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研究:中央企业智库联盟重点课题研究成果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中铝集团的SWOT分析

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为中铝集团改革发展确定了新的战略方位和奋斗目标。

集团党组明确了“两步走”的战略:第一步,到2020年底,跻身全球有色金属行业的世界一流企业行列;第二步,在2035年前,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有色金属企业。

近期评估修订后的中铝集团“十三五”规划指出,中铝集团定位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有色金属企业”,应具有以下标志:一流的全球资源配置和资源保障能力,一流的创新研发和产研融合能力,一流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引领能力,一流的全球竞争力和较高的国际化水平,一流的全球行业影响力。

深入研究世界有色金属市场和竞争对手,开展对标分析,明晰中铝集团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见图2),对中铝集团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有色金属企业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图2 中铝集团SWOT示意图

(一)优势

1. 产业链完整,多元化发展加速,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增强

近年来,中铝集团通过产业投资和资本并购,已经形成铝、铜、稀有稀土的采选→冶炼→加工完整的产业链,工程技术、资产经营、中铝资本发展壮大,环保节能、创新投资、海外开发三大平台建设加速,集团告别了铝业独大的时代,多元化发展格局已经形成,抗市场风险能力明显增强。

2. 具备一定的资本运作能力和融资平台

中铝股份、中铝国际、云铜股份、银星能源分别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中铝股份信用等级连续三年被标准普尔评为BBB+级,中债资信将中铝集团主体信用等级评为AA+级。

3. 形成了系统的研发体系,在主营产品上具有自主创新能力

截止到2017年底,集团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高新技术企业44家、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个院士工作站、22个国家认可实验室,内部设有13家科研院所,形成了一批重大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

4. 拥有多行业多层次的技术和管理人才

集团拥有门类齐全、经验丰富的技术、管理和高技能员工人才队伍。随着多元化产业快速发展,在原有有色金属矿山采选、冶炼、加工传统人才优势的基础上,现代金融、资本运营、企业管理、海外开发人才加速聚集,开始形成多学科、多层次的梯级人才队伍。

5. 具有国有企业政治优势

集团作为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和国内有色金属行业龙头企业,具有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集团在改革发展中,具备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团工作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的能力。

(二)劣势

1. 产业布局结构不合理

集团上中下游产业布局结构不合理,整体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铝铜资源储备不足以支撑集团长远的可持续发展,下游高附加值产业发展不充分。资产、要素流动不充分,氧化铝向资源富集地聚拢、电解铝向能源价格洼地转移、铝加工向大容量市场区域集中进程缓慢。国际产能合作及海外产业基地少,经营比重低,与世界一流企业的全球化业务布局存在较大差距。

2. 产品竞争力不强

氧化铝主要以冶金级产品为主,高附加值的精细氧化铝只占总产量的10%。电解铝主要以铝锭、铝水为主,合金化率仅为35.95%。铝铜加工普通产品多,精深加工及高端产品少。稀有稀土下游产品的研发、生产和市场开发能力不足。主营产品毛利低,成本费用率在100%上下徘徊。铝冶炼自备电率只有35%,远低于竞争对手的80%以上。

3. 创新驱动不充分

与世界一流企业雄厚的自主研发能力、强大的科技创新实力相比,集团创新驱动作用发挥不充分。科技管理体制与创新驱动发展不相适应,在节能、环保、新材料、高端制造等领域的重大创新成果不多,国家级科技成果少,缺乏“撒手锏”技术,运用创新思维、互联网+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够。

4. 管理改革不到位

集团管控仍以传统管理方式为主,行政化色彩浓厚,授权管理、差异化经营不够,决策流程长、效率低,没有充分调动和激发企业的市场活力。产融结合不充分,资产的资本化、证券化程度不高,资本市场融资能力不强,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资金主要依靠短期债券和银行贷款,财务费用高、负担重。

