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 十四行:末之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笔记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Sonnet 11

As fast as thou shalt wane, so fast thou grow'st

In one of thine, from that which thou departest;

And that fresh blood which youngly thou bestow'st

Thou mayst call thine, when thou from youth convertest;

Herein lives wisdom, beauty and increase;

Without this, folly, age and cold decay.

If all were minded so, the times should cease,

And threescore year would make the world away:

Let those whom nature hath not made for store,

Harsh, featureless and rude, barrenly perish;

Look whom she best endowed, she gave thee more,

Which bounteous gift thou shouldst in bounty cherish:

She carved thee for her seal, and meant thereby

Thou shouldst print more, not let that copy die.

读第10首诗歌时我内心所产生的期待和好奇多少被第11首诗给消弭了,诗人又回到了之前的论调中,新的元素似乎很少。中心思想依旧,全诗主要表达了一个年轻人在飞逝的岁月中,青春会渐渐消散,但是这种失却可以在孩子的迅速成长中得到弥补。全诗意义明白,若说可能会带来些许迷惑的是以下一些地方:

第2行中的“one of thine”,我觉得是“你其中的一个孩子”,而此行最后一个词“departest”表示“你”渐渐与自己创造的生命分离,彼此有了更多的差异;同理,第4行最后的“convertest”表示转变,即由“你”而起的生命传递。第5行的第一个词“herein”指的是在婚姻和繁衍当中。

这首诗若说有新的元素呈现,我觉得颇让人意外的是诗人表述了天赋的概念。他在诗中用对比的形式将智慧、美貌、增殖的价值与愚蠢、苍老和冰冷的衰退比照(第5—6行),提出友人是具有优秀天赋的生命,应该完成造物的旨意进行繁衍,若是人人都像他那样秉持着不愿缔结婚姻和生子的观点(if all were minded so),时间就会终结,世界不消60年就会灭亡。这样的表述,无疑是大大加重了规劝的分量。

我个人不能赞同的是,诗人为了表述友人的优秀而叙说造物的不公平,即拥有禀赋的人值得繁衍生子,而那些天赋较差的人则可以不必生育传宗,让自己的生命在尽头消失即可(第10行)。莎士比亚的时代还未有天赋人权、人人平等的观念,然而如此的表述将那些不必生子的人形容为粗糙、丑陋、粗鲁的人,这读来令人心生不快。第11行对诗人的上述观点解释得很明确:造物只对自己精心创造的生命给予更多禀赋,因而拥有优秀天赋的人应该更加珍惜。

造物究竟公平吗?在漫长的历史中,不少人认为阴晴圆缺、悲欢离合,一切都遵照着这平衡原则,励志的话语中也有类似“上帝关了一扇门,必定会再给你开一扇窗”的句子。这种公平平衡,常常用来让人奋进,让人觉得勤能补拙,后天的努力可以改变命运,自己的生命若部署和安排合理可以同样谋划出精彩。但是这首诗就像是一心为了规劝友人,却冷漠地将常人面前的一扇扇门窗都关闭了,至少字面意思明显地将人分为不同等级。

还有一点颇让我感到意外,在结尾的两句中,诗人表达造物时用的是女性的“she”——“造化刻你作她的图章,只希望你多留印鉴,别让原印消亡。”照理说,创造人生命的上帝往往是男性的形象,这里仿佛出现了如此的歧义,即除了男性的上帝外,还有女性的造化,她赋予人机遇和运气,同时增减人的天赋。

都说造化弄人,任性的友人偏不遂人心愿,忤逆造化的恩宠。这里女性的她多少让人联想到这位青年的母亲,因为母亲也是赋予孩子生命的重要因素和载体,母体是生命的起源,或许这也是诗人用女性代词来表达造化或造物的初衷吧。

诗人在这首诗中隐约提到生命的禀赋,让人看到了先天的重要,于是我还是想回归到艺术创作上:真正有才华的人,富有想象力能缔造美好的人,就应该在激情萌动中明白要投身创作,要付出心血去谱写新的生命。但作品最终的归属并不是创造者,这也决定你创造了生命,最终在生命的自足生长中你与作品必然分离的结局。

莎士比亚用自己瑰丽的想象力和诗情,不断在创造着让这位年轻人生命永恒的持久魅力,这难道不是身体力行的永恒榜样?今日我们如何来评断、理解、解读,诗人早已不再干涉,也最终远离了作品。

我明白,诗人终究会在后面的十四行诗里点明艺术永恒、诗歌让生命不朽的主题。其实他的每一首十四行诗都是新生命的见证。他用不断涌动的想象、比喻,将意义不断拓展、丰富着,也让读者在阅读时结合他们自己的见解和体验进行新的创造。

这样来诠释,诗歌最终超越了之前的禀赋比照,强调人类依然具有强烈的主动和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