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光谱在微量物证分析中的应用(第二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4.2 碳碳基团的振动频率

4.2.1 烯烃C=C伸缩振动频率

非共轭直链烯烃的C=C伸缩振动频率出现在1690~1600 cm−1,多数在1650 cm−1左右,强度从小到中等。双键的对称性、共轭、张力及取代基质量、取代基电性都能影响烯烃C=C伸缩振动频率升高或降低。

4.2.1.1 取代基个数对C=C伸缩振动的影响

氢原子的质量最小,如果双键上H原子多,取代基少,C=C伸缩振动受到的阻力小,键力常数k小,振动频率低;另外,氢原子的质量最小,折合质量μ也小。氢原子质量对键力常数k的影响比对折合质量μ的影响大。所以,取代基多,氢原子少,C=C伸缩振动受到的阻力大,键力常数k大,振动频率高。

4.2.1.2 对称性对C=C伸缩振动的影响

C=C对称性好,C=C伸缩振动频率高。对称性好,偶极矩变化小,C=C伸缩振动谱带强度小;对称性差,偶极矩变化大,则强度大。顺式异构体的不对称性大于反式异构体,因此顺式异构体C=C伸缩振动频率低于反式,而强度大于反式。

图4.34为顺-1,4-聚异戊二烯和1,2-聚丁二烯的结构式,图4.35为顺-1,4-聚异戊二烯的红外光谱。图4.36为1,2-聚丁二烯的红外光谱。顺-1,4-聚异戊二烯C=C是两侧3取代,只有1个氢原子;1,2-聚丁二烯是单侧1取代,有3个氢原子。前者对称性好,C=C的伸缩振动频率高,位于1663 cm−1,强度小;后者对称性差,C=C的伸缩振动频率低,位于1640 cm−1,强度大。

4d34

图4.34 顺-1,4-聚异戊二烯和1,2-聚丁二烯的结构式

4d35

图4.35 顺-1,4-聚异戊二烯的红外光谱

4d36

图4.36 1,2-聚丁二烯的红外光谱

表4.2列出不同取代类型烯烃C=C伸缩振动频率。

表4.2 不同取代类型烯烃C=C伸缩振动频率

4.2.1.3 取代基电性对C=C伸缩振动的影响

C=C与氧、硫、氮及卤素(氟除外)等杂原子相连,伸缩振动频率降低、强度增大。这是因为,C=C与这些原子相连,既有诱导效应,也有共轭效应。杂原子吸引C=C键电子云靠近自己,偏离键的几何中心,键力常数减小,偶极距增大,伸缩振动频率降低、强度增大。同周期的杂原子,电负性越强,诱导效应越明显,C=C键伸缩振动频率降低得越多,如氧(1615 cm−1)比氮(1625 cm−1)降得多。表4.3列出X-CH=H2中C=C伸缩振动频率。

表4.3 X-CH=H2中C=C伸缩振动频率  单位:cm−1

氧、硫、氮等杂原子的孤电子对与C=C键的π电子发生p-π共轭,C=C键的双键特性降低,伸缩振动频率降低、强度增大。同族元素,外层电子多(周期数目大)的共轭效应更强,C=C的伸缩振动频率降低得更多,如硫(1585 cm−1)比氧(1615 cm−1)降得多。

F原子比较特殊,F−CH=H2中C=C伸缩振动频率为1650 cm−1,不降反升。原因是F的电负性强、质量小、原子半径小,它与C=C直接相连后,C=C键长缩短,键角变化小,C=C伸缩振动频率升高。

天然橡胶的结构式是 4d36a,氯丁橡胶均聚物的结构式是 4d36b,均属3取代类型。从表4.2可知,如果3个取代基都是烷基,C=C伸缩振动位于1670 cm−1左右。图4.37为天然橡胶和氯丁橡胶的红外光谱。天然橡胶C=C伸缩振动为1663 cm−1。氯丁橡胶分子中,1个取代基是电负性强的Cl原子,C=C伸缩振动降为1659 cm−1,同时强度增大。

4d37

图4.37 天然橡胶(A)和氯丁橡胶(B)的红外光谱

甲基丙烯酸结构式为 4d37a,属亚甲烯型单侧二取代。从表4.2可知,如果2个取代基都是烷基,C=C伸缩振动位于1655 cm−1。在甲基丙烯酸中,1个取代是电负性强的羧基,C=C伸缩振动降为1635 cm−1,同时强度增大,见图4.39。

