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杂病治验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章 循环系统疾病

18.益气滋阴、健脾和胃、养心安神法为主治疗风湿热、风湿性心肌炎、心包炎

患者女性,29岁,已婚,家务,住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广东五华县人。2001年2月2日初诊:
【主诉】
心慌、胸闷1月多。
【现病史】
患者于2000年12月20日突感鼻塞、咽痛,在某医院对症治疗,症状缓解,2天后开始低热,全身关节酸痛,来我院门诊就诊,查血常规:白细胞13.6×10 9/L,按“风湿热”予抗菌治疗,症状未缓解,今年1月8日~20日因病情加重收入本院内科治疗,其间大便检查发现霉菌,心脏彩超示:少量心胞积液,左心功能受损,左室壁运动较弱,心动过速,诊断为“风湿热”、“风湿性心肌炎”、“心包炎”,予能量合剂、氟康唑、阿司匹林、青霉素、地塞米松等药治疗,发热消退。出院后续用上药治疗至今,现头晕乏力,时而胸闷,心慌易惊,睡眠不安,腹胀,纳谷不馨,大便干,小便调,渴喜甜饮,口淡乏味,发热、关节痛已止。
【体格检查】
面色苍白无华,心率106次/分,节律不齐,主动脉第1听诊区可闻及5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舌质淡红,边见齿痕,舌苔稍白厚而滑,脉弦。
【实验室检查】
红细胞沉降率:18mm/h,抗“O”≤250IU/ml。
【诊断】
中医诊断:心悸(气阴两虚)。西医诊断:1.风湿热;2.风湿性心肌炎;3.心包炎。
【治疗】
益气滋阴,健脾和胃,养心安神。处方:黄芪15g,党参15g,太子参15g,白术8g,云苓10g,竹茹10g,炒谷芽10g,炒麦芽10g,莲米15g,淡竹叶10g,酸枣仁15g,柏子仁15g,夜交藤15g。3剂,每日1剂,水煎取液100ml,温服,日煎服3次。另与苄星西林120万U,肌注,1月1次。
2001年2月7日二诊:
服药后腹胀消失,纳食转旺,口已知味,眠安,舌质淡红,舌边齿痕消失,舌苔中根部稍白厚。
上方去淡竹叶,加厚朴15g,云苓易泽泻10g。7剂,煎服法同上。
2001年2月14日三诊:
患者服药以来身体状况逐渐向好,头晕乏力、夜卧不宁较之前减轻,偶感胸闷心慌,纳谷如常,口和不渴,手心热盛于手背,大便稍干,小便调,舌质红,舌苔薄白,脉弦。心率82次/分,节律齐,主动脉第1听诊区仍可闻及5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2001年2月9日复查红细胞沉降率:8mm/h。血常规:白细胞8.2×10 9/L,余项正常。
患者明日将回梅州家乡调养,要求带药回家。考虑上药既效,治疗仍宜益气滋阴,调和脾胃,养心安神。处方:黄芪15g,党参15g,太子参15g,山药15g,泽泻10g,竹茹10g,炒谷芽10g,炒麦芽10g,天冬15g,麦冬15g,生地黄15g,熟地黄15g,地骨皮10g,淡竹叶10g,酸枣仁15g,柏子仁15g,夜交藤15g。7剂,嘱患者照方服用,保持电话联系。
2001年11月8日四诊:
患者在家乡将养期间病情稳定,近50天来,因山区天气转凉,时感胸闷心慌,咽喉如有痰哽,不易咯出,不咳嗽,头晕乏力,易疲劳,健忘,饮食正常,二便调,平时易患感冒,面色萎黄,咽淡红,双肺呼吸音清,心率82次/分,节律齐,主动脉第1听诊区收缩期吹风样杂音3~4级。舌质暗淡,舌苔稍白厚,脉缓弱。复查红细胞沉降率、血常规均在正常范围。
目前病证系心脾气虚,痰湿蕴生。治疗宜健脾养心,理气豁痰。处方:黄芪30g,党参30g,葛根30g,防风8g,瓜蒌皮10g,枳壳10g,桔梗10g,熟地黄15g,当归10g,白芍10g,五味子15g,麦冬15g,南沙参20g,北沙参20g。5剂,煎服法同上。2001年11月27日,患者电话告知,服药后诸症减轻,嘱其继续上药调理。
【按】
风湿热是全身结缔组织的炎性病变,发病前1~3周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以发热、周身疲乏、关节炎、心脏炎、皮下小结、环形红斑及舞蹈病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反复的炎性损害,易引起心瓣膜增殖性病变和粘连,最终形成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流行病学、免疫学研究显示,A组链球菌经鼻咽部感染可能是风湿热的主要致病因子,不过,具体发病机制尚未明了。
中医根据本病不同阶段的症候特征可分别归属于“痹证”、“心悸”范畴。余体会,本病主要是风寒湿邪乘正气先虚或邪气太盛,侵袭机体而发病,早期常因外邪上犯肺系,郁遏化热,而呈热邪偏盛或湿热蕴蒸之变。后期则因邪热稽留不去,耗损气阴,出现气阴两虚之候。邪袭肌肤筋脉,则见皮下结节。邪袭经络关节,则有关节疼痛,不能屈伸。邪入营血,损伤络脉,则现皮下红斑。邪入脏腑,则致心脏病变,即所谓“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是也。
至于治疗,病属痹证者,据风寒湿邪之孰轻孰重、病之属实属虚分而调之。属气阴不足者,则予益气滋阴。该患者之病先为气阴两虚,且累及心神与脾胃,虚损颇重,故予益气滋阴、调和脾胃、养心安神之剂调理良久,方见起色,而后则因心脾气虚日久,蕴生痰湿,故在健脾养心方中,酌加理气豁痰之品。其前后服药历年余而收功者,以其病本缠绵难去故也。可见,风湿热之治疗亦需缓慢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