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武王克殷(二)
【原文】
武王伐纣,发钜桥之粟,散鹿台之钱[1];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闾[2];朝成汤之庙,解箕子之囚[3];使各处其宅,田其田,无故无新,惟贤是亲,用非其有,使非其人,晏然若故有之[4]。由此观之,则圣人之志大也。
——《淮南子·主术训》
【注释】
[1]“伐纣”:《道藏》本、明刘绩《补注》本同。王念孙《读书杂志》:“伐纣”本作“克殷”。唐魏徵撰《群书治要》引此正作“武王克殷”。按:以下见于《周书·克殷》《吕氏春秋·慎大》,并见《尚书大传》《韩诗外传》卷三。“武王”三句:高诱注:“钜桥,纣仓名也。一说,钜鹿漕运之桥粟。鹿台,纣钱藏府所积也。武王发散以赈疲民。”
[2]“封比干”句:高诱注:“比干,纣诸父也。谏纣之非,纣杀之。故武王封崇其墓,以旌仁也。”“表商容”句:高诱注:“商容,殷之贤人,老子师,故表显其里。《穆称篇》又云:‘老子业于商容,见舌而知守柔矣。’是也。”按:梁玉绳《校庄本淮南子》:此与《吕氏春秋·慎大》《离谓篇》注同,高氏之谬也。商容,殷末也,而孔子并老子时,安得师之?
[3]“解箕子”句:高诱注:“箕子,纣之庶兄。《论语》云:‘箕子为之奴。’武王伐纣,赦其囚执,问以《洪范》,封之于朝鲜也。”
[4]晏然:平和的样子。
【原文】
昔武王伐纣,破之牧野,乃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闾,柴箕子之门,朝成汤之庙[1];发钜桥之粟,散鹿台之钱[2];破鼓折抱,弓绝弦,去舍露宿,以示平易[3];解剑带笏,以示无仇[4]。于此天下歌谣而乐之,诸侯执币相朝,三十四世不夺[5]。故《老子》曰:“善闭者,无关键而不可开也;善结者,无绳约而不可解也[6]。”
——《淮南子·道应训》
【注释】
[1]武王:周武王,周朝建立者,姬姓。灭商,建立周王朝,都镐(今陕西西安沣河以东)。牧野:地名,在今河南淇县西南。商容:商代贤者,曾被纣王废黜。“柴箕子”句:许慎注:“纣死,箕子亡之朝鲜,旧居空,故柴护之也。”成汤:商朝的建立者。任用伊尹为相,消灭夏朝。
[2]钜桥:商代粮仓名。因仓侧水上古有大桥而得名。在今河北曲周县东北。鹿台:大台名,纣王所筑。在今河南汤阴朝歌镇南,亦为贮藏财物之所。
[3]抱:《道藏》本同。王蓥本作“枹”。《说文》:“枹,击鼓杖也。”
[4]笏:记事之手板。用玉、象牙、竹、木等制成。
[5]币:《说文》:“帛也。”三十四世:从周武王到周赧王,共三十四代。加上“共和”执政,为三十五代。
[6]“故《老子》曰”句:引文见《老子》二十七章。
【故事】
周武王全身披挂,左手操着寒光闪闪的黄钺,右手拿着用白色的旄牛尾制成的旗帜,威风凛凛,一左一右担任护卫的是自己的弟弟周公旦和毕公高。军师太公望总统全军,发号施令。他率领数万精兵,经历重重困难,终于打败了穷凶极恶的商封王,各路兵马,鱼贯进入纣都朝歌。秩序井然,秋毫无犯。城里城外的大道上,围观的群众,人山人海,欢呼声,震耳欲聋。商民看到这支军队与商纣王的军队所作所为大不相同,人人感到新奇而又高兴。
