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心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3.治法治则

在临床治疗时,由于流感为发热性疾病,温热药不宜用多,只是通过透邪外达的方法来应用,我常用荆芥、薄荷、防风,夹湿者,加用羌活,这是散表寒的基本方法;清里热,通常在银翘散、麻杏石甘汤的基础上加减,表里和解的内涵即是让外来的寒邪透散出去,同时内里之热也应清出去。若病人有大便干,即大肠阳明经有热有燥实的情况下,加用通腑之药,清泻大肠,即所谓“釜底抽薪”。总的内涵就是既要散表寒用一些辛温、辛凉轻剂,又要清泄里热,多是汗、清、下三法合用。

表里和解法的常用方剂有防风通圣散、柴葛解肌汤、流感双解合剂等。防风通圣散出自《宣明论方》,为表里双解之剂,具有解表攻里、发汗达表、疏风退热之功效,该方的病机特点是表热而不是表寒,里热腑实俱重。柴葛解肌汤为《伤寒六书》中最经典之方,为解表剂,具有辛凉解表、解肌清热之功效。该方温清并用,侧重于辛凉清热;表里同治,侧重于疏泄透散。在病机上强调表寒入里化热,与表感寒、里有热不完全相同,但很相近,在组方配伍时借鉴该方。

我创立流感双解合剂,综合了柴葛解肌汤、银翘散、麻杏石甘汤、董建华院士的感冒方等方剂,同时结合现代药理研究,选取有明确抗流感病毒作用的中药。在散表寒方面,董老治疗风寒感冒,常用荆芥、麻黄、防风、杏仁、淡豆豉等,以透邪外达,用药轻清灵巧。清里热方面,银翘散辛凉解表、清热解毒,麻杏石甘汤解表清里,重在清里。流感双解合剂为总结前人经验,接受现代中药药理理论,结合临床体会,综合而成,其配伍符合中医散表寒、清里热,和解表里的理论,自1998年应用至今已16年余,退热效果显著,安全性好,价格低廉,是东方医院的热销处方。

目前临床中现代专家对于流感病机认识不尽相同,治法也各具特色。我治疗流感,多用辛凉微温,强调透邪外达,不主张辛温发汗。发汗也强调要让患者出正汗,不要妄汗,不宜发汗得大汗淋漓。“正汗”的标志是微微汗出,遍身皆见,持续不断,随汗出而热减脉缓,“正汗”是里热清、表卫和的标志,预示着流感高热等中毒症状将逐渐消失,疾病的病程将大为缩短。而药后无汗或汗出不畅则为邪尚未祛,药后大汗出、神疲乏力、脉不静反呈疾数象者,则称之为“邪汗”,提示病情仍将反复,或将出现其他变证。

西药非甾体类解热药发汗峻猛,汗出较多,退热较速,但易伤正,热势容易起伏,而中药取汗法的特点是见“正汗”,取汗较慢、较缓,小汗出,一般在24小时内达到退热的目的,但退热之后很少反复,这种汗出退热方法患者感到舒适,较少耗伤人体的正气。

现代有些专家辛温解表用得较多,患者大汗淋漓,第一易于耗气伤津,第二不是持续汗出,热退后常有反复,第三汗孔大开,易于复感外邪,变生他病。所以治疗流感应解表达邪,不主张辛温发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