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隋唐打卡生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昙花一现的cosplay——穿男装的女子

古人怎么穿衣服呢?很多人对此可能都有兴趣,尤其那些想坐着时光机器“回到”唐宋明清的粉丝们,而那些梦想着体验一把公主、白富美嫡女经历的女生们,只怕还想过过女扮男装的瘾呢。但千万不要迷信那些不讲究服、道、化细节的古装电视剧,错把影视当历史!

关于古代人的性别差异,《礼记》有云:“男不言内,女不言外……男女不通衣裳,内言不出,外言不入。”男女有别、内外有分可以算是中国古代性别意识里最为显著的特点。女性被局限于家宅内部,侍奉长辈,打理家务,抚育子女,而男性则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参与政事,驰骋疆场或者游历天下。

女子别说想要像男人一样生活,就连穿男装都是巨大的僭越,是不规矩不本分的表现,会被那些“卫道士”斥为家庭和国家的不幸。现在的女孩子可能很难想象那时女孩cosplay成男孩会引起多大的麻烦。《木兰辞》之所以能够千古传诵,正是因为像木兰这样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是十分罕见的。但在唐朝时,曾有过一段属于女子们的辉煌岁月,她们掀起了一股自上而下的女穿男装的风潮,并勇敢地走出家门,尝试着追求自在人生。

文物中的唐代男装女子

唐代女子的衣服不好看吗?否则为什么有人不爱红装爱“武装”呢?在说男装之前,先来看看唐朝女子的一般装扮。

通常情况下,女性上身穿短襦或稍长一点的衫,下身为长裙,裙子越提越高直接拉到了胸部,与现在“胸部以下全是腿”的审美不谋而合。然后再配上披帛,或披在肩上或缠绕在双臂上,更显得人风姿绰约,仿佛仙女。

不仅如此,从初唐到盛唐,姑娘们越来越倾向于尽情展露自己的美。首先是把外出时必须佩戴来遮挡全身的幂䍠裁短,简化成了浅露面容的帷帽,后来还嫌不痛快,直接改成毫无遮挡的胡帽了;其次上衣面料越来越轻薄,同时领口越来越大,越来越低。这样的直爽潇洒自然就是唐朝独特的风景线了。

或许正是因为女装已经将女性的艳丽、柔美展露到极致,所以她们才另辟蹊径,开始琢磨雌雄同体、英姿飒爽的新时尚。

新城公主墓壁画中的侍女群像

现在,让我们看看那些留在唐代壁画里的男装女郎吧。

先看看段蕑璧墓。段蕑璧是唐高祖李渊女儿高密大长公主之女,也是唐太宗的外甥女,唐高宗的表姐,去世于永徽二年(652)。在她的墓中有这样一位侍女形象:她自然站立,双手在腰前交叠,脑后挽着简单的髻,头上扎着花色抹额(一般为军队和武士所佩戴),身穿白色圆领长袍,束腰带,下身穿着最时髦的波斯条纹裤,足着花鞋,花纹仿佛和抹额呼应。

新城公主墓。她是唐太宗最小的嫡公主,三十岁时病逝。在她墓中,也有一个类似的侍女形象:类似款式的红色花纹抹额,同款不同色的圆领长袍,同款的紧口波斯裤,双手捧一红色高足蜡烛盘于胸前。

段蕑璧墓

新城公主墓

阿史那忠墓

还有阿史那忠墓。阿史那忠是唐朝著名将领,突厥人,因生擒东突厥颉利可汗被拜为左屯卫将军,并迎娶太宗继女定襄县主。在这对夫妻的合葬墓中,也有男装女侍者的身影,衣着与之前的基本一致,不过头上戴着唐代男子常见冠饰——幞头,此外最特别的是她怀抱弓与箭囊,可能她侍奉的墓主人生前是位战功赫赫的将军吧。

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通过观察和对比,我们可以推断出唐代女子男装的普遍形象:头戴幞头、头扎抹额、头戴胡帽或者保留各种各样的女式发髻;身着各种颜色的圆领长袍或翻领长袍;波斯条纹裤可是谁都不能少的流行单品;脚着黑靴或者麻鞋(用麻绳做鞋底);腰带上也佩带着男人们常佩的各种精美小腰包和小装饰。

可以说唐代女子在身着男装时并不以完全模仿男子为最高标准,反而是在阴阳之内找到微妙的平衡。

女穿男装流行的社会环境

贞观年间,大唐灭东突厥汗国,使大量胡人进入唐朝境内,而西方拜火教和基督教分支也先后来到大唐,各国的商人也纷纷聚于此,源源不断的胡人将异域的文化和风情带入长安。胡文化到底有多风靡呢?唐代诗人元稹曾在《法曲》中写道:“自从胡骑起烟尘、毛毳腥膻满咸洛。女为胡妇学胡妆,技进胡音务胡乐……”所以,出现姑娘们几乎人手一条的波斯条纹裤就不难理解了。

《新唐书》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一次唐高宗和武则天举行家宴,他们的爱女太平公主一身男装,紫衫玉带,头戴黑色幞头,腰挂游牧民族男子七件套,以男子仪态在唐高宗面前歌舞。唐高宗与武则天不怒反笑,问她:“女子不能做武官,你打扮成这样是想干吗啊?”从二圣没有发怒斥责,反而一笑的态度,就说明了当时的统治者对这种行为是不排斥的。从唐代高级贵族墓葬中大量出现男装侍女,也可以知道上层社会对这样的时尚是推崇的。美国社会学者韦伯伦认为:“时尚是社会上层阶级提倡,而社会下层随从的社会现象。”在唐朝也不例外,于是男装风很快传入民间,在普通百姓间流行开来。

与唐朝女性华美但拖沓的服饰相比,男装和胡服更加简单、轻便,更适合日常活动和运动场合。举个例子,唐朝时,上层社会非常流行打猎和打马球,女性们也经常参与这些运动。如果梳着复杂的发髻,戴满钗环,穿着齐胸襦裙,手臂上绕着长长的披帛骑马,只怕一边跑,头发就一边散开了,真成了“花钿委地无人收”。肩上的披帛很可能被击球杆绕住或是被树枝挂住,想想那得多尴尬,真成了提着裤子跑步了。不过只要穿男装,就完全没问题了。而且这样的着装,正是当下女汉子们最喜欢的:又美又飒,对农妇村女和全职太太而言,不论是在田间劳作还是操持各种家务,裤装怎么都比裙装方便,因此男装也是很实际的选择。

女扮男装是便捷,是时尚,更是女子们的主体意识初步觉醒——我们和男人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呢?只要摆脱礼教强加的束缚,男人可以做的我们一样可以做。

到了唐朝中晚期,随着盛世逐渐凋零,女扮男装的女性形象逐渐消失,社会对女性的要求和期待又恢复到让女人无法拥有自我的样子。那些幸运的男装姑娘,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冲破牢笼呢?说到这,我们应该佩服那些摆脱古代既定的性别枷锁,乘风破浪敢作敢为的姐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