4.2.1.4 取代基空间位阻对C=C伸缩振动的影响

乙烯类化合物,如果取代基的体积比较大,会因为空间障碍,使得σ键角变大,双键σ键的s电子成分减少,p电子成分增加,双键键力常数降低,伸缩振动频度降低。如苯环的体积比−CH2CH3的体积大,4d37b中C=C的伸缩振动频率为1655 cm−1,而4d37c 中C=C的伸缩振动频率为1620 cm−1。

4.2.1.5 共轭效应对C=C伸缩振动的影响

当烯烃C=C与另一脂肪族C=C共轭时,π电子云的非定域扩大,烯烃C=C双键性降低,伸缩振动频率降至1660~1580 cm−1,并由于伸缩振动有对称和反对称之分,伸缩振动谱带常分裂为两条,强度增大。双键与苯环共轭,常与苯环骨架伸缩振动在1630~1580 cm−1的谱带简并。

桐油酸为9,11,13-十八碳三烯酸 [CH3(CH2)3CH=CH−CH=CH−CH=CH−(CH2)7COOH],具有3个C=C顺-反-反共轭烯结构(4d37D),3个C=C共轭使电子云在整个共轭体系中离域,键力常数减小,双键特性变弱,伸缩振动频率比孤立C=C的伸缩振动频率约低30 cm−1。又因为3个共轭C=C有对称伸缩振动(4d37E)和反对称伸缩振动(4d37F)的区别,桐油酸共轭C=C伸缩振动分裂为1643 cm−1、1586 cm−1 2个峰,前者为对称伸缩振动,后者为反对称伸缩振动,见图4.38。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共轭C=C双键和酸酐C=O伸缩振动一样,如乙酸酐的红外光谱,对称伸缩振动频率高于反对称伸缩振动频率。

4d38

图4.38 桐油酸的红外光谱

双键和羰基、有孤电子对的基团共轭后,C=C极化,偶极矩增大,双键特性减弱,伸缩振动频率降低、强度增大,有时出现双峰。甲基丙烯酸结构式为 4d38a,属不对称双取代亚甲烯型。羧基对C=C既有吸电子诱导效应,也有共轭效应。从表4.2可知,如果2个取代基都是烷基,C=C伸缩振动位于1653 cm−1。在甲基丙烯酸中,1个取代是羧基,C=C伸缩振动降为1635 cm−1,同时强度增大,见图4.39。

4.2.2 C−C伸缩振动频率

直链烷烃的C−C骨架振动频率在1100~1020 cm−1,强度小,没有特征性,鉴定意义不大。支链烷烃C−C骨架振动强度中等,频率在1255~1140 cm−1。异丙基(4d39a)骨架反对称伸缩振动在(1170±10) cm−1,对称伸缩振动在(1150±10) cm−1,前者强度较大。

4d39

图4.39 甲基丙烯酸的红外光谱

偕二甲基(4d39b)反对称伸缩振动在 (1170±10) cm−1,对称伸缩振动在 (1120±10) cm−1。

叔丁基骨架反对称伸缩振动在 (1240±10) cm−1,对称伸缩振动在 (1180±20) cm−1,如聚异丁烯的4d39-1骨架反对称伸缩振动在1230 cm−1,对称伸缩振动在1164 cm−1,见图4.40。

4d40

图4.40 聚异丁烯的红外光谱

酮的红外光谱中C−C伸缩振动谱带强度较大。脂肪酮在1230~1100 cm−1,芳香酮在稍高的1280~1150 cm−1可观察到1个或几个较强谱带,归属于酮结构的C−C−C键伸缩振动和弯曲振动,也称作酮的骨架振动,其中一个(如环己酮的1221 cm−1、苯乙酮的1266 cm−1)强度较大,可以用于鉴定未知结构中是否有酮存在。图4.41为环己酮和苯乙酮的红外光谱,环己酮的骨架振动位于1221 cm−1、1118 cm−1,苯乙酮的骨架振动位于1266 cm−1、1180 cm−1。其机理可作如下解释:氧原子电负性(3.44)和碳原子电负性(2.25)不同,4d40a 中C=O键之间成键的电子云偏向氧,C1原子电子密度降低,呈部分正电性(δ+),这样C1−C2键或C1−C3键成为极性键,偶极矩增大,伸缩振动强度增大。

4d41

图4.41 环己酮(A)和苯乙酮(B)的红外光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