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光谱在微量物证分析中的应用(第二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4.3 芳香化合物的振动频率

4.3.1 苯环上=CH伸缩振动频率

苯环上4d41A的伸缩振动(4d41B)频率位于3125~3010 cm−1,大多数在3080~3030 cm−1,强度小。谱带的数量、峰位、强度取决于苯环上取代基的性质、数目和位置。取代基为推电子基,=CH伸缩振动位于低频侧,如甲苯 =CH伸缩振动位于3028 cm−1;取代基为吸电子基,=CH伸缩振动位于高频侧,如苦味酸 =CH伸缩振动位于3108 cm−1。取代基对苯环对称性破坏越大,偶极矩变化越大,谱带强度越大。图4.42为甲苯和苦味酸(4d41C)的红外光谱。

4d42

图4.42 甲苯(A)和苦味酸(B)的红外光谱

饱和碳氢键伸缩振动峰在3000 cm−1以下,苯环 =C−H伸缩振动频率位于3030 cm−1以上。3070~3030 cm−1的峰往往有2个以上,其中最强的一个是苯环 =C−H伸缩振动,其余的包括苯环 =C−H面内、面外变角振动的合频,苯环骨架振动的合频,因为强度较小,常被掩盖。

4.3.2 苯环骨架振动频率

4.3.2.1 苯环骨架伸缩振动频率

苯环中存在键共轭体系,苯环C=C伸缩振动以苯环骨架(skeletal vibration)整体振动呈现。苯环骨架常在1600~1450 cm−1出现2~4个伸缩振动峰(1600 cm−1、1580 cm−1、1500 cm−1、1450 cm−1左右),其中1450 cm−1由于与CH2面内变角振动、CH3反对称变角振动相互重叠,实用价值不大。

图 4.43 为聚苯乙烯和苯甲酸的红外光谱。聚苯乙烯苯环骨架伸缩振动频率位于1601 cm−1、1583 cm−1、1493 cm−1、1452 cm−1;苯甲酸苯环骨架伸缩振动频率位于1604 cm−1、1583 cm−1、1497 cm−1、1454 cm−1。

4d43

图4.43 聚苯乙烯(A)和苯甲酸(B)的红外光谱

① 1580 cm−1强度容易变化。取代基不与苯环共轭,1580 cm−1强度通常比较小,例如在图4.43聚苯乙烯的红外光谱中,1583 cm−1的强度远小于1601 cm−1的强度。如果取代基与苯环共轭(包括不饱和取代基、苯环与含有未共用电子对的O、N原子产生超共轭),1600 cm−1、1580 cm−1强度都会增大,1580 cm−1变化更明显。例如在“7.7.40 偶氮苯的红外光谱”中,2个苯环与N=N共轭,1582 cm−1强度明显增大;又如在“图4.43苯甲酸的红外光谱”中,羧基与苯环共轭,1583 cm−1的强度稍大于1604 cm−1的强度。

② 1500 cm−1谱带对取代基电性变化比较敏感。吸电子基使其频率降至1480 cm−1,推电子基使其频率升至1510 cm−1。如果取代基是强吸电子基(如C=O、−NO2、−SO2−),并且与苯环共轭,则1500 cm−1谱带强度变小,甚至观察不到;取代基极性增大,1500 cm−1、1600 cm−1强度一起增大。

③ 在 4d43a 型对位取代芳香化合物中,如果X和Y结构相同或相近,1600 cm−1和1500 cm−1强度较弱;如果X和Y结构不同,特别是当二者一个是供电子基团,另一个是吸电子基团时,1600 cm−1和1500 cm−1强度变大。图4.44为聚苯酯4d43b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4d43c 的红外光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的两个对位取代基相同,其苯环伸缩振动频率1616 cm−1、1504 cm−1都很弱;聚苯酯的两个对位取代基中氧原子是推电子基,羰基是吸电子基,其苯环伸缩振动频率1601 cm−1、1503 cm−1都很强。

