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节 GDP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一、GDP定义及计算方法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GDP不但可以反映一国的经济表现,还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
GDP有三种形态,分别为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的价值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之差,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分配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减去进口的货物和服务。在实际核算中,GDP的三种形态表现为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这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出了GDP的构成。
生产法是从生产的角度衡量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所创造的增加值的一种方法,即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在核算期内生产的总产品的价值中扣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的价值,最后得到增加值。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收入的角度,通过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的收入来对最终成果进行反映的一种核算方法。按照这种核算方法,增加值由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部分相加得到。支出法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对核算期内产品和服务的最终去向进行衡量的,它包括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和货物与服务净出口三个部分。
二、GDP的作用
GDP概念是在20世纪西方经济于大萧条时期对数据信息产生了巨大需求的背景下产生的。库兹涅茨于1937年提出了一套账户体系,经过不断的发展完善,目前该体系已经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制定本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的参照标准,而GDP则是SNA中的核心指标。有了GDP,人们对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的认识就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在其著作中指出:“正如太空中的人造卫星能够探测地球各大洲的天气一样,GDP能够给你一幅关于经济运行状态的整体图画。这就使得总统、国会以及联邦储备委员会能够搞清楚:经济是过冷还是过热,是需要刺激一下还是需要紧缩一点,是否有衰退或者通货膨胀的威胁”注1。“如果没有诸如GDP这些核算经济总量的指标的话,那么政策制定者们只能在杂乱无序的数据海洋中漂泊。GDP及其相关数据资料就像灯塔一样帮助政策制定者们把经济驶向正确的方向上”。
注1:对于现在的目的,住户数目和消费单位的数量之间关系假定为CU=HH*(POP/HH)0.5。因此,消费单位数量CU等于住户数目HH,由住户数目POP/HH平均值的平方根进行调整,这里POP代表人口。请注意这只是获得消费单位许多可能性的其中之一。化,图2—13显示了根据住户可支配收入的不同测度方法在法国和美国应用时产生的不同结果,单位资本的人均收入和每消费单位人均收入是背离的,它反映了住户规模越来越小的变化趋势。调查取得的收入数据可以进行收入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对比,在法国二者的运行趋势是平行的,而美国则不同,人均收入和以消费为单位的平均收入以相同速率增长但收入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差距在扩大。

图2—13 1984~2004年法国和美国住户可支配收入的趋势
资料来源:基于OECD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收入分配数据的计算。
1.GDP是反映国民经济发展变化情况的重要工具
(1)GDP增长率是描述经济增长情况的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
用不变价格计算的GDP可以反映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国家不关心经济的增长,因为没有经济的适当增长,就没有国家的经济繁荣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各国政府的统计部门都把GDP增长率作为经济增长情况最重要的综合性宏观经济指标。GDP增长率、物价指数和失业率是宏观经济分析中最重要的三个指标,而且它们相互之间都具有密切的关联性。在经济模型中,GDP往往是最重要的自变量参数,也是最重要的宏观分析的基础数据。
(2)GDP是描述经济规模的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
用现行价格计算的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规模是其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标志之一。当然,经济规模与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并不是对等的。在同样的经济规模下,因为不同的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同、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和潜力不同,因而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也会不同。但是,没有一定的经济规模,就谈不上经济实力,国家或地区也就很难在国际上发挥相应的作用。
