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就是孩子的起跑线
阅读才是真正的起跑线
“妈妈,什么是起跑线?为什么有起跑线?”上三年级的女儿疑惑地问我。
“起跑线?你问这个干什么?”我惊讶地问。
“没什么,同学跟我说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他们暑假又报了好多班,奥数、写作、阅读、文言文……”女儿担心地说,“我会不会过完暑假就跟不上了?”
“宝贝,别怕!学习上真正的起跑线是阅读!”我坚定地说,“只要你像以往那些假期一样,阅读时间认真看书,旅游时间尽情玩耍,空闲时间多思考、多探索,不虚度每一天,就不会落下。”
女儿的好朋友博博很小的时候就被他父母引导着读绘本,大概四岁多时,他跟我们一起去爬山,我们看见一块牌子上写着“菩萨泉”,便想考考他,结果他轻而易举地就说了出来,当时我们都惊呆了。博博告诉我们:“阿姨,我看见过的字只要记一遍就记住了,有些字我都是在看书时学的。”
后来博博六岁多时,我们一起驾车去辽宁旅游,回京的路上,这个小朋友把每一个路标都认得准准确确,并给两位爸爸不时推荐合理的路线,避免了很多堵车的情况,那次我们彻底服了这个小家伙。
跟博博妈妈聊天得知,博博刚上一年级就能看原版的小说《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了。平时数学、语文考试基本都是满分。可那时候我女儿做作业还得让我读题,很多字还不认识呢。
博博除了爱读文学类书籍,其他类的丛书也广泛涉猎。他四岁多就反复地看过《神奇校车》。五岁时就多次阅读《最美的法布尔昆虫记》,并能给小伙伴绘声绘色地演读这套绘本。刚满六岁的他居然迷上了少年版的《百科全书》,这套书有四册,每册三百多页,大人都不能静下心来全部阅读,而这个小人儿却反复翻阅。听说他在生活中一遇到疑惑就翻阅这套丛书,难怪我们跟博博聊天时,历史、地理、生物、天文他都无所不知呢。三年级上学期时我们一起去中国地质博物馆,博博居然能津津乐道地给我们当解说员。
“还记不记得,你读完《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之后,学《论语》、学古诗都特别轻松?因为你知道作品的写作朝代,清楚作者的生活环境,所以理解、记忆起来就很容易。”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女儿。
“是啊!妈妈,还有一次考试的时候我不太确定地球围绕太阳转一圈是不是一年,但考完试后我在一本科普书上看到了答案,我好高兴。我不仅考试没答错,还永远记住了这个知识点。我当时都高兴得跳了起来!”女儿眼里闪着兴奋的光芒。
我认真地对女儿说:“阅读是一个好习惯,喜欢阅读的孩子更爱思考,主动学习能力也会更强,这些并不是课外班所能替代的。而且学习语文,阅读是最直接的途径,跟阅读的深度、广度,以及阅读形成的思维习惯都有关系。成长中,阅读是最厚实的沉淀,书籍也会陪伴你一生。所以,阅读才是真正的起跑线。”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不要以为没有给孩子报课外班,他们就会输在起跑线上,只要他们喜欢阅读,就差不到哪儿去,因为阅读才是孩子学习上真正的起跑线。
共读《小木屋》
罗拉的《小木屋》系列一共有九本,我们先看的是《大森林里的小木屋》。这本讲的是怎样自制腌肉、枫糖和生活必需品。我自己非常喜欢,因为这些与我童年的生活十分接近,它们唤起了我童年的记忆。但女儿明显不感兴趣,她觉得这些做东西的事她都不熟悉,不好玩,看不懂。读了四五章,她就放下了,《农庄男孩》也是同样的情形。
