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3章 等待
转眼间,廿熹已经到蜜水海一百年了。
这一百年间,她整日就是监督着甜宝布雨唤云,千万别再一时菩萨心肠,又多给哪个县郡降了雨水,导致上下游郡县原来的雨量被打乱,雨水失调。
为了平衡每年的雨水,又不得不从来年的雨水中克扣,这才又引起了旱灾。
这日,甜宝正在小岛上的洞里,和廿熹吃着锦容送来的炙豚。
她边吃边疑惑道,“公主,我一直不明白,我见那些凡人在烈日下辛劳,为何我大发慈悲,多布些雨水,却反而招来灾祸?”
廿熹无奈道,“哎,锦容,今天这炙豚不错。不过,下次记得烧些王八来?”
“公主,你不是不喜欢吃王八吗?”
“是啊,我是不喜欢,但是要给你吃。”
“为什么啊?”
“人家都说吃亏补脑子,所以本公主才让你吃乌龟,补脑子!”
甜宝听了这话,一脸不屑,嘟着嘴,“我有那么招人嫌弃吗?”
“我不嫌弃你,我只嫌弃你笨!”
主仆两个人说说笑笑地吃完一餐,和锦容出了山洞去看海了。
廿熹在蜜水海也没有什么新鲜事,从凡间带来的戏本子已经看烂了。
近日,锦容又不得空去为她寻新的,只好每日到海里去游泳打发时间。
才刚来到海滩上,廿熹便飞身上天,收起仙法让自己直直坠入海里。
她在海里幻化出龙鱼真身,游来游去,开心得像个孩子。
甜宝看着她在水中释放脾气,静静地问锦容,“锦容仙子,要离上神什么时候能出来啊?”
“他啊?这个你们家公主不是最清楚吗?”
“公主昨夜里算着还有九千九百年,今天早上又变成了九千八百九十九年零三百六十四天,这种算法我实在是不明白。”
锦容摇摇头,无奈道,“看来,我是该给你做几只王八补补了。”
甜宝接着怯怯问,“仙上,传说那凤囹宝塔内的火焰极烈,要离上神不会有事吧?”
“这个嘛,会烧成灰也不一定咯。”
“啊!那我们家公主怎么办啊?”
“你瞎操什么心啊?你们家公主貌如天仙,有家财万贯,良田万顷,九州中想娶她的人多着呢!”
“可是公主她只喜欢要离上神,而且,我们家公主本来就是天仙!”
锦容没好气道,“你这小小的鲤鱼精,这会儿倒突然机灵起来了!”
锦容说罢,看着廿熹在茫茫大海中自由自在地潜游,不禁叹了一口气,感叹世间的痴情人太多。
夜里,廿熹从海里游到岸边,头发上还滴着许多海水。
她坐在礁石上,默默地望着大海出神。
又是十五了,月亮圆了,夜色如水。
她拿出怀里的犄角,孤单地吹了起来。
锦容还是一如往常,身穿白衣白靴,站在远处,静静看着她。
一曲吹完,廿熹又差点哭出来。
“别吹了,跟我走。”锦容忽然过来了。
“去哪儿啊,我哪都不想去。”廿熹不开心道。
“下凡,你想不想去?”
廿熹以前最爱去凡间玩,因为有要离陪着她。
可是自从要离被囚禁到诸纪后,她便不喜欢下凡间去了,一个人玩总是很无聊的。
还没等到廿熹答应,锦容已经拉着她来到了凡间。
今夜,恰逢又是夜市。
来到夜市上,廿熹还是很开心的,街市上车水马龙,十分热闹。
锦容为她买了许多的烤肉和点心,廿熹笑着说,“有了这些屯粮,下次你再有事不来看我,我就不会饿瘦了。”
“我整日把你养得膘肥体壮的,饿你几日也无碍。”
“可是我每天除了吃和睡,真的不知道该干什么了?”
“看书啊,你不是最喜欢看那些小女儿心思的戏本子吗?”
“我从七海带来的,还有你上次借给我的,早都看遍了。一样的故事,乏味的情节,我真的是倦了。”
锦容笑道,“跟我来。”
廿熹跟着锦容来到一处书铺内,这里面全都是各种各样的书,廿熹一下子开心地跳起三丈高,“锦容,我太喜欢你了。”
“其实,在我看来,所有的戏本子都是一样的故事,乏味的情节,只不过是换了个名字和场景而已。”
“看过这么多戏本子,我还是有一点心得体会的。”
“哦?你有何高见?”
“我的体会就是,虽然都是一样的故事,乏味的情节,但是我真的是很喜欢看,百看不厌!”
“都是能猜到结局的,有什么好看的。”
“不然呢?看你啊!”
“好了,你在这里看吧,我去前面买些食材调料,改天给你们做王八吃。”
廿熹做了个鬼脸,“我才不吃,你都给甜宝吧!”
“记得回家。”
廿熹在书铺内逗留了许久,用一块金子换了店里所有的戏本子。
她开开心心地继续闲逛起来,不知不觉间,竟走到了一处拱桥上。
廿熹触景生情,不禁想到,当时她和要离第一次到凡间夜市时的场景,想到他幻化了野兽真身,将自己驮在背上。
因此,廿熹不禁感伤起来。
她坐在拱桥上,看着月色如水,想着二人的点点滴滴。
廿熹不禁自言自语起来,“小兽,你现在睡了吗?凤囹宝塔里是不是很热啊?我好担心你,如果你的兽毛都被烤焦了怎么办?你一天想我几次啊?你在塔里肯定很寂寞,可是我在属海也很无聊。你应该每天都会饿肚子吧,我对不起你,锦容整天把我养得白白胖胖,我不能和你一起同甘共苦了。小兽,我好想你啊……”
廿熹低下头,伤心起来。
她在心里默默念着,“小兽,我会一直一直等你的。我相信,你一定能平平安安的走出凤囹宝塔。”想到这里,廿熹双手合十,向天神祈祷起来。那模样,十分像一个思慕爱人的信女。
远处,锦容站在那里,默默看着她。雪白的月色下,锦容在一处暗影下,静静守护着廿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