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学排名与中国高水平大学建设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世界大学排名的分类介绍

指标体系是世界大学排名的核心内容,它由多项具体指标构成,一般可包括声誉类指标、文献引用类指标、国际化指标等。各排名机构根据自身对大学评价的理解,设计指标并分配不同的权重,同时通过数据收集计算出结果,以表示各所大学的综合实力。THE、QS、US News和ARWU世界大学排名拥有各不相同的指标体系,本节首先梳理四类世界大学排名的主要产品,然后对世界大学综合排名、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和世界大学声誉排名的指标体系进行重点介绍。

一、四类世界大学排名的主要产品

经过十年左右的发展,THE、QS、US News和ARWU世界大学排名逐渐成熟并得到广泛认可,它们也在各自的主排名——世界大学“综合排名”之外不断丰富,发展、衍生出许多子排名:一类是按照学科细分出的排名,如学科领域排名、学科排名等;一类是按照地域细分出的排名,如亚洲大学排名、金砖国家大学排名等;除此之外,部分机构还针对声誉、建校时间、就业能力等要素对大学进行排名,如大学声誉排名、年轻大学排名、研究生就业能力排名等(见表1.2)。US News的子排名在数据类别、统计方法上与原有主排名基本一致,只在指标选用、权重分配、统计范围等方面发生变化;THE、QS和ARWU的部分子排名,如THE日本大学排名、美国学院排名,QS亚洲大学排名、金砖国家大学排名,ARWU学科排名等,则与主排名使用不完全一样的数据类别,指标和权重也有较大不同。

表1.2 THE、QS、ARWU和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的主要产品

img

续表

img

在四类世界大学排名产品中,THE和QS在产品开发方面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分别拥有9个和17个子排名;而US News和ARWU拥有的子排名的产品数量相对较少,均为7个,且ARWU的子排名主要集中于学科领域和中国地区。

尽管各类大学排名产品琳琅满目,但除了学科类排名和少数独设指标的地域类排名,其余均可以看作主排名的简单变形。伴随大学地位的日益提升,世界各国竞相推出旨在提升本国高等教育国际影响力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排名项目。而学科建设是一流大学建设的基础,声誉则是对大学有最直接影响的综合评价指标之一。因此,本书将主要关注世界大学综合排名、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和世界大学声誉排名。

二、THE世界大学排名

(一)THE世界大学综合排名的指标体系

THE世界大学排名的指标体系基本保持稳定,2012年起,该体系包括教育教学环境(Teaching:the learning environment)、科学研究能力(Research:volume,income and reputation)、学术影响力(Citations:research influence)、国际化(International outlook:staff,students and research)和产业收入(Industry income:knowledge transfer)5个一级指标和13个二级指标(见表1.3)。[8]2010年THE独立发布世界大学排名后一直采用汤森路透集团的Web of Science数据库,2015年起改用Elsevier旗下的Scopus数据库。

THE在2010年脱离QS单独进行排名之后,于2011年对其指标体系进行过一次调整,包括:强调客观性指标,增加学术人员平均科研经费和师均论文发表数的权重,降低研究声誉调查所占比重;重视高校国际化程度,增加二级指标“国际合作论文比例”,将“国际化”指标的比重由5.0%提高到7.5%;调整“学术影响力”中的二级指标“论文引用次数”的比重,将其由32.50%降低到30.00%。除此之外,THE还取消了一级指标“科学研究能力”中“公共研究收入比”这个二级指标(见表1.3)。[9]THE各项指标及比重自2011年调整后,一直沿用至今。

表1.3 2011—2019年THE世界大学排名指标体系[10]

img

续表

img

除了两项声誉二级指标,THE世界大学排名的其他二级指标都运用“Z分数法”(也称为正态分布法或标准分布法)计算得分,以使不同单位的指标可以无纲量化地具有可比性,同时确保某个指标的突出表现不会对整体结果产生影响。[11]Z分数法是测量某个数据相对分布位置的方法,能够真实地反映一项分数距离平均数的相对标准距离。例如,计算“学术人员平均机构收入”指标得分,如果所有参评大学的平均值为μ万元,标准差为σ,A大学人均科研经费为X万元,那么A大学“学术人员平均科研经费”项目的得分为Z=(X-μ)/σ,然后查正态分布表将其换算为百分等级,即每项指标的得分。

