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章 这些混账玩意当朕的儿子,朕接受不了!
第五章 这些混账玩意当朕的儿子,朕接受不了!
李世民就有种吐血的冲动。
“尉迟敬德,此次就麻烦你亲自跑上一趟江南道,确认到底有没有灾情。”
“遵旨,臣保证以最快的速度,探明此时。”
尉迟恭抱拳领命。
正好,他这次也想去看一看,他那在江南道当县令儿子尉迟宝林,是否爱民如子?
若敢欺压百姓,看老子不抽掉他一层皮!
尉迟恭出声贫农家庭,深知底层百姓的疾苦,领命之后,一步都不敢停留,便走出宫殿,直奔他与他一起多年征战疆场的战马。
一日一骑,马不停蹄的向着江南道而去。
李世民万万没有想到,这两件大事的验证,竟然会来得如此的迅速。
第二日清晨,早朝完毕。
负责打探消息的房玄龄就留了下来,还拉住了长孙无忌、杜如晦、李靖等几名知情的重臣。
“启奏陛下,草原果然早就下起了大雪,牛羊冻死无数,冰封千里,人马通行,都极为困难,可以说与陛下昨日说的,丝毫不差。”
房玄龄拱手禀报。
“玄龄,你是如何确定的?”李世民有些迫不及待的问道。
“回禀陛下,微臣昨日傍晚与突利可汗的十二位密使商讨出兵条件之后,用酒肉招待他们,故意将他们灌醉,而后安排懂突厥语言的人看守,这才得知。”房玄龄拱手道。
“嗯,玄龄办事,就是能让朕放心。”
李世民点了点头。
就在这时,尉迟恭也急匆匆走入甘露殿。
“敬德兄,你不是去查江南道的灾情去了吗?”长孙无忌疑惑的问道。
“启奏陛下,微臣昨日就出发了,但在三百里外的驿站,遇到了臣派遣给在江南道当县令的小儿尉迟宝林的老管家。”
“老管家带来一封信,是小二尉迟宝林所写,江南道遭遇到了百年难遇的大旱灾,三个月来,未下一颗雨,导致赤地万里,颗粒无收,上百万百姓正在闹饥荒。”
“江南道四十八州府,三百六十四个县,旱情有的严重,有的轻微一些,小二尉迟宝林好奇,为何三月过去了,朝廷还没有派人去赈灾,所以让老管家来询问一下微臣,所以微臣这才连夜赶了回来。”
“信件在此,请陛下过目。”
说完,尉迟恭取出信件,将之送到了李世民的手中。
片刻之后,李世民大惊失色,勃然大怒。
“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你二人同时担任钦差,亲自带兵到江南道详加调查此事,将隐瞒灾情的官员彻查,送往刑部问罪,所有官员,无论是王侯子孙,还是世家门阀子弟,按律问罪,朕绝不宽恕!”
“微臣遵旨。”
二人皆是肃然拱手。
作为皇帝的老兄弟,肱股之臣,他二人都知道李世民这是真的怒了,有些官员,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另外,将八十万石军粮改做赈灾粮食,运往江南道吧。”
李世民叹了口气。
虽然不能马上兴兵讨伐突厥,他深感遗憾,但理智告诉他,必须要这么做。
旋即,他心中又暗自惊讶,想不到我儿李泰,竟然能从牛羊肉和粮食的价格之中,便推算出草原大雪,江南道灾情,真是洞若观火,见微知著。
“不愧是朕的种,有他老爹的风范!”
确定了草原和江南道的情况,李世民总算是安心下来,终于愁眉舒展,拂着小胡子,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
如果不是听到李泰的心声,贸然出兵,必将导致大唐难以承受的后果。
这是天大的功劳,得赏!
“这个臭小子,看在你是我儿子的份上,朕姑且不和你一般计较,容你放肆一回。”
李世民捋着小胡子,满脸傲娇。
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整个大唐帝国,似乎没有什么大事。
李世民倒也难得的轻松下来,每隔三日接到长孙无忌和尉迟恭的奏折,他们奉旨救济灾情,彻查隐瞒旱灾和救济不及时的官员,该杀的杀,该贬的贬。
这些他都不用操心,他信得过这两个曾经同生共死的老哥们。
唯一让他头痛的是,这件事情的主谋,竟然是清河崔氏的嫡子。
这个崔姓子弟,官位已经到了江南道节度使,乃是名副其实的一方封疆大吏!
而且,这还是他镀金而已!
江南道大旱,赤地万里,颗粒无收,当然会大大的影响他的政绩,影响他的仕途,而且朝廷还要记他失察之责。
一顿纠结之后,他就决定隐瞒灾情。
对于李世民来说,这就有点难办了!
清河崔氏,乃是五姓七望之一,一品世家大族!
自从东汉末年以来,几百年的时间,都是由世家大族垄断政治、军事和社会经济。
铁打的世家,流水的王朝!
这并不是虚言耸听。
其实在去年,李世民就想要把自己的女儿,嫁到这些世家之中,但最终却没有被接受,却被拒绝。
而对这些世家的骄傲,李世民虽然痛恨得咬牙齿去,但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去处理。
虽然他也想要打击这些世家,但根本就没有效果。
由此可见,这些世家门阀的势力,打到了何种可怕的地步。
他们所代表的世家军事集团,即便是作为皇帝的李世民,也不得不忌惮。
要压制这些世家门阀的势力,此事急不得。
因为李世民知道,隋朝灭亡最主要的原因,其实就是隋炀帝迫不及待打压世家门阀,遭到了反弹!
不过,隋炀帝给李世民这个女婿留下来的最大遗产。
就是科举制度!
这几年来,李世民也在尽量吸纳寒门中的人才。
可是,这些世家贵族依靠家族的势力,世家子弟参加科举,也因为他们家族几百年的学识和积累,很容易就能高中。
所以,这些压制他们的手段,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
要想将科举制度进行到底,从政治上彻底削弱世家门阀的地位,必须得将教育普及到平民阶层。
而普及教育的前提,无疑是天下大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