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明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1章 老和尚

小灵山其实很有名,有名到叫“小灵村”的大大小小的村庄加起来一共有二十来个。

小灵山也很大,大到每个小灵村的村民都从来没听说过还有其他小灵村的存在,大到每个小灵村的村民都认为自己的村是独一无二的。

明心目光呆滞地从写着“小灵村”三个大字的牌坊下走了出来,因为他又走错了。

这已经是第三次了。

到了小灵山之后,明台二人才发现一个大问题:他俩似乎都认不得路。

刚开始明心还信誓旦旦地保证,说找一个当地人问路就好,小灵村的名儿在小灵山这一带肯定是响当当的!

明心信心满满,而明台则表示怀疑。

不过,小灵山的人们没有让明心失望,他们是热情的,听到这两个小伙子回家省亲不认得路,一个个的都争着为二人带路,生怕耽误他们回家。明心谢绝了所有人的好意,在问清楚了路线之后,他难满怀信心地上路了。

只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小灵村人口中“走一小会就到了”的路程竟然让二人足足走了半个时辰!而且他们口中“向左走小路”的小路根本就不能叫路,看着比明台个子还深的野草丛,明心露出了苦笑。

后来他们再次向小灵山人问路的时候,提出让那人带路,并且许以报酬。

小灵山人是爽快的,喊了声“娃儿跟上”,迈腿就走。在穿过乱蓬蓬的野草丛,趟过齐腰深的河流,阴森森的树林之后,众人终于见到了心心念的“小灵村”三个字。

在明心拿出钱财准备感谢之际,领路的小灵山人愤然离去,有的时候还朝着二人吐了口唾沫,鄙视地说道:“瓜娃子看不起谁呢”只留下动作僵硬的明心原地尴尬。

从“小灵村”出来之后,明心像是失去了活力一般,一屁股坐在路边的野草上,沉默不言。

兵法云,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找回家的路也是如此,全靠一口气提着,第一次时精神最好,第二次时精神就远不如第一次好了,等到第三次找到的路也错了,那么这个人也就陷入精疲力竭的困境了。

明心就是如此,初时满怀的期望都变成了现在的失望,巨大的落差将他心中的喜悦吞噬得无影无踪。

他回来了,但是找不到回家的路。

这是最让明心沮丧的一点。

明台陪着明心坐了下来,拿肩膀碰了碰目光呆滞的明心,叼着一根草,说道:“别丧气,这么远都回来了还能找不着家门口?我算是明白了,咱们先前的方法就有问题,这一片叫‘小灵村’的村子至少得有十个八个的。”

“我也明白过来了,不过还能怎么办?我就知道我家在小灵村。这唯一的线索断了我怎么回家。”明心偶然木然地道。

“谁跟你说的只有这一条线索?”明台继续分析着,“我可听师父说了,你是他老人家在一个小寺庙里歇息的时候收的弟子,你的本名‘修缘’也是在那里取的。”

“你想啊,现在‘小灵村’这个线索不行,那咱们换个思路,找这个寺庙总可以吧?师父都去歇脚的寺庙,肯定不凡,不愁找不到。”

“就算找到了那个寺又能怎么办?万一寺里的和尚都没听说过周围有小灵村呢?又或者在那周围有很多个小灵村呢?”明心的眼中恢复了一丝生机,他沉吟了下,反问道。

见到明心回过魂来了,明台松了口气,他很怕明心这样的状态诱发他那奇怪的梦魇,对于他那梦魇,明台很是头疼。

“反正之前有头绪了不是?车到山前必有路,先找到这个寺再做打算也不迟。”

“有道理,走吧。

“行吧,往回走,会那个小灵村去。”

“回去干什么?不是去找那个寺吗?”

“你认得路吗?”

“……”

荐福寺是一座小寺,只有十来个和尚。

不过它在小灵山这一带却有着不错的名气,因为灵验。

它建在一座不知名的小山头上,老旧的禅院和七八间破旧的房子就是它的全部了。寺内供奉的佛像的金漆都掉光了,曾经,前来还愿得香客曾打算出资为佛像上金漆,但是寺内的老和尚婉拒了,众人很奇怪,其他寺庙的佛像唯恐不精美,鎏金唯恐不厚实,为何荐福寺却反其道而行之?

老和尚笑着说:“佛,放在心中礼敬就好,心中有佛,这些泥塑金身又有什么重要的呢?”