声誉指标使用“比例参照法”计算得分,需要选择被提名最多的大学作为参照,某一大学的得分为该大学的提名次数与参照大学提名次数的比。例如:2019年选择哈佛大学为最好大学的受访者仍然占比最大,因此哈佛大学的得分为100分;若选择牛津大学为最好大学的受访者数量为选择哈佛大学受访者数量的71.3%,则牛津大学得分为71.3分。

(二)THE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指标体系

自2011年起,THE在其大学排名体系的基础上对各个学科进行排名,其中指标体系的基本构成、数据来源和指标得分的计算方式与THE大学排名相同,但由于每个学科的特点不同,发展至今共呈现出6类[12]指标权重分配模式。

1.THE学科排名的范围

早在2011年,THE学科排名体系内设艺术与人文、临床医学与健康、工程技术学、生命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6个学科门类。在随后的学科排名体系发展过程中,THE共进行了两次学科覆盖范围和分类的调整。在2017年的学科排名中,THE对其连续使用了6年的学科覆盖范围和分类进行了首次调整:一是将原先隶属社会科学学科和工程技术学大类中的部分具体学科独立出来,新设商业与经济学科和计算机科学学科;二是将原有学科门类中的具体学科进行整合,由139个精简为34个。[13]在2018年的学科排名中,THE又对学科分类方法进行了第二次调整,将原先隶属社会科学学科中的部分具体学科独立出来,新设心理学、教育学和法学学科,并将学科门类中的具体学科详细分类调整为43个。[14]两次调整优化了学科分类方法,提升了排名体系的合理性,也为使用者的查询提供了更多便利。

2019年的THE学科排名体系与2018年一致,内设11个学科门类,共囊括43个具体学科[15],包括艺术与人文(8个)、商业与经济(3个)、临床医学与健康(2个)、计算机科学(1个)、工程技术学(5个)、生命科学(4个)、自然科学(6个)、心理学(6个)、教育学(3个)、法学(1个)和社会科学(4个)。[16]

2.THE学科排名的指标体系构成

THE学科排名的指标体系构成与其综合排名相同,包括教育教学环境、科学研究能力、学术影响力、国际化和产业收入5个一级指标和13个二级指标,但各指标所占百分比在11个学科门类间呈现出较大的差异。第一,由于人文社科类学科的本土化特性,其学术共识较难达成,所以在艺术与人文(37.4%,37.6%)、商业与经济(30.9%,32.6%)、社会科学(32.4%,32.6%)、教育学(32.7%,30.8%)和法学(32.7%,30.8%)[17]这几个人文社科类学科中,教育教学环境和科学研究能力所占比重相对较大,而学术影响力(论文引用次数)所占比重则相对较小,除了艺术与人文为15.0%,其余四个人文社科类学科门类均为25.0%。第二,临床医学与健康、生命科学、自然科学和心理学这四个学科中的学术共识较好达成,所以学术影响力(均为35.0%)比教育教学环境、科学研究能力(均为27.5%)更具有解释力。第三,在计算机科学和工程技术学这两个侧重于应用的学科门类中,产业收入所占比重为5.0%,远高于其他学科门类的2.5%(见表1.4)。[18]

表1.4 2011—2019年THE学科排名指标体系比重的演变

img

续表

img

(三)THE声誉排名指标体系

除了上述提到的THE大学综合排名和学科排名,THE声誉排名作为其大学排名的扩展,也一直受到广泛关注。THE声誉排名包括教育教学声誉和科学研究声誉这2个二级指标,声誉调查的最终得分(总体声誉指标得分)由教学声誉和科研声誉按1:2的比例加权得出。其中科研所占权重更大的原因是,调查机构认为受访者对大学科研的评估比对教学的评估更可信。[19]THE声誉排名的数据和得分计算办法与大学排名完全一致。THE声誉排名公布前100名的名单,其中前50名列出具体排名和得分,后50名由于得分差距越来越小,采用区间排名的方式,不列出名次和分数。

THE大学排名的教学声誉调查和研究声誉调查集于一份调查问卷之中。2019年THE世界大学排名的声誉调查在2018年11月至2019年2月进行,覆盖了16种不同的语言,共收到了135个国家的11554份调查问卷。[20]调查问卷的发放由Elsevier负责,调查对象的主体是在各学科教学和科研方面有着突出成果、富有经验并具备一定影响力的学者。受访者都曾在Elsevier Scopus数据库中发表过论文,并通过一定的抽样方式被选出。这些受访者需要评价自己所在地区和世界范围内最好的教学科研机构,并各选出15个。2019年“THE世界大学排名”的声誉调查共覆盖了7个地区和11个不同的学科[21],调查数据按照地区进行加权处理后得出最终结果。[22]