但是,《草原上的小木屋》、《梅溪河岸》、《银湖岸边》和《漫长的冬季》四本却深深吸引了女儿。《草原上的小木屋》讲述了主人公罗拉一家在草原生活的美好场景,书中对草原早、晚景色的描写极为详尽,对草原上各种小动物的描写也极为细致,勾勒出了一幅幅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画卷,女儿深受感染。
《梅溪河岸》讲到罗拉一家人从草原迁徙到梅溪河岸边居住的过程。这里是罗拉她们玩耍的天堂,小溪边、草地上、梅树丛里,处处都充满了无限的乐趣,在这里罗拉和姐姐度过了幸福的童年时光。她们不用上学、不用读书,只有玩耍,只有欢乐……这很吸引女儿,她一字不落地读完了整本书。
《银湖岸边》也是小女孩最爱看的,因为在这里罗拉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骑马驰骋,第一次交朋友,她们在这里度过了难忘的少年时光。此时的罗拉心中已然有了理想和生活目标。女儿读完这本书很受鼓舞,下定决心也要好好上学。
《漫长的冬季》讲的是一个连续六个月都有暴风雪的难熬的冬天,大雪导致小镇与世隔绝。没有足够的食物和煤炭,罗拉全家在饥寒交迫中挣扎。女儿迫不及待地读完了这本250多页的小说,只为看到温暖的春天,看到罗拉幸福的微笑。
在第七本书中,定居在草原小镇的罗拉终于经过自己的刻苦努力当上了老师,并帮助家里顺利地送姐姐上了大学。这时的罗拉进入了美妙的青春时光,她享受着亲情、友情的同时,爱情也悄然来临了……女儿看这本书时已经上三年级了,在完成学校作业和各种才艺班的任务之余,她坚持看完了。
后来女儿用了很少的时间看完了最后两本。这些书几乎每本都有两三百页,也有一些她不认识的字,但这并不影响她的阅读和理解。
女儿边看书边摘抄,等到全部读完,已经抄了厚厚的一个笔记本了。在做完这些之后,女儿的写作能力也有所提升,写游记和描写各种小动物时,她表达完整、细节把握得恰到好处。
读《爱的教育》
女儿三年级时,突然对我的书柜感兴趣了。那时孩子通过两年多的广泛阅读已经认识了很多字,但要看外国名著我还真怕她看不懂。
在女儿要求好几次之后,我决定让她先看看《爱的教育》。这本书是一个意大利学生根据自己三年级时的日记改编的,比较贴近儿童的生活,而且每章篇幅也不长。
果然,这本书很吸引女儿,她睡觉前总是习惯性地读上几章。遇到有趣的事,女儿会立刻兴奋地讲给我听。作者对自己同学的介绍写得幽默有趣又活灵活现,女儿边看边画下那些描写生动的段落和句子,有时候还会把书里的人物和自己的同学相比较。
在“贫民窟”这个章节,母亲带着孩子们去给贫民窟里的穷妇人送布,当他们到了最高处一间小阁楼里,主人公安利柯发现这竟是自己的同学克洛西的家,他悄悄地把这情况告诉母亲时,母亲说:“不要作声,如果他觉得自己的母亲受朋友的布施,多么难为情啊!”这是一个很细微的小环节,要是没有母亲的交代,一个三年级的孩子哪里会想到那么多啊!
这是安利柯母亲教育孩子的高明之处,更是她的善良之处。母亲的这一个小小的举动,或许当时孩子不以为然,但当他长大成人之后,他会时刻记得母亲的善良,继而也以善良之心待人,这样的孩子不愁将来没好人缘。
在“小石匠”这个章节中,安利柯记录了石匠的孩子来家里做客的全过程。“小石匠穿着他父亲穿旧的衣服,满身都沾着石粉与石灰。孩子们玩了一会儿就坐在安乐椅上吃面包,等大家离开的时候,我看见小石匠上衣上沾着的石粉沾在椅背上了,就想用手去拭。不知为什么,父亲忽然按住我的手……”
这个小小的举动竟然是粗枝大叶的父亲教导给孩子的。安利柯的父亲后来给孩子解释:你当着同学的面去擦拭那些灰尘,一方面显得你看不起他,让他觉得穿父亲的衣服是很丢脸的事;另一方面你也不尊重劳动人民,如果他父亲不是劳动者,衣服上会有那么多石灰吗?