4d44

图4.44 聚苯酯(A)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B)的红外光谱

上述现象可做如下解释:图4.45为聚苯酯分子中苯环上的电荷分布,氧原子的电负性比碳原子大,当氧原子与苯环直接相连时,表现出吸电子诱导效应,使苯环电子云密度降低,而且在氧原子的邻位(C2、C6)、对位(C4)降低得更多。

另外,氧原子与苯环直接相连,氧原子的未共用电子对与苯环π电子构成p-π共轭体系,电子发生离域,即氧原子上的未共用电子对向苯环方向转移,产生推电子的共轭效应,使苯环上电子云密度增加,而且在氧原子的邻位(C2、C6)和对位(C4)增加得更多。

氧原子与苯环直接相连时,共轭效应大于诱导效应。总的结果是,直接与苯环相连的氧原子对苯环呈现供电性,使苯环上的电子云密度增加,特别是氧原子的邻位(C2、C6)和对位(C4)增加得更多,用“δ−”表示。

聚苯酯分子中,羰基与苯环相连,羰基与苯环既存在诱导也存在共轭效应,两种效应使苯环上电子云密度降低,尤其是羰基邻位(C3、C5)和对位(C1)降低得更多,用“Δ+”表示。

图4.45为聚苯酯分子中苯环上的电荷分布,可以看到,C=C两端电荷密度不同,一端是“δ−”、一端是“Δ+”。相当于C=C有了极性,振动时偶极矩变化增大,因而使苯环C=C伸缩振动谱带强度增大。

4d45

图4.45 聚苯酯分子中苯环上的电荷分布

图4.46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分子中苯环上的电荷分布。酯基(COO)是吸电子基,同时酯羰基与苯环发生π-π共轭。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分子中诱导效应大于共轭效应。

4d46

图4.46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分子中苯环上的电荷分布

与C1直接相连的酯基(COO)的诱导效应使C1、C3、C5的电子云密度增加,用“δ−”表示;同时它还使C2、C4、C6的电子云密度降低,用“δ+”表示。与C4直接相连的酯基(COO)的诱导效应使C2、C4、C6的电子云密度增加,用“∆−”表示;同时它还使C1、C3、C5的电子云密度降低,用“∆+”表示。

C1和C4的取代基相同,使电子云密度增加或降低的量相同,但符号相反,作用抵消。苯环C=C间的键力常数保持不变,1616 cm−1和1504 cm−1强度仍然很小。

④ 苯环骨架伸缩振动频率与取代基在苯环上的相对位置密切相关,对位取代和1,2,4-三取代骨架伸缩振动频率略高(1630~1590 cm−1,1515~1505 cm−1),邻位取代频率略低(1610~1580 cm−1,1500~1485 cm−1)。如双酚A(4d46A)骨架伸缩振动频率为1615 cm−1、1596 cm−1、1508 cm−1;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4d46B]骨架伸缩振动频率为1600 cm−1、1580 cm−1,见图4.47。

4d47

图4.47 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A)和双酚A(B)的红外光谱

4.3.2.2 苯环折叠振动频率

苯环折叠振动(puckering vibration,面外弯曲振动)频率多位于 (700±10) cm−1。单取代、1,3-二取代强度比较大;1,2,3-三取代位于710~675 cm−1;1,2,4-三取代和1,3,5-三取代强度较弱,但频率较高,一般位于690~730 cm−1;1,4-二取代并且取代基不同才会出现这一谱带。1,2,3,4-四取代苯与1,2,4,5-四取代苯及六取代苯,若取代基相同,则不出现苯环折叠振动。

