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40岁人体中医养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节 形神合—情志养生

“七情”本来是人体正常的感情活动,正常的喜怒哀乐可以让人将内心的情绪表露于外,对人体是有利的;但是如果这些情志过于激动,就会使人百病滋生。所谓“喜伤心,怒伤肝,悲伤肺,思伤脾,恐伤肾……”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养心即是养神

中医视点 养心即是养神

情志疗神

喜伤心者←以恐胜之…怒伤肝者←以悲胜之

思伤脾者←以怒胜之…悲伤肺者←以喜胜之

《素问》中讲,“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意思是说精神情志能够保持淡泊宁静的状态,神气清净而无杂念,就会是真气内存,心神就可平安自如;思想安静,能够对自己的意识和心理进行自我控制和调节,便能达到神气内持,病邪之气便不能侵害身体。这是其从医学的角度提出了精神防病的思想。所以,养生必需要养神,神是生命的主宰,神在人在,神去人亡。对于如何养神,《黄帝内经》中提出“静则神藏,躁则神亡”,告诫人们,神宜静,而不宜躁,强调了内环境——精神的安定对人健康的重要作用。自古以来,一笑归天者有之,一怒而亡者有之,一悲丧命者亦有之。正常人都有精神变化,情怀舒畅,精神愉悦是一个人保持健康体魄的重要因素。所以,对于事务缠身的中年人来讲,要想拥有健康的身体就一定要注意并且克服情志变化,保持心情平和、舒畅,这样才能达到“精神内守,病无从来”的目的,才能够有精力为事业为家庭奋力打拼。

中医解码 四季养神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自然界万物变化的物候现象,应当顺应时令更迭的自然变化,采取各种调摄形神的方法,使神形保持协调一致,达到身体康健、精神愉悦的目的。

春季,谓之发陈推新,生命萌发的时令。天地自然,都富有生气,万物欣欣向荣。此时,人们应该入夜即睡眠,早些起身,披散开头发,解开衣带,使形体舒缓;放宽步子,来到庭院中漫步,可使精神愉快;胸怀开畅,保持万物的生机。

夏季,谓之蕃秀,是万物繁茂秀美的时令。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之气相交,应该夜晚睡眠,早早起身,不可厌恶长日。要保持情志愉快,使精神之英华适应夏气以成其秀美,并使气机得以宣畅,通泄自如。

秋季,谓之容平,自然界景象因万物成熟变色平定而收敛。天高风急,地气清肃,人的作息应与鸡的活动时间相和。早睡早起,以保持神志安宁,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同时,还要收敛神气,不使神思外驰,保持肺气的清肃功能,以适应秋季容平的特点。

冬季,谓之闭藏,生机潜伏、万物蛰藏。此时节,滴水成冰、大地龟裂,人应该早睡晚起,待到日光照耀时起床才好。不可妄事操劳,不要轻易地扰动阳气。要使神志深藏于内,安静自若、避寒取暖;不要使皮肤开泄而令阳气损失,以适应冬季的气候。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自然界万物变化的物候现象,应当顺应时令更迭的自然变化,采取各种调摄形神的方法

中医VS现代医学

中医认为,人在心气平和的时候,神气自守,病不得入。现代医学也认为,人在心情愉悦或者心态平和时,可使呼吸平稳,血压下降,体内的各种激素分泌均衡,有助于调整植物神经功能,也有助于身体各器官正常发挥其自身功能,人体的抵抗力也会大为增加。从这一角度讲,现代医学也很好地证明了我国传统医学的可行性。

七情不遂,病由心生

中医视点 七情不遂,病由心生

所谓“七情”,就是通常所说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中医将其总结为“五志”,即喜、怒、忧、思、恐。正常的情绪释放对人体是有益的,但是如果七情太过,则可致病。太过,一方面指情绪波动太大,过于激烈,常常会很快致病伤人;另一方面则是指某种情绪持续时间太长,也会伤人致病。

五志伤人,首先是对脏腑的损害。《黄帝内经》指出“喜怒不节则伤脏”,具体地说就是“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当然,并不是绝对地一志伤一脏,有时可以是一志伤几脏,也可以是几志伤一脏。五志太过,还会影响气机,导致气机升降失常,气机运行不畅。而人体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功能活动都有赖于气机的升降出入,因此,许多疾病都是由于气机郁滞所致。另外,情绪过于波动,还会使精血亏损,比如“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意思是说大怒可致血随气逆,发生呕血。又比如“恐惧而不解则伤精,精时自下”,是说恐惧太过,五脏所藏之阴精失去统摄,耗散不止。不管是对脏腑、气机还是精血的损害,最终都会损伤阴阳,致使阴阳失调,而阴阳协调才是生命活动的基础,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因此,五志不可过,过则伤身。

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中医解码 五脏与五志

五志太过会对脏腑产生相应的影响,反过来,五脏的虚实也会对五志产生影响。比如,肝在志为怒,若肝气亢奋,则急躁易怒,而怒有时情绪激动的表现,属于不良刺激,怒过则又会引起肝气上逆,结果循环往复,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养心不光是要注意自己的情绪的控制,还要注意脏腑的保养。尤其对40岁左右的中年人,生理机能逐渐减弱之际,更应该多关注自己的身体。要做到身心同养,才能达到良好的养生目的。身心同养要注意以下几点:

不为名利动——对于40岁左右的中年人来讲,名利的诱惑很大,高位、金钱、名誉,都足以让中年人动心,一旦陷入其中,不得则会整日惶恐焦灼,惴惴不安;得之,则会狂喜不已,皆不得养心。

不为苦难动——不少中年人正处在事业的巅峰或者攻坚阶段,一旦怕苦怕难,退缩不前,事业定会前功尽弃。多年心血毁于一旦,痛心疾首,何谈养心?

不为他人动——主要是不要和别人攀比。否则,容易心浮气躁,压力过大,或喜或怒,都是养心大忌。

除了保持良好的情绪外,因为五脏也会对情志产生影响,若五脏不调,一定要注意医治或保养。从五行来说,火代表心和小肠,木代表肝和胆,水代表肾和膀胱,金代表肺和大肠,土代表脾和胃。火是红色,木是青色,水是黑色,金是白色,土是黄色。一般是吃什么颜色的东西就可以补相应脏器了。

中医VS现代医学

中医认为,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而这七种情绪应保持在适当的水平,七情太过就会对人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现代医学虽然没有将情绪和健康做如此划分,但也同样认为,情绪会影响身体健康。这是因为,人的情绪波动过大,会使身体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从而无法正常支配自身各器官的正常工作,使人体一些器官出现功能紊乱的情况。比如高血压,许多高血压病人血压控制不好,都与“心病”有关。多数都是因为长期处于精神压力下,有负性情绪,经常出现情绪紧张、激动、焦虑、抑郁等,都会导致人体血压升高。可见,情绪致病这一观点,中医与现代医学可谓不谋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