由于部分年份的数据缺失,为了便于比较研究,本文只选取了2016—2019年的统计数据(见表1.5)。2016年THE声誉排名共覆盖了7个地区和8个不同学科。2017—2019年THE声誉排名覆盖地区并未发生变化,学科覆盖范围则发生了调整。在地区分布方面,覆盖地区始终为北美洲、拉丁美洲、西欧、东欧、中东、亚太地区和非洲。从学科分布来看,2017年在8个学科的基础上,新增3个学科领域,即将原先隶属社会科学学科中的部分具体学科独立出来,新增心理学、教育学和法学3个学科领域。

表1.5 2016—2019年THE声誉排名体系的演变

img

在地区比重变化方面,亚太地区在声誉调查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占比由2016年的33.0%增加到2019年的39.0%;其次为西欧地区(2019年,22.0%),但与2016年相比整体呈下降趋势;北美洲位居第三(2019年,20.0%),比重相对稳定;东欧(2019年,11.0%)、拉丁美洲(2019年,5.0%)、非洲(2019年,2.0%)和中东(2019年,1.0%)所占比重依次降低,除了中东比重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他三个地区比重基本保持稳定。

在学科比重变化方面,在所有学科中,2016年和2017年自然科学所占的比重最大,分别为16.1%和14.6%;相比2016年和2017年,工程技术学的比重在2018年和2019年大幅增加;与此同时,计算机科学的比重也增加较大,从2016年的5.4%,迅速增加到2019年的10.0%。与工程技术学和计算机科学相比,临床医学与健康、生命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比重都明显下降,分别从2016年的13.9%、14.4%和14.5%减少到2019年的10.9%、10.7%和8.1%。此外,2017年后新增了心理学、教育学和法学,但比重都相对较小。

三、英国QS排名

(一)QS世界大学综合排名指标体系

QS世界大学排名包括学术声誉(Academic Reputation)、师均引用率(Citations Per Faculty)、师生比(Faculty/Student Ratio)、雇主声誉(Employer Reputation)、国际教师比例(International Faculty Ratio)和国际学生比例(International Student Ratio)6个指标(见表1.6)。指标内容及所占权重自2011年以来保持不变。与THE相同,QS使用“Z分数法”计算非声誉类指标的得分,使用“比例参照法”计算声誉类指标得分。

表1.6 2019年QS世界大学排名指标体系

img

在文献数据方面,QS使用Elsevier的Scopus数据库。在声誉数据方面,QS大学排名的声誉调查分为学术声誉调查和雇主声誉调查,均由QS独立实施。学术声誉调查在QS世界大学排名的指标体系中拥有40%的权重,是其最为核心的指标。2019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的学术声誉调查共有超过83000人参与,调查对象来源广泛,包括历届受访者、世界科技出版公司(World Scientific)、Mardev-DM2数据库、学术注册程序(QS开发的用于学术调查的程序)和大学提供的名单等。[23]这些受访者基于艺术与人文、生命科学与医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管理学、工程与技术这5个学科领域,选出所在地区最好的10所大学和所熟悉地区[24]最好的30所大学。在雇主声誉调查方面,2019年共有超过43000人参与,这些受访者要选出毕业生招聘中表现优秀的至多10所国内院校,以及在所熟悉地区选出至多30所国际院校,同时他们也要指出偏好招募什么专业的毕业生。这两类声誉调查数据按地区进行加权处理后,得出最终结果。

(二)QS学科排名指标体系

2011年QS开始发布学科排名,其指标体系的构成与大学排名不同,包括学术声誉、雇主评价、论文平均引用率和H指数4个指标。2019年QS学科排名根据不同学科特点设置19类指标权重分配模式[25],学科排名的数据来源和计算方法与其大学排名相同。

1.QS学科排名的范围

2019年QS学科排名包括艺术与人文(Arts & Humanities)(11个)、工程与技术(Engineering & Technology)(6个)、生命科学与医学(Life Sciences & Medicine)(9个)、自然科学(Natural Sciences)(7个)和社会科学与管理学(Social Sciences & Management)(15个)5个大类,共计48个具体学科。[26]

