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开始,打造成长儿童房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分房过渡

空间的启蒙

本节重点:分房前做好思想建设,让孩子顺利进入儿童房。

装修期间就开始布置基础环境,5岁左右与幼儿园课程同步,开始分房……了解了分房的基本知识后,下一步便是分房过渡,让孩子开心地开始独立生活。想象中,顺利分房就像孩子住校:一切生活自理,晚上自觉睡觉,自主学习。而实际上,5~12岁的孩子未必能做到这些,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

● 赖在父母房里,不肯自己睡觉。

● 半夜偷偷跑回父母房间。

● 一个人哭醒。

● 因为害怕,不敢上厕所,结果尿床。

● 东西随处乱放,房间乱到自己都不愿意进去。

以上情况会反复出现,时间跨度长达1~2年。在分房过渡阶段,家长如果直接粗暴对待,孩子势必反应激烈。很多和老人一起住的家庭,还会遇到来自老人的阻力,导致父母不得不妥协等情况。为了让孩子顺利进入儿童房,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准备工作。

1 消除老人的思想顾虑,让其理解“儿童房是科学空间”

如果家里有老人,可以向长辈强调教育大环境今时不同往日,孩子不只是健健康康就好,心智建设和独立能力建设会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让老人放下长辈的姿态,认同已经为人父母的专业知识,并明确孩子教育的责任人是父母,让其知道介入孩子教育要适度。

2 明确什么情况可以与父母同房睡眠

● 急症发烧,需要贴身监测。

● 睡前惊吓过度,晚上无法独自入眠。

● 半夜醒来找到父母床前要求一起睡。

以上情况,孩子需要安全的庇护,强硬要求其独自睡眠反而会影响孩子对父母的信任。除了上述特殊情况外,孩子都应该独立睡眠。10岁以后的孩子有足够的逻辑和理解能力,能够理解拒绝同房睡眠不代表父母对自己的爱有缺失。

3 让孩子明白“儿童房是最适合自己的空间”

独立生活不只是独立睡眠,可以从其他独立行为开始前置引导。在分房前:

 把孩子的一些物品往儿童房转移,如积木、儿童绘本、衣服等。

 在儿童房放置一个介于休息和睡眠之间的卧具,把亲子类活动转移到儿童房,让孩子慢慢形成“儿童房是很适合睡觉”的认知。

 限制孩子的“自由行为”,将各种行为转移到儿童房。例如,强调“只能在儿童房按照自己的想法放东西”,并对“自由”建立清晰的空间感。

分房过渡期,逐渐将亲子类活动转移到儿童房(图片来源:常州鸿鹄设计)

4 让孩子相信“儿童房是安全的空间”

让孩子确信儿童房是安全的空间,需要解决三个影响独立睡眠的问题:怕黑、怕孤独和生活惯性。

怕黑

怕黑和怕孤独有时是一回事。即便过去和父母一起睡,也要关灯,孩子知道父母在身边,就有了安全感。怕孤独的另一个表现是在无助时需要父母及时响应,因此,分房初期要确保对孩子求助的及时响应,让其明白父母在任何地方都会照顾自己。

生活惯性需要做出改变。孩子在同房不同床的幼年,预先接受“不用和爸爸妈妈睡在一起”,进入分房准备阶段,将儿童床转移到儿童房,鼓励孩子将儿童房作为短暂休息和活动的空间。如果准备得当,正式分房时,孩子已经非常熟悉儿童房,并且在这里睡过很多次午觉,入眠之前的安全感已经形成,可以更快地自主睡眠。

孤独

上述准备工作呼应着孩子正在萌芽的独立意识,以及在幼儿园学习的自理知识。理想的状态是孩子认为自己的房间才是家里最舒服的地方,主动产生迁移的意愿。

生活惯性

3~5岁的孩子宜使用低床或半高床(图片来源:抹小拉工作室)

5 减少儿童房初期独自睡眠的问题发生

 有些孩子会从床上滚落下来,建议3~5岁的孩子使用低床或半高床(床板高度小于1m),并配备护栏。8岁以上使用1.5m以上的高架床。如果低床没有护栏,可以选用较厚的地毯、地垫等,在床前做一些防护。

 孩子半夜起来,无论是上厕所还是找父母,都应有引路的非刺激性光源,以确保孩子心理上的安全感。

 儿童房的房门建议不上锁,因为孩子有可能误锁,一旦出事,后果严重。过渡阶段,家长的房门也不建议上锁,以确保孩子求助时可以及时找到父母。

至此,分房前的准备工作基本完成,接下来是分房初期的过渡工作。过渡的方式因人而异,建议采用行为鼓励的方式,例如,孩子从一周与父母同房睡3~4次,到睡1~2次,再到1个月睡1~2次。这个阶段可能会持续很久,可以按孩子回父母房睡觉次数的减少,作为奖励目标;也可以和幼儿园的“小红花/五角星”奖励同步,获得多少独立入睡的小红花可以兑换一次出游的机会、一个玩具或一次全家游戏等。

除了鼓励机制,偶尔也需要父母坚持立场,拒绝孩子过来一起睡,这样孩子才会逐渐清楚家人和家庭空间之间的界限。

以鼓励的方式促进孩子独立睡眠(图片来源:九色鹿软装设计)

小贴士

1.孩子的精神状态具有较大的差异。有些孩子对安全感的需求较大,分房的过渡时间会相对较长,家长要有心理准备。期间孩子甚至出现游走、梦呓、幻听等情况,家长应明确告诉孩子这些情况和抽筋一样,是身体的自然反应,不是真实的存在,以减少恐惧。

2.怕黑的解决方案是保留一些微亮的散射光小夜灯,这样既不影响孩子生长发育,又能给孩子带来安全感。

3.在孩子完成独立睡眠的过渡期,家长不要在睡前讲恐怖故事或让孩子进行剧烈的活动。

真实小故事

女儿不到5岁分房时,我们在两个房间里放置了对讲机。虽然没有用多少回,但一开始的新鲜劲儿却让孩子快速适应了最初的独立睡眠。随后,因为这个颇具“仪式感”的小东西,女儿的情绪控制有了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