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开始,打造成长儿童房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窗口期的分房年龄

不是所有年龄段都适合分房

本节重点:根据儿童的成长规律,儿童分房的合理时间为5~8岁。根据儿童的成长规律,建议将儿童分房的时间设定在5~8岁。如果要进一步量化,当孩子出现以下独立意志时,家长就可以考虑分房。

● 孩子明显对家长的干预开始表示反感。

● 孩子开始主动设定只有自己可以管理的区域。

● 孩子对父母说话时,开始隐藏部分意见。

● 孩子对性别开始关心与好奇。

● 孩子开始对自己的行为产生害羞情绪。

从有迹象到开始分房,大概需要6个月的准备时间。时间过早(3~4岁),孩子尚未形成稳定的安全感;时间太晚(8岁以后),孩子易形成与父母同房休息的惯性依赖。5~6岁恰好是幼儿园大班阶段,孩子处于秩序感、服从性的养成期,家校配合更容易完成分房过渡。

为什么分房的时间点如此重要?因为除了孩子身心的生长发育需要,良好的分房过渡也有实际的教育意义。特别是和分房配合的幼儿园大班教学,秩序感、服从性的训练引导,有助于孩子适应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涯。如果在家里的独立习惯培养得好,上小学的时候你会发现孩子就像变了一个人。因此,5~8岁分房是在为进入小学后的正规学科教育打基础。要理解这些表面看上去没什么关联的事情,需要明确以下概念。

1 秩序不分学校和家里

简单来说,当孩子开始进行幼小衔接的预备教育时,家长就应当为孩子准备独立的房间,以便巩固学前阶段的良好行为习惯,帮助孩子建立对独立、自理的责任认知。

2 儿童房不仅仅是睡觉的房间

除了睡觉,儿童房还有很多功能,这个空间最终会成为孩子成长的小环境。及时启动儿童房,有助于孩子充分了解和掌握自己的空间工具。

● 自主学习空间是家长想到的第一个非睡眠功能。

● 以自己房间为活动中心的时间管理空间。

● 收纳空间。

● 单人游戏、娱乐的空间。

● 和父母一起阅读的亲子空间。

● 邀请同学一起玩的社交空间。

● 个人劳动成果的展示空间。

● 隐私受到最高级别尊重的私密空间。

既是收纳空间,也是单人游戏空间(图片来源:博主@牛牛house)

当孩子被明确告知以上“空间使用说明书”,就可以和小学前教育形成直观的关联。家长也可以根据幼儿园的教学进度,在儿童房里一一落地、同步执行,其目的只有一个:让孩子在进入小学前学会独立生活。

对孩子来说,学科知识和生活技能都是必须掌握的技能。家长进行适当的引导,将个人生活技能放在学前完成,可以减少与学习任务产生困难的重叠挑战。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儿童房是个人生活技能最好的实践基地。

3 孩子负责幻想,家长负责把幻想拉进现实

儿童房是一个环境教育空间,将孩子的喜好引入儿童房是重要的一环;儿童房是一张3D白纸,是孩子幻想世界的承载地。如果和孩子设定好儿童房和家庭公共空间的界限,孩子就会形成一个清晰的认知:儿童房外是100%的真实世界,儿童房内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世界。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用想象世界的内容来布置自己的房间,如文字、图片、手绘……并为孩子的想象力创作提供良好的展示环境。当孩子将自己的想象世界从成人的家庭环境里抽离出来,放进儿童房并逐步完善,能够形成对世界的整体认知,这是儿童房对孩子心智成长的最大助力。父母如果愿意深度介入孩子的“想象世界”,和孩子的“小宇宙”一起进化,协助建设儿童房,亦能建立高质量的亲子关系。

4 情绪自我管理的“安全岛”

当习惯被迫改变、幻想遭遇现实、自由遇到规则,孩子的情绪会比过往更容易放大。在孩子5岁前,家长遇到孩子闹情绪,常见的办法是分散注意力、暴力制止、利益诱导等,但这些方法恰恰是在进入小学阶段的孩子身上要不得的。分散注意力会让学童专注力下降,暴力制止会影响孩子社交,利益诱导则让孩子缺乏原则。

鼓励孩子用自己想象的世界来布置儿童房(图片来源:网络)

儿童房是孩子情绪管理的“安全岛”(图片来源:重庆DE设计)

适用于大孩子的方法是冷静、独处、保持距离,让孩子自然地释放情绪,找到面对困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需要重建孩子对情绪的自我管理和规则认知,当情绪出现时,孩子能够“有台阶下”“安全地独处”。因此,儿童房在这个阶段还是孩子情绪管理的“安全岛”。

小贴士

表面上看,孩子长大分房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但家长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选择最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科学分房时间点。就好像人类生育虽然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但现代妇幼保健医学的进步,却让中国婴儿的死亡率从1949年前的200/1000降到了今天的6.8/1000[1]

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决定分房的时间点(图片来源:张成室内设计)

真实小故事

女儿5岁半分房,我们先把儿童房调整为活动室,比如游戏、画画、看书、玩具收纳;然后,逐渐过渡到午休,最后才是过夜的睡眠。最终分房时,女儿基本上没有太大的抵触情绪。

[1]引自《2017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