近年来,QS学科排名覆盖的学科数一直在增加,已从2013年的30个增加到2019年的48个(见表1.7),涨幅达到60%。其中艺术与人文的涨幅最大(6个,120%),其次为生命科学与医学(4个,80%)、社会科学与管理学(7个,87.5%)、工程与技术(1个,20%),而自然科学没有增长[27]。其中值得关注的是,艺术与人文的学科数量所占比重由2013年的16.7%增长为2019年的22.9%,从最后一位上升为第二位,而社会科学与管理学所占比重自2013年起一直位居第一。[28]从整体来看,QS学科排名的学科覆盖面积逐渐扩大,越来越多的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学科加入了QS学科评价体系中,并扮演起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表1.7 2019年QS学科排名评价体系的指标构成[29]

img

续表

img

2.QS学科排名的指标体系

在QS学科排名的指标体系中,除了“H指数”,其余3个指标的含义和数据来源与大学排名中的相同。其中,学术声誉和雇主评价基于对全球数万名受访者的问卷调查。受访者提名他们认为表现最优秀的国内和国外大学,指标得分根据大学被提名次数,在进行标准化处理后产生。论文平均引用率则使用Scopus数据库,通过ASJS(全科学期刊分类)编号区分所发表期刊的主要焦点,以此计算教师平均引用。“H指数”是由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物理学家乔治·赫希(Jorge Hirsch)提出的代表“高引用次数”的指标。一个人的H指数是指在一定期间内发表的论文至少有h篇被引频次不低于h次,即一个人的H指数是指其发表的Np篇论文中有h篇,每篇至少被引h次、而其余Np-h篇论文每篇被引均小于或等于h次。[30]应用到机构也是如此,H指数可以综合反映一个机构学术产出的数量和质量。

为体现学科特点,防止学科偏见,保障排名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在QS学科排名体系中不同学科的指标权重不同。其指标构成具备如下特点:第一,在生命科学与医学和自然科学两个学科门类中,H指数和论文平均引用率这两个研究性指标占据较大比重,分列五大学科门类的前两名(52%和42%);第二,工程与技术学科门类因其应用性较强,所以雇主评价(30%)的占比在五类学科中最高;第三,社会科学与管理学和艺术与人文学科门类的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的学术共识程度远低于自然科学,所以与论文平均引用率和H指数相比,学术声誉这一指标更能够提供准确的评价,其在这两类学科评价中所占的比重分别高达56%和76%;第四,与艺术与人文学科门类相比,以经济学、法学、管理学为代表的社会科学与管理学科门类应用性更强,雇主评价的占比也更高,达到19%。

四、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

(一)US News世界大学综合排名指标体系

2019年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的指标体系包括全球研究声誉(Global research reputation)、区域研究声誉(Regional research reputation)、学术文章(Publications)、书籍(Books)、会议论文(Conferences publications)、标准化引用影响力(Normalized citation impact)、总论文引用次数(Total citations)、高被引论文数量(前10%)(Number of publications that are among the 10 percent most cited)、高被引论文比例(前10%)(Percentage of total publications that are among the 10 percent most cited)、国际合作论文(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国际合作论文比例(Percentage of total publications with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高被引论文数量(前1%)(Number of highly cited papers that are among the top 1 percent most cited in their respective field)、高被引论文比例(前1%)(Percentage of total publications that are among the top 1 percent most highly cited papers)共计13个指标(见表1.8)。[31]

表1.8 2015—2019年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指标体系[32]

img

续表

img

2019年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指标体系是在2015年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经历了三次调整最终形成的。其中,书籍和会议论文两个指标在2016年的排名中被加入,前者对评价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更为适用,后者则可以代表某些领域中尚未正式公开发表的科研突破。与此同时,学术文章由12.5%变为10.0%,总论文引用次数由10.0%变为7.5%(见表1.8)。[33]而2017年的排名则取消了博士学位授予数量和师均博士学位授予数量两个指标,增加了高被引论文数量(前1%)和高被引论文比例(前1%),这次调整使该排名中仅有的两个教学类指标不复存在。[34]2018年的排名又对指标及指标比例进行了微调,即将国际合作论文分解为国际合作论文和国际合作论文比例两个指标,指标比例由原先的10.0%平均分配为每个指标5.0%。[35]2019年的排名在指标及指标比例方面,均与2018年相同。在得分计算方法方面,US News所使用的办法与THE和QS相同,为“Z分数法”和“比例参照法”。