在《爱的教育》里没有说教,我们看得见的是尊重,感受到的是爱,这些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共读《西游记》
第一次读文字版的《西游记》,我只觉得心酸,除了对猪八戒老喊饿,想吃一顿饱饭有同情之外,大多数时候是感觉他们太不容易了,尤其是孙悟空,他虽然神通广大,但老是在干吃力不讨好的事。在师傅眼里,孙悟空不如猪八戒乖巧,不如沙僧老实,所以师傅不是很喜欢他,但因为他能力强,凡事他又不得不干,干好了是他的本分,干得不好就要遭埋怨。
书中的磨难与其说是唐僧一行人的,不如说是在考验孙悟空。虽然磨难一茬儿接一茬儿,师傅对他的误会一次又一次,但孙悟空都能勇敢地去面对,积极地去想办法,最后总能找到解决办法,为他们赢得一次又一次难得的“好斋饭”。
这本书多读几遍后,孙悟空这种在挫折面前不低头、不放弃的精神鼓舞了我,生活中每当遇到困难时,我就觉得没那么可怕了,再难也没有西天取经的孙悟空难。
后来,等到女儿开始能读《西游记》了,我又跟着她读了一遍少儿版的《西游记》。读完却奇迹般地没有心酸的感觉了,反而觉得很轻松。在这本书里,孙悟空虽然也遇到了同样的困难,但他神通广大,又有如来、观音诸神的暗中相助,让人觉得他不是在孤军奋战,所以孩子会觉得虽然唐僧一行西行路上很艰苦,但因为有孙悟空的存在,所有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了,他们西天取经是必然胜利的。
此后,当女儿在学习中遇到小挫折,跟我诉苦时,我就引导她,你看你的困难有唐僧他们取经那么难吗?你的处境有孙悟空那么难吗?孩子一边听一边摇头,似乎有了解决问题的信心。女儿到了五年级时,对儿童版的《西游记》还是记忆犹新,饶有兴趣,于是,我开始引导她看成人版的《西游记》,因为这版的原著是半文言半白话版的,孩子能自己读下来,对她将来学习文言文是有好处的。如果不是小时候读过《西游记》,如果不是孩子对它真的有兴趣,硬生生地让她直接去读成人版的原著,孩子是读不下去的。
跟孩子一起共读一本书的好处在于能和孩子有共同的记忆、共同的语境、共同的感触,从而使我们更加理解孩子,和孩子有更多共同的话题。
在读了儿童版的《西游记》和成人版的《西游记》之后,我更懂得了如何去引导孩子阅读。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我和女儿前后脚读完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们各自摘抄了一些优美的好句好段。这些句子、段落读起来清新自然、细腻优美、富有爱和美好的味道。如果不亲自读这本小说,谁都无法想象这些优美的词句出自一位盲女之手。
看了这本小说,我突然觉得每一个孩子都是他自己,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成长的独有历程。无论他是正常或非正常儿童,上天在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一定会留下一扇窗给他。不过,一个非正常儿童要想像正常的孩子一样成长,最少需要以下三方面的条件。
首先,父母需要给予孩子无私的爱和充分的信赖。海伦在很小的时候,就因为生病失去了听觉和视觉,对一个还没有学会说话的孩子来说,这无异于既看不见东西也听不见声音,更无法张口说话。虽然海伦的妈妈后来又生了一个健康的女儿,但这位伟大的母亲依然没有放弃海伦,也没有把海伦当作特殊儿童来对待,一直坚持陪着海伦,温柔地教导她。海伦的父亲也是一位宽容善良的爸爸,他爱家也爱孩子,除了工作和偶尔狩猎,其他时间都陪着孩子,给她们讲故事、带她们散步。
