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七 漢陽臺令許叔種碑考
三十八 漢故樂成陵令太尉掾許嬰碑考
(柘)城西南里許,有《漢陽臺令許叔種碑》,光和中立;又有《漢故樂成陵令太尉掾許嬰碑》,嬰字虞卿,司隸校尉之子,建寧元年立。餘碑文字碎滅,不復可觀,當似司隸諸碑也。[325]
此二處皆爲墓碑,立於柘縣境內,原碑石不存而碑文酈注存局部,亦無拓本傳世。“漢陽臺令許叔種碑”,酈注言此碑立于時柘縣故縣城西南里許,東漢末靈帝光和中立。光和紀年共七年,即公元178年至184年,此碑當立於期間。
“漢故樂成陵令太尉掾許嬰碑”,酈注言此碑與“許叔種碑”毗鄰,“漢故樂成陵令太尉掾許嬰碑”當爲碑額題名,爲東漢靈帝建寧元年(168)立,其碑文言:“嬰字虞卿,司隸校尉之子。”此碑時爲殘碑,文字碎滅不復可觀,酈注言“當似司隸諸碑”。司隸,東漢於右扶風設“右司隸校尉部”,下轄郡七,縣、邑、侯國百六,即槐里、安陵、平陵、茂陵、鄠、郿、武功、陳倉、雍等地[326],即今陝西省境內。北魏之時,司隸境內諸漢魏石刻多因戰亂而毀壞不存,或僅存殘碑,道元于《渭水注》中所載石刻,多已傾毀,故於此言此二碑“當似司隸諸碑”。此當爲道元所親見。
柘縣,秦時置縣,以邑有柘溝環流故名[327]。西漢時屬淮陽國,即酈注引《漢書·地理志》言“淮陽之屬縣也”;東漢、魏屬陳郡;西晉省縣;隋文帝開皇十六年(596)更名爲柘城縣[328]。其故城位於今河南商丘柘城北。
許叔種、許嬰,此二人皆史書無載。許叔種,叔種當爲其字,當於靈帝時任陽臺縣令,其事不可考。陽翟縣,東漢時屬潁川郡,爲夏禹之國都,潁川郡治[329],即酈注於卷二二《潁水注》所言:“夏禹始封於此,爲夏國……故潁川郡治也。”樂成陵,爲東漢桓帝之高祖、章帝之子河間孝王劉開之墓,質帝本初元年(146),桓帝由大將軍梁冀擁立爲帝,梁太后下詔追尊其高祖河間孝王開爲孝穆皇,並以其邑奉山陵,遂將河間國治樂成改稱樂成陵[330],許嬰當于靈帝時任此縣令,其碑稱嬰字虞卿,爲司隸校尉之子。據《後漢書·黨錮列傳·羊陟傳》:“(羊陟)以前太尉劉寵、司隸校尉許冰、幽州刺史楊熙、涼州刺史劉恭、益州刺史龐艾清亮在公,薦舉升進。”[331]羊陟爲漢末桓靈之世人,官至河南尹。靈帝時因黨錮之禍免官禁錮,卒於家。陟清直有學行,奏案貪濁,舉薦清公。此所舉“司隸校尉許冰”或即許嬰之父,然許冰亦史書無傳。“漢陽臺令許叔種碑”、“漢故樂成陵令太尉掾許嬰碑”並立於柘縣故縣城西南里許,則此二人皆爲漢末時吏,或爲同族之人。漢世官吏卒後多歸葬故里,則此二碑當爲二人之墓碑,陽臺令、樂成陵令太尉掾皆爲兩人卒前所任官職之名;許叔種當卒於光和中(178~184),許嬰卒于建寧元年(168)。
此二碑除酈注以外,歐、趙、洪皆未著録,宋人《天下碑録》載有《漢陽臺令許叔種碑》,又有《漢樂陵令太尉掾許嬰碑》,皆言在柘城縣西南[332],即酈注所載二碑,可知宋時尚存。鄭樵《通志·金石略》載有《陽臺令許叔種碑》,言在南京,而非柘城縣,或爲此碑後世翻刻之碑。後世文獻未有著録,未知兩碑亡於何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