(3)人均GDP是描述人均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GDP与人口指标相结合可以计算出人均GDP,将一国核算期内(通常是一年)创造的GDP与该国家的常住人口(目前使用户籍人口)相除就可以得到人均GDP。人均GDP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的富裕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有的国家经济规模大,但人口众多,因而人均GDP较低,故该国被认为是穷国;但有的国家经济规模虽然不大,但人均GDP较高,因而被认为是富国,如瑞士、瑞典和丹麦等。
(4)GDP是描述经济结构的重要指标。
经济结构始终是经济发展中的关键环节,许多重要的经济结构,如产业结构、消费需求、地区经济结构等,都是通过GDP来描述的。目前,中国GDP核算的主要方法是生产法和支出法,生产法通过对各个产业的增加值进行相加得到,这种方法需分析产业结构。中国的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和地区经济结构都存在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如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比重偏低,需求结构中消费需求比重偏低,地区经济结构中中西部地区比重偏低等。这些问题都可通过GDP来反映,因而GDP是制定经济结构调整战略和政策的重要依据。
(5)GDP是描述价格总水平变化的重要指标。
国际上通用的描述价格水平变化的指标有两个,一个是CPI,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它描述的是居民用于消费的最终产品的价格变化;另一个是GDP缩减指数,是指没有扣除物价变动的GDP的增长率与扣除物价变动的GDP增长率的差额,它描述的是所有最终产品的价格变化,即除了居民用于消费的最终产品外,还包括政府的消费、固定资本的形成、存货变动和进出口的最终产品的价格变化。CPI很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与居民的切身利益相关;GDP缩减指数也很重要,因为它能反映出价格的全面变化情况。CDP缩减指数是经济学家用来监测经济中平均物价水平,进而监测通货膨胀率的指标。
2.GDP是制定经济发展目标和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工具和重要依据
(1)GDP是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目标的重要工具。
“十一五”规划中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经济指标有22个,其中和GDP有关的指标有6个:两个经济增长指标,两个经济结构指标,两个人口资源环境指标。两个经济增长指标,一个是GDP的年均增长率为7.5%;另一个是2010年的人均GDP要比2000年翻一番,年均增长6.6%。两个经济结构指标,一个是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2005年的40.3%提高到2010年的43.3%;另一个是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从2005年的1.3%增加到2010年的2%。两个人口资源环境指标,一个是单位GDP能源消耗,2010年与2005年相比降低20%左右;另一个是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2010年与2005年相比降低30%。
(2)GDP是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
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与经济增长和价格总水平的变动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例如,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增长率和CPI涨幅迅速回落,为此国家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2003年至2007年,中国经济又一次连续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经济运行再次出现过热的现象,为此在2005年到2007年国家实施了稳健的财政政策、紧缩的货币政策;2008年9月,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外需急剧收缩,经济增长率迅速回落,为此国家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由此可见,GDP是制定宏观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
3.GDP是检验宏观经济政策科学性和有效性的重要工具
GDP就像卫星云图能够描绘地球的天气变化趋势一样,能够提供经济状况的完整图像,帮助我们判断经济是在萎缩还是在膨胀,是需要刺激还是需要控制,是处于严重衰退还是处于通胀之中。在经济衰退的时候,国家往往采取刺激性的经济政策,这些刺激性的政策是否能够有效地抑制衰退,促进经济的复苏;在经济过热的时候,国家往往采取紧缩性的经济政策,有关紧缩性的政策是否能够有效地抑制经济过热,推动经济回归到正常水平;在经济结构不合理的时候,国家往往采取调整经济结构的政策,有关经济结构的调整政策,是否发挥了预期的作用。所有这些宏观经济政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都要通过GDP来检验。
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共经历了四次波动。在历次波动中,中央根据对GDP等宏观经济数据的综合分析,准确判断了可能出现的经济过热或过冷,及时出台有针对性的宏观经济调控措施,保证了经济的健康运行。特别是针对20世纪90年代初的经济过热,通过采取措施让中国的经济实现了“软着陆”。