这对父母不仅经常带孩子去布鲁斯特海滨度假、去波士顿旅行、去斯坎比亚避暑小屋过秋季,还不遗余力地给海伦请专门的家教老师。他们对身体有缺陷的海伦从来都是包容地爱着、宠着,耐心地引导着。他们让海伦觉得自己跟别的孩子没有什么不一样。在这种成长环境里,海伦才愿意去努力、去突破自己,让自己成长为一位优秀的女生。
其次,孩子的成长成才离不开老师别出心裁的教导和不厌其烦的帮助。海伦的第一位老师沙利文小姐一直陪伴着海伦成长,她是海伦的父母特意从聋哑学校请来的。沙利文老师在生活上是海伦的助手,教海伦许多生活技巧。学习上,沙利文老师也是费尽心思巧妙地引导孩子。在文学创作启蒙阶段,沙利文老师同样给了海伦最重要的熏陶。可以说,沙利文老师的到来彻底改变了海伦的命运。
最后,海伦的优秀也离不开当时社会对她的接纳。对海伦鼓励颇多的拉姆森夫人,她告诉海伦有一个挪威的聋哑女孩学会了说话。霍勒斯·曼学校的校长富勒小姐还亲自为海伦授课,教导海伦发音。后来海伦又跟着艾恩斯先生学拉丁语,跟着瑞米老师学德语……她得到了社会的广泛接纳,得到了很多老师真诚的帮助。
经过多年的努力,海伦顺利考上了拉德克利夫学院,成为一名标准而正常的大学生。虽然这个过程异常艰难,但我们不难看出,这里的环境是怎样接纳一位非正常学生,又是如何造就一位正常人才的。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令我们不仅看到了盲童的成长奇迹,也看到了人间友爱,更看到了教育孩子该有的方向。
读《骆驼王子》
沈石溪曾写过一本关于野骆驼的中篇小说,我读过之后,可以说是吓了一跳,原来动物界跟人类竟是如此的相似。
刚开始时,由五匹骆驼组成的骆驼队遭到了两只雪豹的攻击,如果大骆驼们像其他野生动物一样,扔下小骆驼自己跑掉,完全可以顺利地脱离险境,但大骆驼们拼死都要护住小的。
不过,后来大骆驼们对骆驼王子的照顾太事无巨细了:平常不让骆驼王子单独出行,不让它自己找食物,尤其是两只母骆驼一直守护着骆驼王子,生怕它受一点伤……这种过度保护导致骆驼王子一直处于未断奶状态。
到了叛逆期,骆驼王子只要表现出一点抗争,这几位长辈就痛苦欲绝,不停地呼唤、不停地阻拦,甚至以死相挟。骆驼王子其实很想挣脱、很想长成自己,但无奈这群长辈对它事无巨细的照顾慢慢消磨掉了它的个性,也消磨尽了它断“奶”的勇气。
最令骆驼王子颓废的是它和大野狼的一次斗争,它败了,败得一塌糊涂,自此彻底丧失了争取独立的勇气,做起了“乖王子”。
动物的世界也总是千变万化的,骆驼们又与雪豹相遇了,这次战争可谓惨烈。关键时刻,骆驼王子逃走了。因为骆驼王子的懦弱,因为它的袖手旁观,骆驼首领丧了命,另一只公骆驼也负伤累累,血尽而亡,还有一只母骆驼因为气愤骆驼王子的冷酷无情离开了。最后,这个骆驼队只剩下骆驼王子和它的母亲。
好不容易,它们遇到了两只母骆驼,可以扩充骆驼队了。当上首领的骆驼王子,根本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关键时刻总是裹足不前。在母骆驼们保护小骆驼时,它争风吃醋、毫不相让,还仇恨小骆驼夺走了它的母爱,不断地为难、欺负小骆驼。
对于这样一个冥顽不灵、永远长不大、拎不起的骆驼首领,骆驼王子的母亲也失望极了,终于有一天,它也伤心地离开了骆驼王子。这时的骆驼王子,已然是一只不敢单独觅食、不敢独自生活,也不具备野外生存能力的废骆驼。最后,它只有去投奔人类,成为没什么价值的家骆驼。
这个悲剧难道只有骆驼王子有责任吗?那些长辈的溺爱、那些过度的保护,没有教给孩子如何生存、如何战胜对手的技能,却在出现问题后一味指责有什么用?在骆驼王子该学的时候没让它学、该走的时候没让它走、该厮杀的时候没让它厮杀,它日后遇到困难时凭什么本领去迎难而上?
