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明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5章 豫津三宝

中原,普通人安居乐业的家园,修炼者理想中的圣地。它幅员辽阔,南北纵深逾两千里,东西纵深更是达到了惊人的三千里。它东临传闻中有着仙人存在的雾海和诡异但却富饶的黑海,北接常年冰雪覆盖的苔原,西邻三年不见雨水的天哭域,而正南方,则是莽莽十万大山。

十万大山太过原始,它的文明血腥而落后。黑海和雾海太过缥缈,时常有着古冠荆簪,襃衣博带的人乘舟登岸,行有古风,言有古语,让人望而生畏。苔原,苦寒之地,人烟难觅,极北之处,终年冰雪,不见天日。至于天哭域,只有一句话:唯有鬼魅与仙可入,余者莫向天哭!

中原,只有中原,是人族繁衍的净土。而人族的文明,就是建立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的。

人族的先祖学会了使用火,于是他们食熟食,开启了智慧,而后驯化五谷,让人族得以发展壮大。再后来发现天地灵气的存在,开启了修炼的篇章,天资高者追寻天地至理,天资低者建立王朝。

王朝一代代地传下去,最终丢失了祖辈流传于血脉中的勇气与智慧。王朝的统治者变得腐朽,整个王朝也变得死气沉沉。

这是人族文明的劫难。

每当这个时候,人族的邻居——那些常年在生存与死亡的缝隙中挣扎的种群,那些常年与残酷环境搏斗的族群,他们不约而同地露出了獠牙,成群结队地对他们这个虚弱而富庶的邻居发动了进攻。

宗庙毁弃,国家覆灭,天下大乱,民不聊生。人族在强悍的异族人的刀剑与利爪下苟延残喘。

然,乱世总有英雄出。

在人族最为危难的时候,传承了新的时代精神的人横空出世,他英武睿智,果断而仁慈,他率领着偏安一隅的人族绝地反击,杀退异族,收复失地,最终建立新的王朝。

然,这一切都像是一个轮回。

王朝建立,王朝腐朽,异族入侵,人族凋敝。英雄出世,领导人族,收复失地,建立新朝。

中原文明如同韭菜一般,而异族文明则如同一把镰刀,一次又一次地收割着中原文明的韭菜。

异族退却,新朝建立,无数传承终被黄土深埋,而人族则在废墟上重新书写着自己崭新的历史。

这就是人族血与火的历史。中原的黄土地默默见证了这一切。

而小灵山,就是中原西南部分的一块重要拼图。

过了烂柯林,向北行六十余里,沿着大河溯游而上,过豫津、凤源、白泽、淮安四镇,就到了大灵山,再翻过三个山头,瞧见与大灵山相似却要小上几号的山,这就到了小灵山。

大小灵山如同双生子一般坐落于中原东南一隅,与其西北方的苍岩、藏玉二山脉,东南方的终南山脉北麓共同组成了防御外族入侵的天然屏障。

而其中大小灵山的地势又相对平缓,因此常常成为外族进攻的首要目标,不过也造就了大小灵山这一带彪悍的民风和尚武的习俗。

这样的民风和习俗又造就了西南地区强大的边军,而东南边军的军士多招募于大小灵山一带,因此西南军团又被称为灵山军。

明心和明台现在在一条巨大的船上,他俩如同两个瓷娃娃一般盘坐在甲板上,做着多日不做的功课——打禅。

两岸传来一阵阵惊喜的叫声,紧接着是少女叽叽喳喳的小声谈论,甜腻脂粉的香气和少女黄鹂清啼般清脆的嗓音如同小猫的抓子一般,搔动着少年的心。

船上的其他男子故作洒脱地应和着,但是船头的两尊小人儿却如同石头一般,静静坐着,甚至连呼吸也不曾乱过一分。

大船溯游而上,脂粉香气渐渐变淡,少女娇羞渐不可闻,两岸的舞榭歌台逐渐远去,在前方静静等待的,是越来越多的芦苇丛。

河面愈发开阔,偶尔能看到渔民操着小舟撒着渔网,为自己一天的生计奋斗着。

偶尔有南归的大雁落在河面上歇歇脚,顺便引两口水。

船头端坐的少年终于坐不住了,因为天气突变。前一刻还是晴空万里,这一刻就乌云密布,雷声阵阵了。

当第一声雷在二人耳边炸响,较小的瓷娃娃闭着眼睛悠悠道:“打雷了,要下雨了。今日就算平局如何?”

另一个瓷娃娃不急不忙地道:“无妨,春雷响得厉害但是不下雨的,信我,包准。不准动,继续,今天输的人倒洗脚水。”

二人不再言语,视愈发阴沉的天空和沉闷的雷声于无物。河风阵阵,吹得二人的衣袍猎猎作响,但二人屹然不动,一派宗师气度。

船上众人赞叹道:不愧是名门大派的传人,高僧大德的弟子!

