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农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7章 开班

对于夏璇提议的雇人,曲兴旺急的差点跳起来“雇人?雇什么人,又不是农忙的时候,家里这些人够了,孩子们都留在家里吧。”

曲兴旺说完就赶紧带着两个儿子和儿媳妇走了,生怕夏璇再出什么夭蛾子。

看曲兴旺带着人走了,杜氏说出了心中的不解“璇儿,男孩子留下来读书,怎么还把女孩儿都得留下来?”

“娘,我们家以后好了,孩子们说亲的门第,您还会选家里田都没有一亩,要靠佃田种的人家吗?”

杜氏犹疑了,应该是不会的吧,家里孩子还小,家里再奋斗些年,应该还能添些田产呢,说亲的人家,自然是想找好一些的吧。

“娘,女孩子若是想说好一些的人家,也是要识得一些字,在婆家才能受看中的,再说我还想再教她们一些绣活儿,自己有门手艺,以后嫁了人,腰杆子也能硬实些。”

“绣活儿?”杜氏诧异了,这不是大家小姐才学的上的东西吗?

“伯娘,我姐的绣活儿可好了,那可是找的……京城里最好的绣娘教的呢。”差点说差了,姜寻不住的暗中呼气,宫中的尚衣局的尚宫亲自教导的,可不就是京城最好的…

“璇儿,你只是个奴婢,怎么会找的到那么好的绣娘教你绣艺呢?”杜氏更加的满腹不解。

“娘,我从小随小姐一起长大,感情深厚,所以她学什么,也都让我跟着一起学的,我就像小姐的伴读一样。”

其实公主当初想学绣艺只是一时脑热,学了没几天就坐不住了,可她一开始闹着太后娘娘说想学的时候,太后娘娘为了用孩子在先皇面前找一些存在感,特地夸了公主的上进心,然后先皇一高兴,就指了尚功局绣艺最好的尹尚宫亲自教导。

公主是得逞了,但是学了一个月就坐不住了,可这件事尹尚宫等于是奉旨办差,太后也不许公主半途而废,怕引起先皇的不满,后来就便宜了她,甚至有时先皇心血来潮想看看公主学习的成果,都是拿她的作品去度过难关的。

“呀,给小姐做丫鬟,还有这样好的事呀。”杜氏心里那个开心,她闺女这么多才多艺,那以后嫁了人可不用怕婆家给气受了,会绣活儿可是能给家里添进项的,哪家不得捧着。

从此,曲家的孩子们开始了读书生涯,女孩子们除了识字还得开始学针线。

曲家孩子们学识字的事,没过两天,几家相好的人家都知道了,结果几家都动起了心思。

最先来的是当初跟着曲家一起回来的田家,田家现在就一个独宝孙子田声,田家上下都对他寄予厚望,所以一听说夏璇在家教孩子们识字,就赶紧求上门来了。

“老田,我家璇儿只是教孩们认的几个字,指望不了太多的,我们自家的孩子都是准备明年送去私塾的。”

“兴旺哥,看你说的,咱们这饭都吃不饱的人家,有机会识字,我们家这都算承了你家天大的恩慧了,再说我们田家人不是那不识好歹的人,我们几家相互扶持十几年了,兴旺哥,你清楚老弟我不是那样人不是。”

曲兴旺看了夏璇一眼,夏璇轻轻点了点头,反正一只羊是赶,两只羊也是放,多个人对她并没有什么影响。

田家这一求成功,其他原本就在蠢蠢欲动的几家,都相继带了礼上门求了。

都是从昌州府一路相互扶持着回来,又相互扶持过了这么多年,当正经亲戚在走的人家,再说田家的已经收了,其他几家也都不好拒绝了。

这下,夏璇和姜寻像在家里开了个班似的,带了一群孩子。

曲家教孩子们识字,除了开始各家送上门的礼,没收任何其他费用,渐渐的,大半个村子的人都知道了这事。

许多家也动了心思,但是又不好意思,他们几家的关系,村里人都知道,看着曲家已经坐满了孩子的小院,最后到底没有人上门来求。

忙碌的日子过的飞快,转眼就到了晚稻成熟要收割的日子。

夏璇给孩子们放了假,和姜寻投入到了家里抢收粮食的忙碌中。

外家的两个舅舅依约抢完了自家的稻子,就各自带着一家人来曲家帮忙了。

曲进三一个人,今年也没去地主家帮工了,也来了夏璇家帮忙。

家里除了才三岁的曲玉贞干不了活,其他全都下了田。

夏璇则包了家里所有人一天三餐的饭食,现在幸亏是养了几个月,她的伤好了,不然这每餐都二三十人的饭菜,她还真不一定吃的消。

到曲家干活儿的杜家人和曲进三都傻了眼,一天三顿都吃粮食?这是山都得吃跨了呀,这么豪横干什么,吃了两顿后,都不好意思继续吃了。

“大妹,你们家这一天三顿都整粮食饭干什么?还大鱼大肉的,是座山也得给吃跨了呀。”杜氏的大哥杜青保不满了起来,家里才刚起来,这么祸祸,那收的三十亩地还剩个啥。

“大哥,我们家都是这么吃的,又不是吃的精细米,都是粗粮……”曲兴旺好一通解释加劝慰,才让众人接受了顿顿吃粮食饭。

杜氏两个兄弟虽然接受了,但是都替杜氏心疼,家里才好起来点,这么祸祸,这还能继续起的来吗?

杜氏也心疼,二三十人都吃粮食,她每天不知道要幽怨的看夏璇多少回,可她拿闺女没办法,闺女什么都听她的,就是这个扭不过。

初次在曲家干大体力的活儿的姜寻,让一众大老爷们儿都看直了眼。

女人家负责割田里的稻谷,男人们负责挑回去。

姜寻拿着镰刀割了一天就不干了,这个活儿得熟能生巧,她嫌自己的速度太慢了,就加入到了男人们挑担子的行列。

别人挑一担来回的时间,她能挑三担,细小的田埂路,挑着重重的担子得格外细心的走路,可姜寻跟玩儿一样,飞快的就能一个来回,走的又稳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