我们人类其实也是一样,很多家长对孩子是不舍得他吃亏、不舍得他受挫、不舍得让他叛逆、不舍得他自己去拼杀……那么,他永远不可能活成你希望的那样,甚至都可能没有足够的能力好好走过一生。
怎样让孩子适时“断奶”,断精神之“奶”,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读《狼王梦》
我在很早之前就读过沈石溪的《狼王梦》,但至今仍然感触颇多。
在这本书里,狼妈妈紫岚和狼爸爸黑桑本是恩爱夫妻,无奈黑桑太想当狼王了,于是在紫岚的怂恿下去跟狼王洛戛搏杀,结果惨死于洛戛利爪之下。黑桑死后,紫岚经历了千辛万苦,生下三只公狼和一只母狼。
为了实现自己和丈夫的夙愿,狼妈妈开始全身心地培养长子黑仔做狼王候选人,有好吃的尽量满足黑仔,结果导致黑仔飞扬跋扈,专横任性。二儿子蓝魂儿严重自负,对妈妈和大哥愤愤不平,三儿子双毛在大哥和二哥的压制下,变得性格懦弱、胆小怕事。
在狼王梦的驱使下,狼妈妈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她不在乎孩子正常成长需要的踏实和努力,只拿她的人生目标去要求、培养孩子,使长子黑仔养成了天不怕地不怕的性子。结果黑仔因为任性淘气跑出去玩,被一直伺机吞食他的敌人金雕抓住,就这样毫无价值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狼妈妈开始培养二儿子蓝魂儿,好在二儿子一直被大哥压制着,不服输、不妥协的精神气儿一直都在。在妈妈的激发和培养下,他顺利地拥有了准狼王的气质和能力,在狼群中也很有威望,但这个从小被压制的狼崽太想成功了,他不顾长辈的劝说,以身犯险,结果被猎户抓住了。
即使三儿子双毛从小就一无是处,但两个哥哥都死了,狼妈妈不得已只好死马当活马医,把好吃的让给三儿子,让他先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为了激发他的斗志,狼妈妈不惜和女儿联合起来羞辱双毛,甚至以身犯险,不断逼迫、激怒他,让他知道被领导、被奴役的滋味!双毛终于在沉默中爆发,成功地突破了自己,成了一个有野心的政治家。但在与狼王洛戛最后的决斗时刻,双毛从小养成的奴性和自卑感在狼王最后的嚎叫声的震慑下显露无遗,他失去了战斗的勇气,灰溜溜地准备逃跑,结果被群狼一拥而上,就地咬死分食。双毛的自卑最终害死了自己,也使狼妈妈的“狼王梦”又一次落空。
在三儿子死后,狼妈妈又试图给女儿媚媚找一个有狼王潜质的丈夫,但这个女儿可不是那么好随意摆布的主,她开始不停地反抗母亲、不停地逃避狼王梦的魔咒。最后,准女婿被狼妈妈设计赶走,媚媚悲痛欲绝。
最后,狼妈妈苦不堪言,因为她的青春都在培养狼王苗子的漫漫长路上消耗殆尽了。
狼妈妈无家可归,一直过着凄惨流浪的生活。直到有一天,她发现女儿要生产的时候,原来杀死黑仔的敌人金雕又出现了。狼妈妈幻想着女儿生的是下一个狼王,她和丈夫的宏伟愿望将在这只小狼身上实现,于是她拼尽自己全身的力量,与敌人周旋了一天一夜,终于智取了那只金雕的性命,为女儿和外孙解决了后顾之忧,但是,狼妈妈自己却油尽灯枯,劳累而死。
至此,一个动物界野心勃勃的家长凄惨的一生就这样结束了。她太像我们人类了,每一位“虎妈狼爸”的心中都有一段伤心的往事。要知道,你没有实现的目标与梦想本不应该由孩子来替你买单,孩子有孩子的梦想。
有很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在拼尽自己所有去培养、塑造孩子,希望孩子能在将来实现自己的“狼王梦”。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孩子的天性被压抑、人性被扭曲,家长自己也失去自我,没有工作、没有事业、没有爱好,只是一味以孩子的成功为目标。
家长的“狼王梦”是时候应该醒醒了,违反自然规律去培养孩子,“狼王”没有培养出来,孩子和父母却一起失去了自我,最后也就只能是双重毁灭。
不可缺失的绘本阅读