为何众人如此评价呢?还得从数日前说起。

明台二人从烂柯林出发,六十余里路程硬是走了十余天才走完,平均算下来每日仅仅走七八里的路而已,就这样,当二人走到豫津城的时候,明台死活要休息一两天再上路,给明心的理由是劳累过度,需要修整。

明心无语地看着吐舌头装死狗的明台,他明白这家伙就是好奇心又发作了,因为豫津有三宝:刀鱼剑竹李半仙。

豫津城最早是建立在大河主干分支交汇点上的一个渡口,这条大河叫做泾河。

随着天下的安定,商贸再一次繁盛,而依靠泾河而建,占据了交通便利的豫津四镇逐渐崛起,成为了集军事力量和商业实力于一体的西南重镇。

泾河发源于中原,自西北流向东南,蜿蜒一千八百余里,而后陡然南折,流入十万大山,最终注入黑海。

战乱时,十万大山中的蛮族曾乘着大鲲从泾河溯游而上直逼大小灵山,因此,豫津四镇还是西南地区的真正门户,兼具防卫异族、拱卫灵山地区的作用。

这豫津第一宝,刀鱼,指的泾河独有的一种身长一尺的鱼,因其从头至尾渐次变窄,酷似一把小刀而得名。除了它鲜美的滋味,真正让它成名的,则是它体内蕴含着一道奇异的能量。

这道能量对于不修刀道的人来说如同毒药一般,如果不经特殊烹饪之后再食用刀鱼,则食用者的腹中会出现如同刀劈剑砍一般的痛感,持续一刻钟,让人生不如死。

而对于修炼刀道的人来说,这道能量则如同瑰宝一般,不仅会给予食用者一段刀道感悟,而且会存留于其腹中,在三日之内慢慢温养着食用之人的刀。三日之后,这把刀的品质往往会提升一个档次。

就因为这一道特殊能量,人们不知节制地大肆捕捞着刀鱼,终于导致这昔日泾河中随处可见的刀鱼踪迹难觅,又因为豫津城时不时会有刀鱼被拍卖,所以刀鱼也就成了豫津城的第一宝。

第二宝,剑竹。南方多竹,多雨,多雷,百岁以上的老竹屡见不鲜。而雷雨天时时会有天谴降世,若天雷恰巧劈中一百年老竹,竹身化作焦炭而一丝生机不绝。待到次年,那一丝生机化作生命,抽出新枝,此时天雷必会于三日之内降临,重新抹杀其生机。

如此反复三次之后,若此竹仍然保有一线生机,天谴将不复,而后这一线生机在其旧体上发芽,长成之后不过三尺,其状若剑,锋利异常,削铁如泥也不在话下。不过最神奇的是,此时的三尺剑竹居然会在雷雨天主动引来天雷淬炼自己,若是在雷雨天有一道天雷落于深山,久久不绝,定是剑竹出世。

不过,人们虽蜂拥而至,但却难觅剑竹踪迹,此等宝物通灵,有缘者方能得之。

而剑竹引雷淬炼己身的次数越多,竹身就越金黄,当引雷次数到达九次之后,竹身金黄,质地非金非木非玉,雷电被渲染上金光,故而又称金雷剑竹。

豫津城城主府邸之内有一株剑竹,从豫津城建城之始就已存在,已引雷两次,是豫津城的镇城之宝,因此剑竹被尊为豫津第二宝。

至于第三宝,则是一个人,还是一个牛鼻子老道。

李半仙,据他自己说,他是豫津城土生土长的人,从出生到现在没有离开豫津城半步。

他最擅长的是算卦,批命,看面相。其中最玄乎的,就是他算卦的本领。

他出没于整个豫津城,行踪不定,模样不定。他可以是一身鱼腥的杀鱼小贩;也可以是粗着嗓门拼命吆喝的茶馆小厮;有时候也一身轻裘,一派富贵人家打扮;他还能是某个窝在角落,等待别人施舍的乞丐。

他如同星空一般变幻莫测,难以捉摸。或许唯一不变的,是他那看透世间般的沧桑目光。

总之,没有人知道谁是他,谁不是他,又或许,谁也不是他。只有他想见你的时候,你才能真正见到他。

而当你被他允许见他之后,你可以想他提出一个要求,算卦,批命,看面相,甚至为你医治不治之症,为你逆天改命也不是不行,只是,事后他会收取相应的代价,而这代价,可能是一文钱,也可能是你的命。

但就算如此,想要求见他的人依旧如同过江之鲫一般,数不胜数。

而他,已经三年没有露面了。

而三年前那个有幸见到他的人,听说被他改了命,因为那天晚上,苍天如怒,银白色的电蛇肆虐了豫津城一整晚。

后来,城主府的人说,那整晚的雷暴是剑竹引雷造成的。

可是,没有人相信。他们更愿意相信的,是李半仙为别人逆天改命。

李半仙,豫津城第三宝,最真实,又最不真实的第三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