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还好,我们的爱不脆弱
1.
小的时候,我总是喜欢坐在村子边的河滩上仰望星空。我常常在想,这世界上,会不会也有人如我一般以一种独特的身体结构存活于世?这个问题曾经困扰我很久,却终是百思不得其解。直到长大以后,我学的知识多了,懂得也多了,我才知道原来是有的。
我得的是一种先天疾病,而且还是一种罕见病。不仅发病率是十万分之三,更悲观的是,几乎患有这种罕见病的人的寿命都不会太长。当我第一次在很多专业资料中了解之后,我一度歇斯底里过,陷入痛苦的自暴自弃中。我抬头骂老天爷,为什么对我这么不公平,为什么我偏偏就是这十万个人中选中的三个人之一。
或许故事叙述到此,你可能猜到了我所患的是什么病。这种病的医学名称叫“成骨不全症”,民间叫“脆骨病”,而我们这个群体还有个凄美的名字叫“瓷娃娃”。其实我绞尽脑汁在想用别的词汇代替“凄美”,可是到最后,我觉得好像没有比这个词汇更合适的了。这个词汇在我这儿的理解是,我们这个群体都是经历人生中那么一段凄凉之痛后,才会发现世间是如此美好,而我们又是如此热爱。
2.
我从小就喜欢画画,从最初临摹卡通人物,到有绘画功底后,我便常把自己的内心世界画出来。我觉得我的画笔下从来不缺少阳光与微笑,因为我明白一个道理,悲伤永远不是来自于疾病和别人好奇的眼神,而是自己的内心。你内心看到的是什么,你的精神世界里便是什么。
儿时我坐在村边的河滩,内心看到的是失望,所以夜空给我的感觉永远是一片漆黑。如今内心看到的是岁月安好,再看夜空,更关注的反而是璀璨星辰。不过后来去北京发展,雾霾天实在是太多了,我发现星辰璀璨不璀璨,跟你内心能看到什么没有半毛钱关系。
我是上了初中后开始系统地学画画的,学艺术其实蛮费钱的,对我这个农村出来又身患疾病的人来说,其实是不太现实的。但是母亲坚持要我学,她时常鼓励我。而父亲虽然是个老农民,不善言辞,却默默地把攒下来的家底儿拿出来承包了片山头种果树。
我感觉很对不起二老,这不仅是因为后来我没能考上专业院校。实际上,中学六年系统的美术学习生涯,我从未偷过半分懒,文化课也从来没敢落下丝毫。但由于身体的原因,我经常骨折、痉挛,让我总是没法进入一个非常好的状态。艺考的前期,更是因为我不顾老师的反对,一定要参加四百米跑步最终摔倒骨折,导致我在艺考的考场发挥失常。
考试的画作,我最终还是没有满意地完成。后来到北京发展,我想过补画一幅送给父母,可想想还是算了,因为有些内心中最美的画面,任你再厉害的画师也没法画出来,不过我想鼓起勇气在这篇文字中写出来。
那其实是发生在我小学四年级的时候,那会儿我经常骨折,父母带着我从县城医院,到市区医院,再到省城的医院,想检查出我患的到底是个啥病。左右邻居都说我这种病,骨头一碰就全碎,活不长的。母亲不愿相信,父亲打死不信,就这样他们花了当年种地卖粮赚的所有钱带我去看病。
我至今犹记我们去一家不靠谱的私立医院的事儿。那是一个特别不靠谱的黑心医生,他又让拍片子,又让去这个检查、那个检查,花了好多不该花的冤枉钱,然后到最后竟然就一句“软骨病,没得治”就了事了。我父亲听完当时就急了,软骨病是种啥病,应该如何医治,像我这样到底严重到什么程度,作为医生你得讲明白、说清楚呀,知道一个医生对病人说“没得治”是多么严重的话吗?可能直接会把病人和病人的家属打到绝望的地狱里!
3.