五年级的学生了,还在央求妈妈给她买绘本《贝贝熊系列丛书》,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可笑?不过这就是我的女儿,到了读文字书的年龄,却依然对幼时的绘本故事情有独钟、念念不忘。
我的失误让她错过了幼儿园绘本阅读的好时光,错过了她本该拥有的自由想象的日子。错过的总是要补回来,于是,女儿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每天不厌其烦地读绘本故事,还绘声绘色地模仿其中的角色。
女儿刚会说话时,我就教她读《三字经》、《弟子规》、《唐诗三百首》等,那时候孩子会说的话少,读这种朗朗上口的诗词很适合,记得也快,于是,我自以为是地认为应该让孩子走古典文学的路线。
在女儿上幼儿园小班时,周围的小朋友都开始看形形色色的绘本了,而我发现女儿会认唐诗中的很多汉字,就认为她可能先天聪慧,所以搜罗了很多汉字卡片,教她认字,很少让她读绘本。到了幼儿园大班,那些一直看绘本的小朋友都开始能看不带拼音的儿童文学了,这时的女儿也没能认识几个汉字。
《贝贝熊系列丛书》是女儿在幼儿园阶段读过的唯一一套绘本,当时第一辑还是管邻居借的,后来给她买了第二、第三、第四辑。刚看完这些绘本,她就上小学了。一年级时开始看拼音读物,接着是纯文字读物,但我知道女儿心中一直有个小小的遗憾,那就是绘本故事没读够。
女儿经常问我:“妈妈,为什么就我喜欢绘本?月月他们为什么早就不喜欢看了?”我被问得哑口无言,谁让我们错过了呢?孩子都十岁了还是想看绘本,这不是因为她没长大,而是她幼儿时期的绘本阅读,尤其是亲子绘本阅读错过了,她一直在找寻那种缺失的美妙与浪漫,以及坐在妈妈怀里看绘本的温馨。
为了弥补缺憾,我现在所能做的就是尽量多陪女儿阅读绘本。周末,她可以尽情地阅读喜欢的绘本。我逐步把她原来没看过的系列绘本买回来,陪她一起认真阅读。睡前,我也会陪她听些绘本音频……经过几年的努力,女儿对绘本的痴迷程度终于有所减轻了,不过那套读了五年的绘本《贝贝熊系列丛书》依然是她的宠儿。
小学生如何进行精读与泛读
女儿读得最精的一套绘本就是《贝贝熊系列丛书》,当时30多本图书拿到家就堆在沙发上,我干活的时候经常发现她拿着书在那边自言自语,不知道是凭记忆还是在看图发挥。但可以肯定孩子喜欢这些绘本,并且她也在无意识地开始自主阅读。
开始我也是带着女儿读,因为这套绘本是中英文的,没有拼音,在孩子识字很少的情况下,自己读的确费劲。等到第一辑30本和第二辑20本读完,女儿的识字能力猛地上了一个台阶。
读第三辑时,女儿已经上二年级了,已经能单独阅读这套绘本了。这些绘本读完之后,我们在网上又发现了一个阅读APP,并且找到了原声朗读的绘本,孩子一下就迷上了听绘本,但她还是只听这套绘本。第一辑到第三辑共有70多个故事,女儿反复听了两年,听得能复述了,再把这些绘本拿出来重新读。每次在完成学校作业或弹完钢琴之后,女儿说要休息一会儿,但我却看见她拿着绘本在朗读,模仿人物时惟妙惟肖,说到情节时绘声绘色。
通过对《贝贝熊系列丛书》长达五年的精读,女儿掌握了文章结构的安排,知道了气氛如何渲染,对人物语言和心理描写也有了独到见解。她在听或读的同时,会停下来分析给我听。女儿的作文开头和结尾也从来不按套路,尤其是作文结尾处,总是引人深思,我想这也是受这套书的影响。
女儿三年级的暑假,我们又读了一套外国儿童小说——美国作家罗拉的《小木屋系列》。书中对森林、草原、梅溪河的早晨、黄昏,以及春、夏、秋、冬景色的描写都细致到位,孩子们对自由的向往、父母对孩子的开明教育以及人在自然环境下的生存状态,还有对亲情、友情和爱情的描写都是于生活细节中流露出来的……
我们一口气读完,并划出了景色描写优美的段落,接着抄写下来优美句子。在抄的过程中我们正好把小说粗略地回忆一下,讨论一下剧中情节、分析一下人物特点……
在孩子认识了很多汉字之后,大概两年的时间里她连续读了几套历史、地理、科学类的绘本,比如《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写给儿童的世界历史》、《写给儿童的中国地理》、《小牛顿科学馆》,这些书女儿有的看了两遍,因为知识覆盖面宽,孩子的眼界一下开阔了,知识结构也有了很大提升。