与QS和THE不同的是,在文献数据方面,US News使用Web of Science数据库。US News大学排名的声誉调查包括全球性声誉调查和区域性声誉调查,覆盖社会科学、工程与技术、临床医学与健康、自然科学、生命科学和艺术与人文六大类,由科睿唯安公司负责开展。2019年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中的声誉调查从3月29日开始,持续至5月29日,涉及128个国家和7种语言,共收到4855份调查回复,受访者均是教学或科研人员。在全球研究声誉调查中,受访者根据自身所处学科在全球范围内对学术研究机构进行学科层次和系级层次的排名,反映全球最佳学术研究机构的学术声誉情况;区域研究声誉同样以学科为基础,反映某一地区学术研究机构的学术声誉情况。地区分类宏观上包括美洲、欧洲、亚洲/中东、非洲和大洋洲五大地区。

(二)US News学科排名指标体系

2014年,US News在发布全球最佳大学排名的同时也开始发布学科排名,其指标内容、数据来源与得分计算方式和世界大学综合排名相同,但根据学科特点设置了3种指标权重分配方法。[36]

1.US News学科排名的范围

2014年US News发布的2015年[37]学科排名对21个学科进行评价和排名,2016年学科排名在21个学科的基础上增设艺术与人文学科,2017—2019年学科排名的学科数量与2016年相同。这22个学科被分作三类:硬科学(16个)、软科学(5个)和艺术与人文(1个)[38]

2.US News学科排名的指标体系

2019年US News学科排名指标体系包括全球研究声誉、区域研究声誉、学术文章、书籍、会议论文、标准化引用影响力、总论文引用次数、高被引论文数量(前10%)、高被引论文比例(前10%)、高被引论文数量(前1%)、高被引论文比例(前1%)、国际合作论文、国际合作论文比例13个指标。[39]

根据学科特点的不同,三类学科的指标权重有所不同(见表1.9)。硬科学和软科学都涉及除了书籍和会议论文的全部指标,只是在引用指标的权重上略有不同。排名机构认为,在硬科学领域中,科研成果较容易达成共识,文章引用类指标可以准确地反映学术质量;但在软科学领域中,论文引用与学术成果之间的关系并不明确,如社会科学、经济学领域的引用可能是对被引用者的观点进行批驳,而数学领域论文引用数量的积累需要更长的时间周期,总的引用增长速度很缓慢。[40]所以,与硬科学领域相比,软科学领域在标准化引用影响力和总论文引用次数方面的权重相对较低一些,而在学术文章和高被引论文数量(前10%)方面的比重较高。考虑到在艺术与人文学科领域中有不少优秀的学术成果不以论文的形式发表,所以引入书籍和会议论文两个指标。此外,因为该领域的学术成果共识很难达成,量化指标的有效性很低,所以全球研究声誉与区域研究声誉这两个主观性指标被给予了较高的权重。

表1.9 2019年US News全球最佳大学学科排名指标体系

img

五、ARWU世界大学排名

(一)ARWU世界大学综合排名指标体系

ARWU世界大学学术排名自2003年首次公布,一直沿用至今。目前,ARWU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和6个二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包括教育质量、教师质量、科研成果和师均表现;二级指标包括获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的校友折合数(简称“校友获奖”)、获诺贝尔科学奖和菲尔兹奖的教师折合数(简称“教师获奖”)、各学科领域被引用次数最高的科学家数量(简称“高被引学者”)、在《自然》(Nature)和《科学》(Science)上发表论文的折合数(简称“N&S论文”)、被科学引文索引(SCIE)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收录的论文数量(简称“国际论文”)、上述五项指标得分的师均值(简称“师均表现”)(见表1.10)。

表1.10 2019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的指标与权重[41]

img

续表

img

在进行排名时,Alumni、Award、HiCi、N&S、PUB、PCP等每项指标得分最高的大学为100分,其他大学按其与最高值的比例计算得分。如果任何一个指标的数据分布呈现明显的异常,则采用常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在计算出各大学各项指标的得分后,再对其在6项指标上的得分进行加权,令总得分最高的大学为100分,其他大学按其与最高值的比例得分。

(二)ARWU世界大学学科类排名

ARWU拥有两种学科类排名,包括学科领域排名和学科排名,分别于2007年和2009年首次公布。2017年开始,世界大学学科领域排名不再发布。

1.ARWU学科领域排名(2007—2016年)[42]

ARWU学科领域排名设置了5个学科领域大类,分别是:自然科学与数学(简称“理科”)、工程/技术与计算机科学(简称“工科”)、生命科学与农学(简称“生命”)、临床医学与药学(简称“医科”)和社会科学(简称“社科”)[43]。由于很难找到合理的并且国际可比的指标,ARWU没有对艺术与人文学科进行世界排名。另外,一些跨几个学科领域的交叉学科,如心理学、行为科学、神经科学等,也没有纳入学科领域排名。

