教授关于营销要素的思想,概括性地提出了市场营销中著名的4P营销组合策略的主张,即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
1967年,菲利普·科特勒出版了《营销管理:分析、计划执行和控制》一书。该书更全面、系统地发展了现代市场营销理论。他精准地给营销管理下了定义:营销管理就是通过创造、建立和保持与目标市场之间的有益交换和联系,以达到组织的各种目标而进行的分析、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他还提出,市场营销管理过程包括分析市场营销机会,开展营销调研,选择目标市场,制定营销战略和战术,制订、执行及调控市场营销计划。菲利普·科特勒突破了传统市场营销学认为营销管理的任务只是刺激消费者需求的观点,进一步阐述了营销管理还应影响需求的水平、时机和构成,提出了营销管理的实质是需求管理的观点,还提出了市场营销是与市场有关的人类活动,既适用于营利组织,也适用于非营利组织的观点,从而扩大了市场营销学的范围。
1971年,菲利普·科特勒和杰拉尔德·蔡尔曼提出了“社会营销”的概念,强调企业在追求利润目标、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还要关注社会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即保持三方利益的平衡。这种关心社会利益,重视履行社会责任,强调保护环境、节约能源、保障产品安全的营销理念得到了社会和政府的普遍认可。
1972年,美国营销大师阿尔·里斯和营销战略家杰克·特劳特发表了题为《定位时代》的系列文章,标志着“定位理论”的产生。定位理论认为,产品和品牌都会在消费者的心目中占据一定的位置,企业应该首先分门别类地进行传播以抢先占领这个特定的位置并获取竞争优势。定位理论强调,企业应该创造与众不同的价值和定位,并且以这个定位来引领企业的战略和运营活动。
1990年,美国学者劳特朋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与传统4P营销组合策略相对应的4C营销组合策略,拉开了20世纪90年代营销创新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