军队进城以后,周武王便采取了许多安定人心的措施。首先命令士卒抓紧扑灭鹿台上熊熊燃烧的大火。纣王经过多年经营,积金堆玉的高台,已经成了一堆瓦砾。纣王的尸体发出一股难闻的焦臭味。纣王身上由于有四千多块玉片护围,隔绝火势,尸体还没有烧尽。武王见到后,又连射了三箭,并命人用铜钺割下纣王的脑袋,挂在大白旗上让人观看。武王命令把鹿台里面剩余的金银财宝,都散发给老百姓。又派士卒打开钜桥粮仓,让饥民们尽量搬取储存在里面的成千上万担粟米。老百姓看到用血汗换来的粮食又回到自己手中,一时欢声雷动。纣王的监狱里,关满了数不清的无辜百姓,他们被折磨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武王派毕公高把这些受尽煎熬的人全部释放回家。纣王的后宫里有成千上万被掠夺和进贡来的美女,武王命令把她们送往各地,使她们与自己的父母亲人团聚。纣王从各国掠夺来的金银财宝,也物归原主。因此,武王的这一系列深得人心的措施,很快传遍天下,得到天下人民和诸侯国的衷心拥护。
对那些受到商纣王残酷迫害的正直的政治家,武王也都给以应有的名誉和地位。比如因为多次苦谏纣王而惨遭杀害的王子比干,武王命大将闳夭隆重地举行了祭礼,并且扩大了比干墓地的范围,把墓修得高高的,以此来表示对他的敬意。商容是有名的贤人,也因为多次劝谏纣王,纣王非但不听,反而欲加害于他。于是商容便弃官归隐。武王打听到了他的住处,便请他出来帮助治理国家。商容躬耕垄亩,隐匿不出。武王派人用五彩羽毛装饰的旗帜,高高地悬挂在他家住的闾门口,对他的高尚的德行加以表彰。又派召公奭从奴隶队伍中找到了纣的庶兄、箕国国君箕子,解去了他的枷锁,恢复了他的自由。这个诸侯国君成了奴隶,还有一段插曲:有一次纣王命令匠人制成一副象牙筷子,送给宠妃妲己使用。箕子见了,劝谏说:“这可使不得。节俭变成奢侈容易,奢侈回到节俭困难。今天用上象牙筷子,明天就要配上犀角雕的碗、白玉刻的杯子。还要盛上象鼻、豹胎、龙肝、凤髓。住的也要高楼大厦,穿的定要锦绫绸缎,这样一套才能相配。如果这样奢华下去,百姓岂不要遭殃吗?”事实果真证明箕子明察秋毫,料事如神。对他的劝阻,纣王一句也不愿听,反而认为这是故意跟自己过不去,于是把他削职罢官,披枷带锁,充为贱奴。
武王不仅解放了箕子,还亲自向他请教关于治国的道理。箕子向周武王陈述了“天地之大法”,也就是帝王统治天下的九条政治经济原则,现在还保存在《尚书·洪范》中。武王请箕子帮助协理国事,箕子不肯,反倒带领一批商朝遗民,渡海东行,来到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这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芳草鲜美。每天早上太阳从东方海里升起来,光芒万丈,灿烂鲜明,他们就给这片土地取名“朝鲜”。定居的地方土地平旷,就称为“平壤”。周武王知道后,就派人去封箕子为朝鲜国君。箕子一行也曾返国观光,朝拜周朝。他们看到曾经繁华无比的纣都变成了一片绿油油的麦田,伤心地流下了眼泪。至今,在朝鲜牡丹峰上还有一座箕子墓,成为著名的古迹。
周武王为了安定商朝的臣民,在商的先祖成汤的宗庙里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表达了对商祖的无比崇敬的心情。同时,武王把有功的臣下和子弟分封到全国各地,一方面可以监视各地不服的殷商叛民,一方面也可以散布传播周民族的文化。由于周武王采取了这一系列安定人心、恢复秩序的政策,周朝势力很快达到了全国各地,比商朝的疆域还要大。一个新兴的周王朝欣欣向荣地发展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