泛读要求“快而广”,精读要求“细而深”。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选好合适的儿童文学类书籍后,认真去读,找找好词句,读完整本书后进行归纳、摘抄就够了;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选定好小说(最好读原著),规定好时间,快速地阅读完,把握作者的情感归属、掌握小说的结构布局、摘抄下优美句子段落、写点读后感,这些都不难,难的是坚持阅读。
坚持阅读对孩子今后的学业肯定有百利而无一害。如果时间允许的话,我觉得中国四大名著是需要精读的。
总之,阅读要视孩子的具体情况而定。愿意阅读的孩子,可以泛读,可以涉猎不同学科。不太喜欢看书的孩子,家长可以带着他一起精读几本他喜欢的书,帮他培养阅读兴趣。遇到孩子喜欢读的书,可以由着孩子去精读,家长不要不耐烦。遇到孩子不喜欢读的书,可以先放一放,等他喜欢的时候再读。
其实,对于小学生来说,不管是泛读还是精读,只要他们在一定的时间内连续地、认真地去读了,收获都是非凡的。
让孩子的童年亮晶晶
我一直在构思一本讲我们那代人童年生活的小说。回想起我们的童年,不是上树摘果,就是下河摸鱼;不是去大山深处采摘野花,就是互相串门,在同学家玩到很晚……
再看现在的孩子的童年,也许是父母期望值过高,也许是国际开放程度比较高,中国的孩子除了要学中国的文化,还要学习西方的文化和艺术。他们的童年充满竞争,填满了各种才艺、文化课培训,孩子们的时间被占用、空间被挤压、天性被压抑。孩子童年的自由在哪里?童年的快乐在何方?
童年,我该给女儿留下什么呢?在我内心深处一直有一个声音:要让孩子的童年亮晶晶的!
虽然女儿刚满十岁,但是,我已经带她爬过很多山了。两岁生日那天我们带她爬了北京的香山,三岁多爬了丰台的千灵山,四岁多爬了平谷的丫髻山,五岁多爬了河北的白石山,六岁多爬过湖南张家界的天门山,七岁爬的是山东的泰山,八岁多我们又一起登上了安徽的黄山,九岁时我们去爬过天津的盘山,九岁半我又带她爬了湖南长沙的岳麓山。
记得我们爬泰山的时候在下大雨,但女儿和好朋友都身背自己的行李包,不喊累不叫苦,一路快快乐乐地随我们爬到山顶。第二天三点多又跟着大人一起去看泰山日出。爬黄山时正逢大雪未化,山路又湿又滑而且陡峭,山上气温极低,女儿在我们的鼓励下居然自己爬上了黄山之巅。她也充分体会到了什么是不惧怕困难、坚持到底就会迎来胜利的曙光的道理。
我们在女儿五岁后就坚持每年冬天带她去滑雪,到现在她已经能上高级滑道了,并且在滑雪场上她经常主动去帮助其他陌生的小朋友。尤其是最近几年,我和她爸爸都学会了滑雪,随时能充当孩子的同伴,在北京的各个滑雪场上都留下了孩子银铃般的笑声。
假期除了带孩子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我还和其他妈妈一起带孩子去国外自由行。在自由行的过程中女儿接触到了泰国、意大利、日本、新西兰等国的人和物,体验到了地域、文化之间的差异,学会了理解、接纳、包容他人。
每年寒暑假,我都会带孩子去农村体验生活。冬天去河北看奶奶,天寒地冻的,农村条件也不好,但孩子不嫌苦、不喊冷,乐乐呵呵地与亲戚家的小孩儿玩,有时候还和奶奶一起包饺子。夏天的时候,我会带女儿去炎热的湖南,让孩子感受农村似火的骄阳,难耐的酷暑。有时候也让孩子参加简单的劳动,或摘菜或拔草,主要是让她知道粮食来之不易。女儿有时候帮外婆喂小猫、小狗、鸡,有时候陪100多岁的老外婆聊天,给老人家唱戏曲。
在女儿童年短暂的时光里,我能做的就是尽量丰富孩子的经历,让孩子今后无论哪个阶段谈起童年,她都是自豪的,因为有那么多的精彩和欢乐!
每个孩子只有一次童年,家长或许应该给他们留下一些不一样的体验,留下更多的欢乐。他们的童年不应该只有钢琴、围棋、跆拳道,只有奥数、英语、文言文培训班等。
童年应该有些亮晶晶的东西,就像沙滩上的贝壳,你怎么捡也捡不完。请让孩子的童年多些色彩,让他们将来有可以回忆的温馨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