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0章 文章太守
[“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
鸡尺溪头风浪晚,雾重烟轻,不见来时伴。隐隐歌声归棹远,离愁引著江南岸。”
一阵轻柔婉转的歌声,飘在烟水蒙蒙的湖面上。歌声发自一艘小船之中,船里五个少女和歌嘻笑,荡舟采莲。她们唱的曲子是北宋大词人欧阳修所作的“蝶恋花”词,写的正是越女莲的情景,虽只寥六十字,但季节、时辰、所在、景物以及越女的容貌、衣著、首饰、心情,无一不描绘得历历如见,下半阕更是写景中有叙事,叙事中挟抒情,自近而远,馀意不荆。欧阳修在江南为官日久,吴山越水,柔情密意,尽皆融入长短句中。宋人不论达官贵人,或是里巷小民,无不以唱词为乐,是以柳永新词一出,有井水处皆歌,而江南春岸折柳,秋湖采莲,随伴的往往便是欧词。
时当南宋理宗年间,地处嘉兴南湖。节近中秋,荷叶渐残,莲肉饱实。这一阵歌声传入湖边一个道姑耳中。她在一排柳树下悄立已久,晚风拂动她杏黄色道袍的下摆,拂动她颈中所插拂尘的万缕柔丝,心头思潮起伏,当真亦是“芳心只共丝争乱”。只听得歌声渐渐远去,唱的是欧阳修另一首“蝶恋花”词,一阵风吹来,隐隐送来两句:“风月无情人暗换,旧游如梦空肠断……”歌声甫歇,便是一阵格格娇笑。
那道姑一声长叹,提起左手,瞧著染满了鲜血的手掌,喃喃自语:“那又有甚麽好笑?小妮子只是瞎唱,浑不解词中相思之苦、惆怅之意。”
……]
将这发生在南宋理宗年间的一段江湖侠义故事的开场一幕引来,却是要说这船里五个少女所唱之词的作者——北宋(1007—1072)的一位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当然以文学成就最高——唐宋八大家之一(这位“奖引后进,举贤荐才”(1)堪比伯乐),又以文章诗词冠满天下的“文林盟主”“文章太守”欧阳修。这就无怪乎金庸大侠会将他的这部《神雕侠侣》的首章引用欧阳修的诗词命名为“风月无情”。可是我们这些“侠迷”们大概对这《神雕侠侣》的开篇欧阳修的诗词没有怎样的印象,倒是对那西毒欧阳锋的“蛤蟆宝”印象颇深。所以我总荒谬地觉得在欧阳世家中有四侠:文侠欧阳修、书侠欧阳询、艺侠欧阳奋强和这毒侠欧阳锋(2)。直到后来听了欧阳修在《文忠公谱图序》中的自述,才晓得“欧阳氏出夏禹之苗裔。自帝少康封庶子于会稽,使守禹祀,传二十余世至允常子曰勾践。是为越王。勾践卒,子王口与位。传五世至王无疆,为楚威王所灭。其诸族子孙分立于江南海上,受封于楚为欧阳亭候。亭在今湖州乌程欧余山之阳,子孙遂以为氏……”
欧阳修还在书中自称本姓黄,因祖父欧阳偃年幼时姓黄,曾祖父便是后唐状元黄仁颖。后来欧阳偃因家贫无力攻书,遂赘居福建晋江潘湖欧厝的舅父欧阳郴家为养子,才改姓欧阳。也就是说大名鼎鼎的欧阳修是后唐状元黄仁颖的嫡系曾孙!这么说来黄修倒与那东邪黄药师一个姓儿了。闲话少述,但说那烟水蒙蒙的湖面采莲小船上传来的欧阳修这阕“风月无情人暗换,旧游如梦空肠断。”让那湖边站着的杀人不眨眼的道姑——女魔头赤练仙子李莫愁,动了相思之苦、惆怅之意,可算是一语惊心的上乘之作了。
而今忆诗人看着这阕词,想到的却是当日那“独倚阑干心绪乱,芳草芊绵,尚忆江南岸”(3)的诗人,早已在“风月无情人暗换”的千年轮回中消隐无踪,只能从他的诗词文章中寻一丝岁月遥远的记忆,当真亦是“旧游如梦空肠断”了!
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六月,颖州的天气格外新鲜清爽,大概只因了那“天容水色西湖好”,才使得“云物俱鲜”。
一辆马车驶进了城门,街上的百姓熙熙攘攘各自忙碌着,没有人注意到这车上的人,只见他用那苍老折皱的手轻轻挑起车帘,车内坐着两人,这掀帘的正是一位老人,他看上去很憔悴,华白的鬓发,疲倦的目光,一副老病羸弱心力疲惫不堪的样子。他轻轻地叹道:“又回来了,又回来了。”仿佛是旧梦重游,又似旧游如梦。恍然间他觉得此时正如二十年前那样是乘坐着朱轮车,身边跟着侍从的颖州知府。想到人世的沧桑、历尽宦海浮沉,屡次受人抵毁,从被贬谪外郡到重新起用、历任要职(担任过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高级军政、行政职务),到再度受黜,晚年以太子少师职致仕,终于又回到了这里。这其中的“月白风清”、“忧患凋零”的人生况味,大概只有自己品味得真。看着这曾经走过的街道,如今真是故地重游了,饶是如此,反而觉得这里处处新鲜,无人所识了。
他放下车帘,好像是对坐在身旁的夫人说,却更像是在自言自语:“富贵浮云啊,俯仰流年已是二十春。归来恰似辽东鹤,城郭人民,触目皆新,谁还识得当年旧主人?”