众人拜服,荐福寺的香火愈发鼎盛。

眼看着即将落日,老和尚准备如同往常一般关闭寺门,却不曾想在陡长的山道上,有两道小小的身影正努力地爬着石阶。

老和尚停下了手中的动作,注视着那两道身影。

这两道虔诚而坚定的身影,不禁让他想到了十二年前那对前来求子的夫妇,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地点,而十二年后的自己行将就木,真是光阴转眼易逝啊!

听说那对夫妇后来真的生了个儿子?老和尚回忆着往事,不由得笑了笑。

那两道身影终于赶在太阳落坡之前来到了老和尚跟前。

老和尚看着来者两个锃亮的光头,霎那间有些失神,他没想到来的居然是两个小和尚。不过它很快稳住了心神,向着二人行了一礼,笑着问道:“两位师兄从何而来?因何而来?”

二人赶紧还礼,眼前的这个老和尚气度不凡,说不定是师父的故友,怠慢不得。

明心稽首道:“小僧从山中而来,而今前来了却一段因果。”

“因果何深?”老和尚继续问道。

“父母子嗣。”明心答道。

“何时?”

“已历时十二载矣。”

“敢问师兄何处可寻?”

“此地向东八十里。”

明心行了一礼,感谢老和尚的指点,而后他把头转向明台,询问着。

明心并没有察觉到老和尚身上有任何法力波动,但是老和尚给他的感觉却极为不凡,所以有此一问。

明台摇摇头,在他的感知当中,老和尚就是一个普通的老头子,气血枯败,精神不济,哪有半分高手的样子。

但是这个老和尚分明又给自己一种春风拂面般的感受,单凭这一点,明台就能断定老和尚是个高僧,但无法确定是不是个高手。

就在二人眼神交流之际,却听见老和尚感慨道:“想不到一别一十二载,在此我们又故人重逢了。”

这句话信息量就大了,二人都是露出一副探究的神色。

只见老和尚轻笑道:“十二年前有一对夫妇前来求子,而后开此还愿,恰巧这夫妇二人尚未出世的孩子被暂歇此地的一位师兄收为弟子,并且赠名修缘,如今十二载过去,那个孩子想必也该下山入世,前去斩断这份亲情了,你说对吗,李施主?”

明心沉默不言,佛门以十二年为一个小轮回,一个轮回之后,当斩断羁绊,一心潜修,这也是师父放自己下山的目的。

“敢问大师与家师是何关系?”明心涩然道。

“大师不敢当,我只是一个老和尚而已,是令师的推崇者而已。”老和尚还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

“敢问大师是否修道?”明台插话。

“未曾。”

“为何?”

“心中有佛即可,修道与否不重要。”

“大师今年寿有几何?”

“八十有四。”

明台不再发问,神色肃然,他相信老和尚不会骗他,那么自己是遇到了一个…真正的和尚?

佛求的是己心,而修道求的是力量,二者就像是佛陀的慈悲心肠和降魔手段一般,说不上谁为正统,但是每一个真正的修佛者都是值得惊人尊敬的长者。

二人不再问,老和尚也不再答。

太阳渐渐隐没于西山,三人却如同山石一静默着般。

“大师,我师兄弟能借宿一晚吗?”当黑暗淹没明心的眉眼时,明心问道。

“这是自然,远来即是客。请。”

老和尚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

翌日清晨,老和尚站在昨晚的位置注视着下山的师兄弟二人,直到清晨的迷雾吞没了他俩的身影。

他看得出来,明心身上红尘的味道已经很重了,他有些忧虑,不知道这是件好事还是坏事。

他有这眼力,而明台却没有,是因为这眼力无关法力,无关境界,只在于阅历。

老佛,这一切真的都在你的掌握之中吗?老和尚望着天空,久久不语。

经过一晚上的修整,明心又恢复了往日的活力。

八十里的路程,他计划两天走完,这让一心放羊的明台苦不堪言。

“世上只有妈妈好…”

明心身上背着箱笼,嘴中哼着歌,如同放学归家的牧童。这首歌是他这几天在路上是学会的。

歌词的含义很简单,赞颂妈妈而已。

不过明心并没有这样的心思,他一出身就再师父身边,从来没有享受过父母的关怀,所以也就谈不上赞颂这一回事。

他哼唱这首歌主要是因为“妈妈”这两个字。

明心回忆起那天唱起这首歌的小孩,露出了微笑,因为那个小孩每当唱到“妈妈”两个字时,就格外欢喜。

明心看得出来,这是发自内心的喜悦。

于是他也跟着哼唱,每当唱到“妈妈”这两个字时就加重力度,似乎这样,能让自己体会到如同那个小孩一般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