那个医生被我父母逼得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就说这孩子就是缺钙,得多补钙嘛!于是开了很多很多各种补钙的药,说实话,对于当时我们那种家境,价格算不菲了。
可我那时候还特别小,什么也不懂,父母一带我去医院,我就高兴得不得了。总以为那是个神奇的地方,就好像日本动画片《神奇宝贝》里的宝贝球,受伤再严重的宝贝,只要进了球中,再出来都会完好无损。
后来到北京加入了一家关爱瓷娃娃的公益机构,认识了许多和我一样的病友,我才明白,医院原来是个让你更加直观地了解死亡的地方。可能前一秒还对你微笑的病友,后一秒推进急救室就只能去天堂微笑了。以至于后来死亡在我脑海里的画面,不过就是急救手术室门一开一关的事儿。
其实我父亲后来说,他心里明镜似的知道,那些药对我没太大用。因为我们刚出门就遇到了一个老父亲带着肌体严重变形的女儿。这个女孩儿比我大,长得很漂亮,我现在还能记住她的样子。可是她与我的命运一样,我们都是被老天爷选中的十万分之三。
他父亲是来找这个医生算账的,开的药吃了快三个月了,一点儿效果都没有。医生称就是缺钙,得坚持长期补钙!气得这位老父亲两眼发红,差点儿没哭出来,他骂道,你才缺钙呢,你们全家都缺钙!
父亲在犹豫要不要买,我当时一直抱着他的大腿哭闹要吃这种“钙片”!母亲也坚持要买,于是父亲减了一半药量还是买了,后来事实证明,没有任何效果。父亲为此在家生了很长时间的闷气,天天不停地吸旱烟,头发一夜之间都白了,那时候父亲还没到四十岁呀。
这件事儿时至今日想起,我依旧万分愧疚。后来母亲来北京照顾我,我们母子俩聊起这事儿,母亲一直强调,这是为人父母该做的,不必愧疚。
我后来也想通了,身体脆弱不代表能力脆弱,我应该把更多时间放在画画、卖画上,庆幸的是我后来真的可以靠画画养活自己和这个家了。
4.
在这个被称为“瓷娃娃”的群体里,我可能真的是太幸运的那一个。因为我的病情并不算最严重的,而且有自己的爱好和混生计的本事,更重要的是我有爱自己的父母。
我们得的这种病,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易骨折,即使没有外力,严重的患者易反复自发性骨折,甚至极其严重的还会身体萎缩,直至死亡。我记得从小到大,大小骨折不下二十次,我的很多病友中,骨折几十次到上百次的那都不叫事儿。
那什么叫事儿呢?当然是死亡了。得我们这种病的人,其实早就把死亡看得淡了,自身不会有太多的恐惧感。但是我们最难受的,不是自己的死亡,而是亲人的痛苦。在我们活着的时候,时时与家人抱着希望和微笑,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在我们死之后,无尽的悲痛和眼泪会弥漫得让这个家庭再无欢声笑语。我们既痛苦又幸福,痛苦在无法改变既定的事实,幸福在悄无声息地读懂珍惜。
这可能是一个正常家庭无法体会得到的一种精神氛围。
我听过这样一个故事,由于这种病在国内依旧没有专业的治疗体系,有个刚满十八岁的小男孩儿因为全身极度萎缩,最后扛不住离开了人世。后来得知,是他母亲缺乏一定康复训练的常识,以为得这种病就不能动,所以这个男孩儿从出生到十八岁离开人世,他几乎都是在床上躺着度过的。
十八岁,一朵花刚盛开的年纪,可是还没来得及盛开就凋谢了。
我想老天爷对我是公平的,但是对这个男孩儿却是不公平的。在这个最美的年龄,男孩儿应该像大多数孩子一样尝试逃课泡网吧是什么感觉,尝试和一群哥们儿在球场上打比赛是什么感觉,尝试和初恋一起在路灯下牵手轧马路是什么感觉。可命运让他只能独自发呆,望着自家天花板十八年是什么感觉?独自生活在平行空间望着立体空间的我们是什么感觉?