5. 优质资源保障不足

与世界各大矿业公司相比,集团的铝土矿资源相对不足。力拓的铝土矿储量达到48.25亿吨,美铝为18.04亿吨,俄铝为17.48亿吨,中铝集团为8.39亿吨。在铜矿储量方面,墨西哥集团储量为6621万吨,智利国家铜业储量为4820万吨,必和必拓储量为4200万吨,国内的紫金矿业储量为3006万吨,而中铝集团储量仅有1867万吨(不含西藏矿业)。经过长期经营和开发,部分矿山服务年限逐渐缩短,矿石品位逐渐降低。

(三)机遇

1. 有色金属行业发展潜力巨大

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有力地带动了有色金属行业的发展,近年来,国内有色金属的消费和增长均呈现加快的势头,有色金属行业发展潜力巨大。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低效无效产能的减少、优质增量供给的扩大、产业结构的优化,拉动了航空、高铁和新能源汽车等装备的制造需求,特别是节能环保和轻量化技术的推广,深加工材市场更加广阔。

2. “一带一路”拓展了行业发展空间

“一带一路”倡议为国际产能合作带来重要机遇,有利于拓展国际市场,获取国内相对短缺的矿产资源,为企业在全球配置资源、国际化经营创造了有利条件。

3. 国企全面深化改革持续释放红利

国企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资本布局战略性调整、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完善企业内部市场化经营机制等方面全面推进,必将进一步优化集团管控体系,深化“加减乘除”,加快三大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释放出改革的动力和红利。

4. 互联网和智能化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动能

“互联网+”已成为改造传统产业、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中国制造2025》聚焦十大重点领域,实现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将促进中铝集团创新发展业态,推进智能化和智能制造,提高装备技术水平和管理效率,加快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动能转换。

5. 营商环境的优化促进政企合作发展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各地政府都在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培育发展新动能,提高经济发展的内在质量,有利于集团与各省市开展区域合资合作,争取资源整合和政策支持,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加快做强做优做大的步伐。

(四)挑战

1. 国际贸易保护加剧

世界经济政治形势错综复杂,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加,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有关限制贸易的措施将对我国有色金属行业的发展造成冲击,国际贸易和经营的风险逐步增加。

2. 国内行业产能过剩

电解铝行业被国家列为产能过剩领域之一,氧化铝投资呈现新一轮过热势头,铜冶炼也有过剩趋势,稀土行业的无序竞争仍未消除,化解产能过剩尚需时日。

3. 环境保护任重道远

为建设美丽中国,我国大力推动绿色发展,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三大防治行动计划,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征环境保护税,组织重点问题督查和问责追责,对有色金属行业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危废治理、生态修复的标准更高,要求更严。

4. 各类经营风险增多

受行业产能过剩、同质化竞争加剧的影响,有色金属产业投资风险日益加剧。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以及国内金融市场的整顿治理,会带来集团债务接续和资金安全保障的风险。传统产业中的安全环保设施历史欠账多,防范安全事故和环保事件的压力增大。在国际化进程中,存在海外投资风险、法律风险和政策风险。

5. 国际化人才短缺

由于集团的国际化经营起步较晚,具有国际视野和海外运营经验的人才匮乏,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机制、引才机制和用才机制还不健全,难以满足海外开发和运营事务的人才需求。

SWOT分析表明,集团具备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基础条件。经过近年来的发展,集团多元化发展的格局更加巩固,资本运作和融资能力逐步提升,技术研发、经营管理和党建优势逐步凸显,行业市场潜力、国际化经营空间、深化改革动能及政策优势有利于集团做强做优做大。但短板和弱项也十分突出,优质资源保障不足直接影响着市场话语权,布局结构的深度调整、拳头产品的培育打造、改革创新的全面深化直接影响着市场竞争力,国际贸易战增加了集团发展的不确定性,国家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将给集团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深刻影响。综合来看,需要趋利避害,扬长避短,抢抓机遇,化危为机,加快实现集团确定的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