4.GDP是对外交往的重要指标
一个国家承担国际义务的轻重、享受优惠待遇的多少以及在国际社会中发挥作用的大小,往往和这个国家的GDP有密切的联系。例如,GDP和人均GDP是联合国确定其成员国承担联合国费用、维和费用的重要依据,也是世界银行确定其成员国享受优惠待遇的重要指标。同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确定其成员国发言权时也会重点考察这一指标。联合国会费、世界银行贷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认缴等,都与GDP有直接的关系。
三、GDP的局限性
1.背景
GDP作为测度社会经济进步的指数,其局限性一直被“善意”地忽略,近几年在公共讨论中GDP的局限性问题再次凸显出来,对GDP局限性的批评几乎与其概念本身一样由来已久,国民经济核算工作者也一再告诫把GDP作为福利指标是有局限性的。这些批评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达到顶点,当时人们主要担心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的生态所能承受的压力,同时人们也越来越关注人类经济活动和社会方面进步的相对重要性。早期有部分学者采取了一些测度方式,如诺德豪斯和托宾(1973)试图基于GDP且对GDP最显著的局限性进行修正而开发出的对经济福利(MEW)的测度。之后,对GDP替代方法研究的兴趣出现了暂时的减弱,人们的研究重心转向了更为紧迫的传统性问题,比如需要解决滞涨或失业率的快速增长问题、GDP的目标问题。诺德豪斯和托宾的实证分析为GDP是重要的这一观点提供了论据支持,其结论是:尽管GDP存在局限性,但它仍然是测度社会经济进步总体方向的最好指标。
20世纪90年代起这一现象出现转折,人们对GDP的替代或补充的研究逐步恢复,这种转变体现在联合国的人类发展指数(HDI)上。人类发展指数是综合了GDP、健康(由预期寿命替代)和教育成就这几个因素后而开发出来的综合测度指数。这个较为简单的指数只汇总了有限的信息量,该指数适合在发展中国家之间进行比较,而发达国家对其关注不多,尽管如此,但它仍然是国际组织定期编制并进行广泛传播的少数指标之一,而且在非经济层面的生活质量的提高过程中该指标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出于同样的想法,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首脑会议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引入了政策辩论中(“21世纪议程”),而这对可持续发展指标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随后出现了更多的局部或国家的具体倡议,而这些倡议往往来自于个别人员的研究。Gadrey和Jany-Catrice(2007)在1990年的基础上开发了一套新的社会进步的评价体系,其包含的指标数从1990年的10个上升到了2001~2002年的30个。
研究者研究的浓厚兴趣可能源于把经济发展的目标和社会因素的目标进行结合的想法,在这种情况下,经济活动对环境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如气候变化)日益清晰起来。
在发展程度较低且少有规律可循的经济增长时期,与其伴随的是较高的经济不安全感,这种经济不安全感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高失业、贫困和恶劣的工作条件。在过去经济宽松、快速增长的几十年里,一部分人的经济状况出现好转,但同时有一部分人的经济状况越来越恶化,为此我们需要重新评估人类社会进步的目标,而目标的变化必然带来指标的变化。
2.有关GDP局限性的概述
时任美国总统的约翰·肯尼迪认为,GDP不“关心”年轻人是否健康、教育质量是否较高、运动是否有乐趣;它也不“关注”诗歌的优美、公开辩论的智慧、官员的高尚;它也不测度人们的聪明和勇气、智慧和知识、同情心和对国家的忠诚,总之,除了我们生活中有价值的一切东西以外,它都测度。参议员罗伯特·肯尼迪指出:长久以来,我们摒弃了社会的卓越性和价值取向,一切向物质看齐。如果我们以另一种方式计算国民生产活动,那么结果会如何呢?在现实中,GDP不考虑我们孩子的健康,教育的质量和他们玩耍时的快乐,也不考虑诗作的美丽和婚姻的力量,不考虑公共协商的智慧和公共机关的正直。它也不测度我们的智慧或勇气,也不测度我们的才华和学识,更不测度我们对这个社会的关怀和贡献,简单来说就是,除了那些令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的东西,其他的它都测度。
英国的《金融时报》曾这样报道:“GDP的概念只注重增长而不计算代价,GDP不关心清洁的空气和水源、健康安全的社会,也不考虑享受生活闲暇时间等与人类息息相关的东西。”
阿瑟·奥肯给出了更为恰当的论述:“毫不奇怪,国家的繁荣并不能确保社会的幸福。正如个人的发展不能确保家庭的幸福一样。GDP的增长绝不可能抵消由异常不受欢迎并且未能取胜的战争所带来的紧张局势,它不可能消除由于种族偏见所引起的长期的良心冲突”。
Jonathan Rowe指出,GDP只不过是对市场活动、货币交换方面的一种总体量度,它没有在有利与不利、成本与效益之间做出区分。除此之外,它只看到被经济学家选择出来予以承认的那部分事实——涉及货币交易的那一部分。在家庭和志愿部门中履行的重要功能,它都计算进去。其结果就是GDP不仅掩盖了社会的结构,同时也掩盖了经济发展当中人们对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的破坏;更糟的是,它将人类的这种破坏描绘成经济效益。
1972年经济学家诺德豪斯认为,使GDP最大化并不是一种恰当的政策目标。经济学家Robert Repetto更进一步指出,在现行核算制度下,一个国家可以耗尽它的矿产资源,砍伐它的森林,侵蚀它的土壤,污染它的蓄水层,猎杀它的野生动物,竭泽而渔。如果真的这样去做,那么社会的GDP会出现暂时的上升,但是长久来看,它会造成社会的经济价值和财富出现永久性的损失。
SSF报告认为,尽管GDP的局限性众所周知,但有些局限性值得人们注意,如GDP主要适用于可以用市场价格估值的市场货物和服务,所以需要区分价格变化是由通货膨胀引起的还是由质量提高引起的;GDP在对医疗保健和教育公共服务进行测度时所面临的困难很大,因为这些服务是免费提供的,因此没有办法对它们进行估价;GDP忽视家务活动和闲暇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