是什么感觉呢?我猜不到,可能你们更猜不到。这个问题我问过我一个病友,他很简单粗暴地回答我三个字:没感觉!
所以这世间的正常人呀,当你们每天都在朋友圈里负能量地说着感觉累了、感觉烦了、感觉不会再爱了的时候,你要记得,你至少应该庆幸自己是幸福的,因为你们可以确定你们是有“感觉”的,而我们这个群体有太多人至死都不太清楚所谓的“感觉”到底是什么,若说感觉最深刻的,那应该是每次骨折的痛楚吧!
5.
在公益机构,我也认识很多有才华的病友,有手工艺小达人,有专业针灸按摩师,有喜欢读书和钻研咖啡的文艺青年,还有很多很多拥有各种技能的病友。我们愉快地聊天,成为朋友,互帮互助,交流康复训练心得,互教自己的专业技能。
后来我们组织了一场万人拥抱活动,我们就在城市的各个繁华街头、地铁站出口,去向他们讲述“成骨不全症”是一种什么病,而“瓷娃娃”又是一个怎样坚强乐观的群体。我们希望社会能正确地了解我们,并不像网络上有一些帖子,竟然说我们一碰就骨折,甚至自己打个喷嚏就骨折,非常脆弱。看到这些新闻,我并没有常人想象的那般愤怒不已,反而觉得好气又好笑,心态很好地当个乐子一看罢了。
我只是想说,如果我们真的像这些网络帖子说的那样,那我们为什么叫“瓷娃娃”呀,应该叫“泥娃娃”更好呢。泥是脆弱的,而瓷不是,瓷是经过火淬炼而成,而我们也是常年经历身体和精神的磨炼而成的,所以我们的精神毅力很强大,甚至比很多同龄的正常人要强大得多。
那次万人拥抱的活动效果非常好,我一位坐轮椅的病友哥们儿友好地打趣道,这个活动不错哈,可以借机抱好多姑娘哟。结果迎面走来个最少两百斤的胖姑娘,大伙儿起哄让他去拥抱,结果病友哥们儿难为情地说,我只是开玩笑啦,那边还有好几个男同志等着我去拥抱呢。说罢,我们哈哈大笑,笑他是个怂包。
很多路人看着我们,都投来赞许的眼光,我知道他们只看到我们身体的异样,但是我们的内心却是特别健康阳光的。我们这个社会总在强调传递爱、传递正能量,很多人觉得这些都是大话、空话,不知从何做起。其实向我们学习就好,每天都对你认识或者不认识的人微笑一下,在病痛相伴的无趣日子里自己逗贫找乐!
我们看到社会在了解我们、包容我们、爱我们,我庆幸我们活在一个好的年代,尽管它可能不是一个最好的年代,尽管它有很多体制上的不完善。可是只一味地去强调、评论、批判有用吗?不如做点儿力所能及的事儿,很感谢那些帮助我们的志愿者,他们开了一个好头儿。
所以我们这个群体也在想尽一切办法,通过我们的技能为社会做些能做的事儿,比如我会画画,我经常给帮助我的志愿者画画。有个志愿者的孩子三岁了,我给他画了一张全家福,我好羡慕,真的真的好羡慕。
6.
我记得我认识的病友中,最小的孩子才十多岁。他很自卑,不愿意说话,他总是强调自己的身体很脆弱、心灵更脆弱,总是接受着家人和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可他却什么都做不了。直到他遇到了公益机构的负责人之一,他对这个孩子只说了一句话:还好,我们的爱不脆弱呀。
我特别喜欢这句话,我愿意把这句话当成自己的座右铭。尤其“还好”两个字用得特别精准,“还好”代表一个低迷的失落期的结束,但它更意味着新的生活还是奔着好的方向继续前行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