在聚苯乙烯和苯甲酸的红外光谱中,聚苯乙烯和苯甲酸的苯环折叠振动频率分别位于702 cm−1、709 cm−1。

二硝基甲苯为1,2,4-三取代结构,图15.14为其红外光谱,苯环折叠振动频率位于707 cm−1。

4.3.3 苯环上 =CH面内变角振动频率

苯环上=CH面内变角振动(4d47a)谱带位于1225~950 cm−1,571~450 cm−1。因取代基的数量和位置不同,苯环上=CH面内变角振动谱带可能不止1个。这些谱带易受C−O、C−C等键伸缩振动的干扰,实用价值不大。但苯环上若有极性取代,这些谱带会明显增强。单取代在571~455 cm−1,如聚苯乙烯的红外光谱,其苯环上=CH面内变角振动频率位于1069 cm−1、1028 cm−1、540 cm−1。1,3-二取代在479~450 cm−1,如间苯二甲酸二乙酯的红外光谱,其苯环上=CH面内变角振动频率位于1077 cm−1、468 cm−1。1,4-二取代在571~481 cm−1,如1,4-对苯二胺的红外光谱,其苯环上=CH面内变角振动频率位于1129 cm−1、1067 cm−1、517 cm−1,因为是极性取代,强度增大。

苯环上=CH面内变角振动因为位于指纹区,通常强度又小,容易与其他来源的谱带重叠,在实际分析时只能结合芳烃在其他区域的吸收起辅助作用。

4.3.4 苯环上=CH面外变角振动频率

苯环上=CH面外变角振动(4d47b)频率(又叫扭曲振动)通常有1~2个强谱带,位于900~650 cm−1。由于苯环上相邻 =CH的强烈偶合,苯环上 =CH面外变角振动频率对相邻=CH的数目极为敏感,相邻 =CH的数目越多,吸收峰振动频率越低,强度越大。如果取代基是非极性基团,谱带个数和频率取决于苯环连接的 =CH数,而与取代基的种类(卤素除外)、质量关系不大。因此,可以根据苯环上 =CH面外变角振动频率高低和谱带个数鉴别取代苯环的类型,尤其是单取代或二取代时,鉴别的准确性更大。

表4.4列出苯环不同取代类型 =CH面外变角振动频率。

表4.4 苯环不同取代类型=CH面外变角振动频率

有一些极性取代基也基本遵循上述规律,如卤素、邻苯二甲酸酐、萘、酰胺、C≡N、醚基取代苯等。

不遵循上述规律的主要有如下基团:

① 羰基。羰基与苯环共轭不仅改变定位特征峰的频率,而且多出若干峰。

② 硝基。硝基与苯环共轭,使定位特征峰频率升高30 cm−1。硝基取代越多,峰频率升高越多。但是当苯环上引入烃基后,影响变小。如硝基苯在790 cm−1[非极性单取代在(750±20) cm−1]、1,3,5-三硝基苯在920 cm−1(孤立 =CH在865~810 cm−1),硝基甲苯和硝基二甲苯分别在二取代和三取代的正常范围。

③ 氨基。氨基的面外摇摆振动在835~625 cm−1,与苯环=CH面外变角振动频率范围部分重叠。

④ 羟基。羟基对定位特征峰频率影响不大,但在910~665 cm−1会生出若干归属不明的中强峰。

⑤ 其他。如SO2、P=O、−P、−OCH3、氨基苯甲酸等。

4.3.5 苯环上=CH面外变角振动的倍频与合频

苯环 =CH面外弯曲振动的倍频与合频位于2000~1660 cm−1。这个区域谱带的数目、形状和相对强度,能反映苯环取代基的数目(单取代、双取代、……)、位置(邻位、间位、对位)等信息,其中以单取代、双取代、四取代化合物规律性最强。取代基增多,苯环上=CH减少,此区域峰形变得简单,特征性降低。倍频峰很弱,为清楚显示它们,制样时要加大样品厚度。

许多参考书都列出不同取代方式时,苯环在这个区域的典型峰形。可以把待分析红外光谱与这些典型峰形进行对比,以确定苯环的取代类型。但是一些极性取代基(比如羰基、硝基、羟基、……)会使苯环 =CH面外弯曲振动的频率不在规律范围内,其在2000~1660 cm−1的倍频与合频当然也就不符合典型峰形,也就不能根据2000~1660 cm−1典型峰形确定苯环的取代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