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饮食危险因素与全球健康
目前,以心血管疾病与恶性肿瘤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已成为人类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NCD报告指出,自2011年以来,全球范围内NCD的防控形势很不理想。尽管很多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NCD的全球流行趋势与致死致残率的上升仍未得到有效遏制。因此,WHO呼吁各国政府与相关机构进一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对NCD的防治。在此背景下,WHO制定了25×25目标,即到2025年,努力将全球范围内因NCD所致的死亡人数降低25%。WHO的报告同时指出,控制NCD的最为关键的措施在于监测与干预导致NCD的危险因素,如不健康饮食、吸烟、缺乏运动、酗酒等。若行为饮食危险因素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全球健康状况就难以改善。
一、吸烟
数十年来,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研究证实吸烟与癌症、心血管疾病以及呼吸道疾病密切相关,并可能增加糖尿病和结核病的发病风险。并且烟草的危害不仅局限于吸烟者,长期暴露于吸烟环境的不吸烟者发生上述疾病的风险也会显著增加。孕妇与儿童因被动吸烟所受到的危害可能更大。统计数字显示,在20世纪上半叶,欧美发达国家男性居民的吸烟率呈持续上升趋势,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约80%的男性有吸烟嗜好。此后,英语国家以及北欧地区居民吸烟率逐渐下降。在此后的20年间,这些国家的男性居民中肺癌以及其他吸烟相关性疾病的死亡率有了显著降低。然而,从20世纪下半叶开始,英语国家、北欧地区、日本、拉丁美洲以及中欧和南欧国家女性居民的吸烟率却逐渐上升,导致女性居民中肺癌与心血管疾病等吸烟相关性NCD所致的死亡率相应升高。上述流行病学资料再次提示吸烟与NCD的发病风险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同时也论证了控制烟草对于降低NCD的全球负担具有重要影响。
目前,全球吸烟人数超过10亿,其中多数生活在低中收入国家,而部分发达国家居民的吸烟率呈现下降趋势,其中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男性居民的吸烟率已降低至20%以下。但西方国家女性居民的吸烟率仍居高不降,一些欧洲国家女性吸烟率高达40%以上。这一现象应该引起充分关注。需要指出的是,近年来很多制烟企业不断推出低焦油含量或“轻型”纸烟。新近调查资料显示,制烟工艺的变化并未能降低吸烟人群相关疾病的发病风险,因此试图通过改变烟草生产工艺来降低吸烟的危害可能是徒劳的。预防吸烟和戒烟仍然是降低烟草危害性、维护全民健康的唯一有效措施。
在全球范围内,每年因吸烟和被动吸烟所导致的死亡至少高达630万例,约占全球疾病负担的6.3%。在东欧国家,与吸烟相关的死亡人数更多。亚洲地区吸烟相关性死亡人数也持续增多,而西方国家则已经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
近年来,我国居民中吸烟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近年来,我国政府以及学术机构采取了多种措施,对遏制吸烟的流行趋势、降低烟草相关性疾病发生率起到了积极作用。特别是近年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中国医师协会等学术机构先后制定了多个关于控烟的指南性文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居民对于烟草危害性的认识程度以及广大临床医生干预烟草依赖的专业技能。
成功戒烟有赖于医生与吸烟者的共同参与。戒烟措施包括戒烟教育、非药物干预和药物干预等多种内容。目前我国已有伐尼克兰、尼古丁替代制剂和安非他酮等辅助戒烟药物上市。在医生指导下,综合采用非药物疗法以及上述药物治疗,有助于提高戒烟成功率,进而降低吸烟相关性NCD的发生率。
二、饮酒
过量饮酒或酗酒与多种疾病有关。虽然少量饮酒可能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但大量饮酒可以显著增加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以及肝脏损害的风险。饮酒习惯和酒精摄入量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文化背景有一定关系,但通过政策性干预可以降低人均酒精摄入量与饮酒相关性疾病的发病率。近年来,在政府的干预下,意大利和法国等国家人均酒精摄入量呈现下降趋势。然而,日本和中国等亚洲国家的饮酒量却逐渐增加。近三十余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均酒精摄入量也随之增加。这一现象应该引起我们重视。
统计资料显示,在全球范围内,每年与饮酒相关的死亡人数约270万例,占全球疾病负担的3.9%。酒精相关性疾病主要包括癌症、慢性肝病、意外伤害、饮酒相关性暴力损伤、神经精神疾病以及心血管死亡。不同地区因酒精摄入所导致的疾病流行谱有所不同。在东欧国家,饮酒是疾病负担的首要原因。而在拉美国家,饮酒与高血压和超重/肥胖一起构成了NCD的三大主要致病因素,其对NCD的贡献率甚至超过吸烟。在俄罗斯以及其他前苏联国家,由饮酒所致的健康问题尤为突出,这可能与高度烈性酒摄入更多有关。在俄罗斯,饮酒相关性死亡占青少年死亡人数的30%~50%。我国居民中酒精相关性疾病的发生率也处于较高水平,但政府机构以及相关学术组织对于饮酒的危害的重视程度远远逊于吸烟,并且迄今仍缺少行之有效的限制酒精危害的举措。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青少年饮酒问题日益突出,由此所知的疾病负担呈现逐渐增加趋势。若不采取有效措施,饮酒相关性健康问题将对我国NCD的防控形成巨大挑战。