ARWU学科领域排名单独设立了高质量论文比例(简称TOP)和科研经费(简称Fund)两个指标,前者指某学科领域中发表在影响因子前20%期刊上的论文占比,后者只针对工科领域。各项指标的得分计算方法与综合排名相同。

如表1.11所示,ARWU学科领域排名的指标体系主要分为两类,一类由Alumni、Award、HiCi、PUB和TOP这5项指标构成;另一类保留HiCi、PUB和TOP这3项反映科研水平的指标,不采用Alumni和Award这两项体现教育质量和教师质量的指标,而加入代表经费支持的Fund指标。前者具体运用于理科、生命、医科和社科领域,后者则主要适用于在学术研究中常常需要大量经费支持的工科领域。

表1.11 2016年ARWU学科领域排名指标体系[44]

img

2.ARWU学科排名

2019年ARWU学科排名使用InCites数据库,覆盖54个学科,以工科类为主,涉及理学(8个)、工学(22个)、生命科学(4个)、医学(6个)和社会科学(14个),不涉及艺术与人文领域。

ARWU学科排名共包含5个指标,包括论文总数(PUB)、顶尖期刊论文数(TOP)、教师获权威奖项数(AWARD)、论文标准化影响力(CNCI)和国际合作论文比例(IC),各项指标的具体内涵均与综合排名不同(见表1.12)。

表1.12 2019年ARWU学科排名的指标说明[45]

img

续表

img

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ARWU学科排名设置了六类指标权重分配模式(见表1.13)。理工类学科主要集中于模式一和模式二,其中数学、物理学等理学领域因更侧重于基础理论研究,所以拥有权重为100的教师获权威奖项数,为模式一;而生态学、海洋科学等学科不设教师获权威奖项数这一指标,为模式二。在工学领域,机械工程、电力电子工程和控制科学与工程等学科主要为模式一;通信工程、仪器科学等学科则集中于模式二;水资源工程则属于模式三,教师获权威奖项数权重仅为20。在生命科学领域,生物学和基础医学归为模式一,农学和兽医学则归为模式二。医学领域可以分为三类,其中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归为模式一,公共卫生和医学技术归为模式二,护理学和药学则归为模式三。在模式一、模式二、模式三中,除了教师获权威奖项数的权重在理、工、生、医领域不同学科间的分配有所不同,论文总数、论文标准化影响力、国际合作论文比例和顶尖期刊论文数这4项指标在各学科间的权重分配模式均相同。其中,国际合作论文比例的权重均为20,其他三项指标的权重则都为100。与理科、工科、生命科学、医学领域相比,社会科学领域的分配模式则大不相同,因社科类学科较难在国际范围上达成普遍学术共识,所以论文标准化影响力和国际合作论文比例所占权重较小,分别只有50和10;而论文总数所占权重最大,高达150;顶尖期刊论文数的权重稍小一些,但也达到100。根据教师获权威奖项数权重的不同,可以将社会科学领域相关学科划分为三种模式:经济学和统计学为模式四,法学和社会学等学科为模式五,政治学和旅游休闲管理为模式六。

在ARWU学科排名中,虽然不同学科的指标权重分配模式有所不同,但每所大学各个学科的得分计算方式完全相同。计算方法为:第一步,将某大学某学科在每一项指标上的得分除以该项指标的最大值,得出一个比值;第二步,由于各大学得分的差距可能非常明显、方差很大,在保持原有顺序的情况下为了缩小分值差距、更合理科学地进行排名,将第一步得出的比值进行平方根运算处理;第三步,将每项指标平方根运算后的得分比值乘以100,再乘以每项指标所占的权重进行累加,就得到该大学某学科的最终得分;第四步,根据各大学该学科的得分进行学科排名。在ARWU学科排名的5个指标中,论文标准化影响力(CNCI)为相对指标,论文数量较少时CNCI可能会不够稳定,因此在计算该指标的得分时,一个学科的CNCI最大值设置为该学科所有大学的CNCI平均值的2倍或者该学科所有大学中CNCI的实际最大值,取二者中较低者,令其为100分。其他大学按其CNCI与该最大值的比例得分,CNCI超过该最大值的大学,均得100分。[46]

表1.13 2019年ARWU学科排名的指标权重分配模式[47]

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