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缘起
近年来,在教育改革重心逐渐下移的过程中,随着“科研强校”“教师成为研究者”等命题的提出,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教育研究自然也呈现出“繁荣昌盛”,投入的经费、优质期刊数量、学者数量、研究机构数量以及发表论文数量都在快速增长。但我们也发现,学界对教育研究质量方面的反思、抱怨从未停止过,甚至有研究者明确提出,我国的教育研究并未因研究成果的繁盛获得自身的“解放”而走向“自为”,我国教育研究中寻找自我的研究观念并未因时代的变革而逐渐清晰,反而使为摆脱“迷惘”的困境的努力变得愈加深重起来,基层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的很多问题并没有在研究成果的指导下得到很好的解决。
导致教育研究成效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理论与实践的割裂是根本性的。从某种程度上说,教育学绝不是用来“坐而论道”的,从一开始它就有实用目的。教育学绝不是无视教育问题,教育问题之解决需要教育学的独创知识。从行动角度看,教育问题只能是从教者自己定义,并且只能依赖从教者去解决,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很好地关照到教育研究的实践属性,通过基于实践的研究弥补理论和实践的裂痕,在实践的变革中实现教育研究的真正价值。从本质上看,教育研究是一种理性活动,理性既指人的行为能力,即形成概念、进行判断、分析、综合、比较、推理等的能力,也是思维着的主体对外部存在的观念性掌握,对人的行为具有指导作用。理性分为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教育研究是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的统一。因此,在理性层面,教育研究不仅探寻“是什么”的问题,对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存在的状况、内在结构、本质和发展规律进行认识,建构“真”的知识,还要回答“应如何”和“怎么做”的问题,在观念的指引下,合理地建构教育活动,并预设其结果。当下,教育研究与实践问题的冲突将“实践理性”凸显出来,要求我们在理性的建构中更为关注实践理性,以满足教育实践对教育研究的渴求,并以此为突破口,提高教育研究质量,提升教育实践品质
。
教育研究对于实践的关照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和观念中,要体现于研究选题和设计的全过程。对于一项教育研究活动而言,选题是首要的工作,选题科学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研究的方向和整体质量。对于一线学校和教师而言,他们有着与实践密切关联的先天优势,因而在确定研究选题的过程中他们理所当然地应该重点关注实践领域的内容,“深入研究选题创新的特点,掌握将教育教学实践资源提炼为有价值的选题的策略,才能寻找到有价值的选题,写出高质量、易发表的教育科研论文”,也才能更好地发挥教育研究指导和改进教育实践的初衷。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一线学校而言,选题是否具有实践性这仅仅是研究科学性的一个基础性保障。任何的教育变革行为都无法与其存在的现实环境相割裂,都必然发生在一定的现实时空环境中,从这个角度出发,确定研究的选题,一方面要顾及其实践价值,另一方面也要看其是否与教育变革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求相适应,这实际上就是研究的背景分析问题。这也就意味着,对于小学数学“益智学具”游戏化拓展型课程的研究而言,我们既要关注这一研究对于改进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价值,也要关注这一研究背后所隐含的教育理念、育人思想等与当下教育发展、课程教学变革的契合之处,只有真正满足了上述两个方面的价值与诉求,这一研究才具备了法理上的可行性,才有了开展研究的现实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