三、超重和肥胖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超重/肥胖可以显著增加因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缺血性脑卒中、癌症、慢性肾病,以及骨关节炎所致的死亡风险,进而增高全因死亡率。当体质指数(BMI)>20时,随着BMI的增高,糖尿病与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风险逐渐增高。当BMI≥25时,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逐渐增高。目前,全球范围内每年约340万例死亡与超重/肥胖有关,约占全球疾病负担的3.8%。近年来,除少数国家和地区外,全球居民的平均体重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从1980年至2008年,全球肥胖(定义为BMI≥30)人数增高一倍,其中男性和女性人群中肥胖比率分别为9.8%和13.8%,肥胖人群总数量约为5亿。另有近1亿人口处于超重状态(BMI 25~30)。近30余年来,我国居民的饮食热量摄入逐渐增高,但体力运动却逐渐减少,热量过剩情况日益突出。这一现象在儿童与青少年中尤为突出。与此同时,我国青少年中高血压和糖尿病等NCD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超重/肥胖对此起到了重要影响。
四、饮食与营养
饮食热量摄入过多与营养过剩以及饮食结构不合理已成为很多国家重要的健康问题之一。不合理饮食与体重增加、血压升高、胰岛素抵抗和高血糖,以及由此所致的癌症、心血管疾病与糖尿病等NCD发病风险增加密切相关。大量观察性研究和随机化临床试验均证实,减少食盐摄入、用多不饱和脂肪酸替代饱和脂肪酸,以及控制总热量摄入可以带来多方面获益。水果、蔬菜、全谷类食物、坚果摄入过少或食盐摄入过多所致的健康问题分别占全球疾病负担的1.5%~4.0%。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资料显示,动物脂肪摄入量与高胆固醇血症的地区分布密切相关,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心血管疾病等NCD的流行趋势。我国传统饮食习惯以植物食品为主,但近年来饮食结构逐渐西化,动物性食品摄入逐渐增加,导致我国居民平均血液胆固醇水平明显增高。这可能是我国居民心血管病发病率增加的又一项重要因素。我国居民人均食盐摄入量显著高于全球平均水平。高钠盐摄入可显著增加胃癌风险,并可升高血压,进而增高脑卒中、冠状动脉疾病、慢性肾病以及肾癌的发病风险。限制钠盐摄入可降低上述疾病风险。例如,日本和芬兰人均食盐摄入量曾高达20g/d,但经过政府多方努力有效降低居民摄盐量后,胃癌与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随之显著下降。由此可见,我国应继续采取多种措施,着力减少居民食盐摄入。我国已经开始推广的低钠盐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多数居民对其重要性仍缺乏足够认识,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宣教。
五、体力活动过少
体力活动过少是体重增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以及心血管疾病等NCD的又一重要危险因素。增加体力运动不仅可以消耗人体内过剩的热量,还可改善脏器储备功能,通过多种机制发挥有益影响。从半个多世纪以前开始,国外学者先后进行了多项临床研究,有利论证了增加体力活动对预防和控制NCD具有良好效果。近三十余年来,我国居民人均运动时间持续缩短,坐位生活习惯的人群数量不断增加,对于NCD的流行起到了助推作用。
六、干预行为饮食危险因素是防控NCD的关键
如前所述,行为饮食危险因素是导致NCD的主要原因,积极有效的干预这些危险因素是降低人口死亡率、延长居民寿命、进而降低全球疾病负担的关键措施。由于不同地域NCD危险因素的分布特征有所差异,因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防治策略亦不尽相同。经济学背景与行为饮食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特征密切相关。一般而言,经济发达地区热量过剩、缺乏运动等危险因素的流行趋势更为严重。但近年来,一些经济落后地区的NCD患病率亦呈现出明显上升趋势。各国应积极开展流行病学研究与数据库的建立,并以此为基础制定相应的干预方案。基于现有调查资料,近年来全球人口中行为饮食危险因素的流行趋势不断加重,这对NCD的防治形成了严峻挑战。
与其他NCD危险因素相比,各国政府对于控烟工作的重视程度更高。在多数中高收入国家,政府均启动了不同形式的控烟措施。我国也同样如此。近年来,我国在公共场所禁烟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烟草的危害。与此同时,我国卫生主管部门与相关学术机构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指南性文件,为提高戒烟成功率提供了技术支持。与控烟相比,改变饮食习惯的难度可能更大。由于饮食习惯与不同地域的社会背景、地理环境、传统文化、宗教信仰、经济发达程度等多种因素有关,短期内难以有效改变居民饮食习惯。只有相关方面持久不懈的努力,才能引导居民接纳更为健康合理的膳食。限酒也是控制NCD的一项重要工作。但目前我国仍未充分重视对于过度饮酒的干预。经过近年来的宣传教育,我国居民对于超重/肥胖以及缺乏运动的危害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人均体重持续上升的态势。
NCD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应建立政府主导、由疾病控制部门和学术团体以及医疗保健机构共同参与的NCD防控网络,利用各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使民众充分认识到不良行为饮食习惯的危害性,自觉抵制与纠正不健康生活方式。与此同时,疾病控制与医疗机构应主动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这对于提高危险因素(如戒烟、限酒等)控制率至关重要。目前,我国NCD的流行趋势依然严重,实现健康中国2020战略目标仍有大量艰巨任务需要完成。密切结合我国具体情况,结合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制定行为饮食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策略,是降低我国NCD所致的经济负担的重要且有效的措施。
(郭艺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