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 本书结构与章节要点
气候变化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影响人类发展的重要环境问题。气候变化引发的环境灾害正在对人类的社会经济生活产生广泛而持续的影响。特别是很大程度上依赖环境与资源的农业和农村生计,遭受气候变化的威胁更为严重。本书通过六个云南农村和一个陕西农村的案例调查,研究分析了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作物变化、水资源短缺、农村生计安全风险增加、迁移类型改变等方面如何对妇女和男性产生不同的影响以及两性应对气候变化不同的能力建设需求。本书专门讨论了在缓解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框架内加强社会性别敏感性的必要性和建议。
本书分为三编。第一编是背景研究,包括三章。第一章回顾有关社会性别、气候变化与妇女适应性关系的文献,涉及气候变化与两性差异、气候变化对妇女的影响以及妇女应对气候变化,在回顾和评述相关研究后,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做了概括,并针对未来研究提出具体建议。第二章通过评估目前正在进行的相关研究和已有的政策文件,综述了与气候变化影响有关的重要社会性别问题,特别是对妇女的影响和妇女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分析了几个关键的对妇女产生影响的领域。这些领域不仅是妇女生计依赖的领域,而且是严重受到气候变化威胁的领域。最后研究提出并讨论了气候变化的社会性别影响分析的几个关键要素: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社会性别分工的再研究;妇女对生计资源拥有的权力的研究;对更广阔的社会、经济以及环境变迁的趋势的研究。这些要素的研究对了解气候变化带来的社会性别问题,以及在不同层面制定适应性政策都具有普遍的意义。第三章是对怒江-澜沧江流域极具代表性的云南省65个村庄1950户农户进行脆弱性评估调查的成果。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两性对气候变化的感知和认知有差异。以这些数据为基础,第三章从社会性别的角度分析了气候变化对男女两性的不同影响,及社区中不同性别的人的适应措施,最后给出了政策建议。
第二编的研究主题是水资源与农村生计和社会性别。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水资源短缺是农村生计和农村家庭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特别是妇女,由于照顾家庭的再生产角色的要求,获取水资源对于她们维持农业生产和家庭日常生活都是至关重要的。第二编包括第四、五、六、七章。第四章以2009年秋季至2012年云南省遭受百年未遇的干旱为背景,选择云南省保山地区不同海拔的两个村庄开展研究,通过运用社会性别分析的相关研究方法,评估了男性和女性在面对干旱和气候变化,及其带来的水资源短缺困境时的不同看法,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不同性别的人在农业生产和家庭用水方面采取的差异化干旱应对措施,分析了两性在家庭和社区层面应对水资源短缺困境采取的不同策略。研究发现,政府鼓励或提倡的适应性策略可能并不太符合妇女的优先需要,而且可能无法使妇女在水管理方面的贡献得到应有的回报,反而会进一步加剧农村妇女在公共事务中的边缘化。第五章讨论水资源紧张与妇女的生计安全问题。研究证实了干旱加剧了水资源短缺导致妇女的劳动量增加,并且进一步导致妇女劳动力短缺。水资源紧张、劳动力短缺、农业产量减少、贫困等因素相互叠加,增加了妇女保障家庭粮食安全和维持生计的压力和风险。研究还发现,水资源的利用与管理的机制性问题是制约妇女对水资源的可及性的主要因素。尽管中国在减缓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在农村地区仍然缺乏适应气候变化的策略和行动,特别是缺少对妇女的脆弱性和适应性的认识。第六章针对妇女的脆弱性和适应性,基于在陕西省七个县开展的相关调查,分析了在农业和农村生计方面气候变化对妇女的影响以及妇女适应气候变化所面临的挑战。案例加深了我们对气候变化和社会性别之间关联性的理解,特别是这种变化对中国农村地区妇女的农业生计的影响。研究发现,农作物减产或歉收导致妇女失去农业收入。研究者认为,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可能会由于失去她们自己的收入而受到负面的影响。研究发现,妇女正在改变她们的农业生产活动,比如引进抗旱作物品种,修建水利工程,套种、间种,等等。研究者提出了有助于制定农村妇女适应气候变化策略的政策方面的建议:在社区层面建立气候信息系统,改善社区层面的灾害管理,以及加强妇女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等等。第七章选择了云南大理有3000年农耕历史的剑川县两个村庄开展调研。研究显示,由于气候变化,无论坝区还是山区都缺水,严重地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妇女要付出更多的劳动去取水抗旱。研究揭示了种植业结构的改变和社区的善治是非常重要的适应气候变化的策略,其中,妇女承担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她们的能动性对社区和家庭的适应性有重要的贡献。研究建议当地政府增强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及社区治理能力,以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
第三编的研究主题是社会性别、气候变化与人口迁移,包括三章。第八章从社会性别的角度回顾了气候变化政策与农村劳动力迁移政策,通过相关政策回顾发现中国有关气候变化的政策文件是与节能减排及生态环境建设紧密相联,与国际气候议题相关,但是将气候变化、人口迁移以及社会性别三方面的议题统一在一起的国家政策文件还没有出台。第九章尝试比较外出务工和非外出务工两类家庭应对干旱的措施。调查发现,外出务工家庭带回来的汇款对应对干旱有积极的作用,但汇款往往不是直接用于应对干旱。妇女和男性对于应对干旱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第十章专门讨论相对于没有外出打工经历的女性来说,有打工经历的女性是否具有更强的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与更多的资源。妇女应对干旱和缺水的策略十分有限,且这些策略都集中在个人及家庭层面,普遍缺乏社区成员之间的相互支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