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40岁人体中医养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养心不让压力当道

压力无所不在,尤其是40岁左右的中年人,压力往往成了冲刺路上的绊脚石。所以,如何有效地为它找个出口,使情绪由“山穷水尽”转向“柳暗花明”,自然也就成了养心的重点。

节奏放慢巧养心

中医视点 节奏放慢巧养心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中年人可能对这句话颇有感触,要是几年前,还觉得很受用,但是如今却不那么灵光了。身体耐受能力,对于烟草、酒精、击打,体力劳动等,恢复的速度却明显减慢,持续的疲劳也明显增多。能改善这一状况的办法就是“慢”,把自己的生活节奏放慢。

我国古人讲“养生要慢”,认为只有“慢”才能“得尽天地之寿”。对于奔波于事业和家庭的中年人,所谓慢养生,就是慢用脑、慢动作、慢说话、慢饮食、慢做家务、慢散步等,总之,是将生活的节奏慢下来。而“慢养生”的关键是“心慢”,只有生活的节奏先慢下来,心才能慢下来;心慢下来,才能平静下来,这就是中医养心的关键。心静则能够使脏腑平和、气血通畅、气机不乱,达到“心静神安,老而不衰”的境界,即所谓守神。“神”被认为是神志、知觉、运动等生命现象的主宰,“神”又是生命活动现象的总称,是脏腑功能活动的反映。因此,古人说神充则身强,神衰则体弱,神在人则能生,神去人则必死。

神充则身强,神衰则体弱,神在人则能生,神去人则必死

中医解码 如何才能慢养生

慢养生实际上就是节能养生。研究表明,寿命与呼吸频率成反比,即呼吸频率越慢,寿命就越长。因为,呼吸节奏的减慢意味着血流速度的减慢、心脏负荷的减轻,以及身体耗氧的减少,从而使寿命延长。所以,生活中要学会慢动、慢吃、慢说,以达到慢心跳、慢呼吸、慢消耗,最终达到慢衰老。

然而,中年正是人生最忙碌的阶段,怎样做到慢节奏呢?可以通过静坐、午休、散步、下棋、绘画、听音乐等活动进行调整。此外,还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要学会慢动、慢吃、慢说,以达到慢心跳、慢呼吸、慢消耗,最终达到慢衰老

*暂时避开那些雄心勃勃的朋友。如果你的身边都是一顿饭接500个电话,一张嘴就是几个亿的老板或者经理,你能不着急?

*打开你的备忘录,删掉一半应酬。其实,不是每一个应酬都那么必要,但它们却挤占了你太多的时间,成为你慢节奏生活的大敌。

*不参加任何的打折促销抢购,特别是那种买100送100的活动。为了领到礼券,你要排上好几次长队;为了把赠送的礼券花出去,你还要在商场里多转悠3个小时,和一堆人抢夺一件你可能根本就不太喜欢或者没什么用处的商品。

*练练瑜伽,这是一项从动作到心理都超级慢的运动。

*把孩子和家人都“打发”走,和心爱的人相依一个周末。不要管天亮没亮,饿了吃、渴了喝、困了睡,在这个忙碌的世界上,还有什么比与心爱的人“朝朝暮暮”更惬意的事呢?

中医VS现代医学

中医认为,压力过大,思虑过度,会损伤脾脏,致使气血不畅,消化不良。这一点,现代医学也有十分类似的证明。研究表明,情绪调控的过程如下:

外界环境信息不断被传送到“大脑皮质”的相关区域,进行评判后,激活“杏仁核”;

“杏仁核”分泌激素激活脑垂体;

脑垂体促使肾上腺皮质释放“皮质激素”,其中最主要的是被称为压力激素的“皮质醇”。如果压力持续存在,过多的压力激素可以激活边缘系统中的蓝斑核,活化的蓝斑核会分泌“去甲肾上腺素”,导致人的情绪低落、抑郁。另外,“去甲肾上腺素”还会造成肾血管和肠系膜血管收缩,因此,也可能会产生血流或消化系统的问题。

抑郁莫把心骚扰

中医视点 人身诸病,多生于郁

抑郁证是现代社会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中医称之为郁证。元代名医朱震亨在《丹溪心法》中写道:“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拂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后来的清代医家张志聪在《张氏医通》中曾指出:“郁证多缘于志虑不仲,而气先受病。”可见,郁证的致病因素中极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思想情志不正常。现代社会,人们的学习、生活压力逐渐加重,尤其是中年人,面对高举不下的失业率、工作的压力、人际关系、同业竞争、感情纠纷、股市大跌……一些性格内向、内心脆弱的人常常会因为某种心理或者社会因素,如工作困难、夫妻不和、人际关系紧张等诱发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并且多伴有焦虑、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等问题,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抑郁证,也就是郁证。郁证有实证和虚证之分,又根据其形成的因素不同,各有分别。郁证的实证分为肝气郁结、气郁化火和痰气郁结数种;而抑郁证的虚症则通常可分为久郁伤神和阴虚火旺两大类。

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当今正处在一个激烈竞争的时代,因心理失衡而致病者与日俱增,其中抑郁证就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其症状常常是本身情绪无法控制而影响到生活及工作,或者没有食欲、失眠,对周围事物提不起兴趣,甚至有自杀倾向,故对该病应及时防治,绝不可等闲视之。

中医解码 郁证的预防

一般说来,大多郁证患者是缘于忧愁、多虑。长时间的精神抑郁、心胸狭窄、情绪不稳会渐至肝失条达,气机不畅,最终导致肝气郁结。气为血之帅,气滞不畅,气滞越久则血行越滞,且能使津液输布失常,致使湿聚痰凝;另外,忧思郁怒,情绪低沉,还会损伤脾气,或肝气郁滞而横逆犯胃,使胃失和降,从而致使脾胃两伤,食滞内停,健运失司,后天生化无源,气血双亏,心脾两虚;再者,五志太过,所愿未遂,以致忧愁悲哀而损伤心神,营阴暗耗,或劳心过度,均可导致心神失守,精神惑乱。所以,预防郁证最根本的办法就是要心胸开阔,避免情志刺激和忧思过度。若适当配合气功,太极拳等辅助锻炼,则更可促进身心健康,对预防郁证也十分有效。

此外,郁证的预防还可以根据其类别而分别加以预防,比如:

疏肝理气。因为肝气郁结,会使精神抑郁、胸闷胁痛、腹胀嗳气、不思饮食,脉多弦细。

清肝泻火。肝火旺则会造成气郁化火而上逆,致使头痛头晕,胸闷胁胀,口苦咽干,苔黄舌红等。

利气化痰。以免痰气郁结,生成郁证。

养血柔肝。以防阴虚火旺,致使眩晕心悸、心烦易怒、失眠。…

总之,每天都要面对压力的中年人一定要注意时刻保持愉悦的心情,保证体内气血和畅,五脏协调,以免为郁证所困。

中医VS现代医学

中医理论认为,人的精神心理活动与脏腑功能关系密切。审证求因,抑郁证的发病精神因素占主导地位,多因忧思气结,思虑太过,七情所伤。病之初起多为肝气郁结,表现为抑郁不畅、胸闷胁痛、精神不振、不思饮食等。

就发病原因讲,现代医学与中医不谋而合,也认为是不良的心理性因素造成的。比如,婚姻、家庭、个人身体状况和人际关系的变化,经济条件的变化,个人学业成败等,凡是能造成强大的精神压力,严重的精神创伤或不愉快的情感体验等条件都可能成为抑郁证的发病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