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行为与政策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收入差距变化:国际视野

根据联合国大学的收入差距数据库中收集的中国数据,2000年之前中国的基尼系数均低于0.40。随着中国经济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发展以来,中国的贫富差距明显拉大(注意:联合国大学数据和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不一致)。

然而,收入差距拉大是世界各国近三十年来的共同趋势。2008年由35国组成的OECD报告指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24个有收入数据的成员国中,有16个国家的差距拉大了。自此以后,OECD频繁发布成员国收入差距的报告。

用基尼系数来衡量的各国收入差距的变化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从全球横向比较看,各国间的基尼系数差异依然很大。北欧五个福利国家(丹麦、芬兰、冰岛、挪威、瑞典)和其他一些欧洲国家(如奥地利、比利时、法国、德国、卢森堡、瑞士)为最低,通常在0.2到0.3之间。欧盟的其他一些国家(如希腊、爱尔兰、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英国)的基尼系数要高些,在0.3到0.4之间。美国、俄罗斯和中国等大国以及一些亚洲国家,如新加坡等,基尼系数在0.4到0.5之间。非洲南部、南美和拉美国家,是一些收入差距非常大的国家,基尼系数都在0.5到0.6之间。基尼系数最高的国家当属南非,超过0.6。图2-2报告了部分国家的基尼系数及其变化。

图2-2 部分国家基尼系数及变化

第二,2006~2011年,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基尼系数都呈上升趋势(见图2-2)。究其原因,就发达国家而言,主要是人口老化导致政府支出激增(尤其是医保支出),而高额政府债务致使政府进一步举债的能力受挫,从而影响到相关再分配政策的执行。就发展中国家而言,主要是旨在降低收入差距的政策不力以及腐败猖獗,进一步加剧了收入差距。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相对高速的经济增长所产生的成果没能被大多数国民所分享,因而也失去了降低基尼系数、改善收入差距的机会。

第三,逐渐加大的收入差距,产生了消费形态上的变化。富的更富、穷的更穷的趋势,导致在消费领域中的奢侈消费和仅能满足基本必需品的两极化。无疑,这一两极分化的趋势在世界各国都会种下社会不稳定的种子,并造成中产阶层的扩展受阻以及经济增长的潜能不能得以展现。比如,中国和俄罗斯在取得总体经济增长之后,这两个国家的奢侈品市场增速也在世界最快之列。

第四,发生在美国和欧洲(尤其是欧元区)的经济失速(甚至是再次经济萧条)和政府财政紧缩,预示着这些发达经济体,在将来的若干年内,它们的基尼系数将进一步恶化。经济萧条导致大量失业,这本身就是加剧收入差距的原因之一。

第五,部分国家收入差距呈下降趋势。拉丁美洲国家,历史上是世界上收入最不均等的地区,但在2006~2011年,不少国家的基尼系数却有下降的趋势。巴西在取得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开始关注社会公平问题,基尼系数从以前0.6向0.5靠拢。另一些拉丁美洲国家,社会主义思潮在民众当中逐渐取得市场,政府也开始推行福利政策,这些都使那些国家的收入差距得到改善。如玻利维亚,2006年的基尼系数高达0.59,到2011年,这一数字下降到0.56。

第六,收入差距拉大不利于消费市场的发展,因为收入差距使得社会购买力向少数人手中集聚。收入差距拉大也会促成其他非收入差距的拉大,比如,人们受教育的差距、获取医疗服务的差距等。收入差距拉大还会阻碍政府消除或降低贫困人口的努力。当然,人们最不愿意看到的是,收入差距的拉大导致社会动乱、犯罪率上升,进而导致投资者信心丧失,企业环境恶化,经济衰退。近年发生在一些阿拉伯国家的动乱,都受到那些国家大量工人失业和收入差距拉大等经济因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