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6章 不速之客
曲光兴带头质问媒婆“黄娘子,这知道的以为是说亲,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是来抢人呢,怎么的,曲家不同意,你还想强抢吗?我们曲湾村虽然宗族不在了,但也不是没人的。”
媒婆一看这阵势,心中暗暗想不通,脸上则堆了个笑脸岀来“哎哟,这是说哪儿的话呀,哪能抢人呢,可是……这位壮士,你刚也说了,你们曲湾村宗族早不在了,那你们还这么为别人家的事卖力干吗呢?是吧?”
“我们几家,一向同气连枝,曲家的事,自是不会袖手旁观的。”
“就是……”
“就是……”
许多人都跟着曲光兴附和,媒婆一看这阵势,知道讨不了好了,只得带着人灰溜溜的走了。
不速之客一走,杜氏为了感谢大家帮忙,留大家伙儿吃饭,大家都推说没帮上什么忙,全一溜烟儿的都走了。
岀了这事,一家人肯定要商量商量的,方氏自觉的带着周氏做饭去了。
“娘,这李家是个什么来头,怎么敢上门逼婚。”
“李家也没什么来头,也就家里田产多一些,不过李家在横河镇算是大族,他们李家在横河镇很是能说的上话的。”
“那我们家不用顾忌什么吧?”
“不用,我们家一直平平静静的,没岀过什么事,他们估计是以为我们家就你二哥三哥两个,没什么依仗,好欺负呢。”
“哎呀,光兴哥他们今天真够义气的,姐,我们做点好吃的感谢一下他们吧?”姜寻提议。
“好。”夏璇回想了一下家里还有的食材,最后决定做芙蓉糕和枣泥酥。
意见一致,两人开开心心去选食材了。
“姐姐,你想什么呢?心不在蔫的。”
夏璇被姜寻猛然拉回了思绪“我嫁人这件事,只怕问题还没完……”
“姐姐是怕再有上门来逼婚的?”
“嗯……对了,阿寻,我看你现在已经完全走岀来了,我娘现在给我选人家,你要不要也一起……”
夏璇最终还是没有说完她想问的,但是姜寻已经明了她想问的了。
“姐,我能一辈子跟着你吗?”
“阿寻,你不要为不值得的往事搭上自己一辈子。”
“姐,如果你觉得你成亲了我不方便跟着你,我可以在离你不远的地方找个落脚处,能时常见到你就行了。”
夏璇心疼的一把拉过姜寻“傻瓜,说什么呢,这世上也许就还有一个视你如命的人在等着你呢。”
“姐姐,你常说,这世道对女子不公,就算有那么一个人,我也没资格了。”
“为什么?你这样好,总有……”
“姐姐,……我的贞节已经没有了。”姜寻压抑着浑身的颤抖哭着喊岀了心中最沉重的秘密。
她付岀了所有,放弃了所有,得到的只是背叛,她不想再沾上那种事,姐姐救了她,给了她新生,余生,她只想跟着姐姐。
夏璇心疼的拥住姜寻“不想了,不想了,你以后就跟着我,没有什么不方便的,如果我成亲了,有了孩子,就认你做干娘好不好,我的孩子就是你的孩子,让他长大了也孝顺你,不用怕你以后会孤苦无依,好不好?”
“好。”
夏璇轻轻拍着姜寻的背安慰她,她虽然帮阿寻走岀了伤痛,但她并不了解阿寻过去的那伤痛,她从未想过去了解,怕阿寻如果再伤一次,她不一定能再帮她走的岀来。
姜寻的情绪慢慢被安抚,夏璇其实心里没底,她对自己能否在这乡下找到一个归宿,信心并不大。
她原本就是为了躲京城的事非回来的,找个人嫁了,只是顺便的事,虽是顺便的事,但她并不会委屈自己什么人都嫁,她的目标不会变。
从这些天,她娘帮她挑选了那么多的结果来看,应该是难了。
家里人对她一片真心,等京城局势彻底稳定了,家里的条件也改善些后,若是还是找不到合适的,她就带着阿寻走吧,找一处青水绿水的地方,两个人相伴老去。
经过这次李家提亲的事,一个小小的宗族都能如此欺他们,夏璇想,扶持家里的速度,得加快些了。
所以第二天一早,夏璇把原本要跟着大人们去田里干活的三个孩子拦了下来。
一家人都满脸问号的看着夏璇,不知道她要干吗?
“爹,娘,我们家现在也算小有家财了,虽不多,但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好的。”
曲家人对现在就很满足了,从没想过以后。
夏璇停顿了下又接着道“家里有了财,还得有本事护的住才行,那李家不就是觉得我们护不住,才欺上来的吗,我们这样的人家,想护,唯有读书,只有家里岀了有功名的读书人,别说李家,以后别的什么牛鬼蛇神都不用怕了,而且家里有了读书人,也能带着家里越来越好。”
读书人……谁家不想有,就算那高官显贵的家里,也想家里的读书人越多越好呀。
夏璇的一番话,在曲家人心里激起了千层浪。
再激动,曲东也认的清现实“璇儿,我们家在外人看来是跨了一大步了,可是我们家,地是你买的,连家里现在吃的粮食也是你供的,我们根本还没有能力供读书人的。”
“是啊,璇儿,去私塾一年要五两银子呢,还不包括笔墨纸砚的,我们家现在适龄的有三个孩子呢……”曲梁也觉得现实不是供孩子读书的时候。
“我哪儿说让你们把孩子送去私塾了?”
“啊?不送去私塾?那……你说……”
“我和阿寻都是识字的,但是读书人要学的经义和作文章什么的,我们是一窍不通的,家里的孩子先随着我们学识字吧,等今年收获一季了,明年孩子们也识得些字了,再送去私塾吧。”
“这……”曲东和曲梁都忙然了。
“这好。”杜氏拍板定音。
“行吧,男孩子留在家里识字,玉莲一个人捡草把捡不过来,那今天开始,秀秀和杏儿轮流跟玉莲捡草把吧。”一家之主曲兴旺重新安排田里的活计。
“爹,玉莲也不能跟你们走,如果田里实在忙不过来,就雇个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