“老爷,你还是未放下胸中之怨啊,既然‘富贵浮云’,又何须悲凉这‘无人相识’?过几天正是你六十五岁大寿,到时让他们四子好好的为你庆祝庆祝。这么多年来,终于能过个舒心的日子了,咱们以后也再不用离开这颖州四处颠离了。”薛氏说完,眼睛有些湿润,她忙转过脸去看车窗外。
欧阳修看着薛氏,她的眼角也有些皱纹了,当年她嫁给自己时才二十岁,那个爱弹琴,通诗书的机灵敏捷的小丫头,一晃也是中年人了。他们相濡以沫的这三十年来,她跟着自己无怨无悔的南北飘零,默默地侍奉老母,操持家务。对自己更是通情达理,情真意切。若不是因为有她的信任和支持,在被蒋之奇诬陷为“帷薄不修”,“私从子妇”时,他真的感觉有口难辩,无脸面世了。当时妻子薛氏站出来痛骂她的堂弟薛宗孺等人卑鄙无耻,诋毁忠良。那日查出薛宗孺与贪官崔痒互相勾结,贪赂受贿。薛宗孺狼狈不堪地跑来求他,他记得当时薛宗孺跪在地上哀求道:“姐夫,求您出面讲个情,小弟便能赦免无罪,您的大恩大德,小弟将铭记终生,从此做牛做马为您效劳……”他却冷笑拂袖而去,他想这薛宗孺是罪有应得,自己身为宰官不仅不能为之求情,反而要力促一查到底,以肃朝风。后来薛宗孺依法被罢了官。当时也已料到凭那厮的奸诈无赖,定会来报复他,但他万万没有想到他会以这等卑劣的手段,肆意地捏造、到处散布流言蜚语来污辱他与儿媳吴氏有染。更没有想到他推荐的御史蒋之奇在“濮议之争”因附议他,后遭到反对派的嘲弄,却不分是非地要与自己划清界线,故听到传言便急忙上疏说他“私从子妇,荒淫无道。”他们知道他为官清正廉明,内直外方,刚正不阿,想从政治上下手不易,便几次三番从他的生活中下手,来污蔑他的为人,败坏他的名声,以达到报复的目的。这又让他想起早年那件被诋受辱之事:那年范仲淹直言批评宰相吕夷简等人的政治错误,却被加以“越职言事,离间群臣,引用朋党”之罪,贬职江西饶州。他明知范仲淹无罪,却被贬职,心里气愤不过,最可恨的是那高司谏,因为朝廷规定不是谏官不得越职论事,当时高若讷为司谏掌握着政治说话权,不但不出来说句公道话,反而落井下石,生怕得罪了宰相吕夷简,故意背地里与吕党人非议范仲淹为人。于是他写了一封《与高司谏书》,信中痛骂高若讷的为人卑鄙无耻,揭露他趋炎附势伪君子的丑恶面目。高若讷记恨在心,便四下与吕党人勾结伺机报复他。只因为他那外甥女张氏,从小丧父寄养在他家里,他对其犹如自家女儿一般看待,长大后,他便做主将其嫁给了他的堂侄欧阳晟。没想到张甥竟与欧阳晟的男仆私通。本来这伤风败俗的事,自家处理一下也就是了。没承想那起小人正好抓住了机会,暗中捣鬼将张氏告到了开封府,然后肆意地大做文章,想方设法地要将他牵连进去。最后竟然扬言是他与外甥女张氏关系暧昧,闹到了皇帝那里,他们竟然拿出了证据,说他曾用了张氏父亲为女儿留下的遗产购买良田等,两人关系暧昧,定以“帷薄不修”之罪。又因为高若讷将他写的那封信上交给了仁宗,说他与范仲淹朋党营私,因此他当官不到三年便被贬到了滁州……
这些记忆真的让他愤恨无言,你不是清正廉洁吗?好!别人就让你一臭到底,身败名裂。尽管后来神宗亲为他辨明诬枉,在朝堂上狠狠训斥那伙小人:“空造之语,丑诋近列。”并将蒋之奇一干人罢官处置,然后还亲笔写信抚慰他。但这晚年的退隐,真的不是功成名就的风光而退,却是被人弄得声名狼藉身心疲惫而退。只因为自己这心正口直,得罪的人太多了,才弄得自己三番五次地被贬被诋。如今还有那王安石,他曾经是自己的学生,可偏偏地又与自己政见不和,上疏来弹劾他。他只能身心俱伤的退隐,他再也不想在那宦海的旋涡中沉浮了,想着自己这宦海生涯,又想到他的好友梅尧臣、苏舜钦、蔡襄相继辞世,不禁使他悲从中生,感慨难言,胸中跌宕难平。感觉心间像有一块巨石压着一般胸闷气短,口干舌躁的难忍。他喘着气用手捶胸。薛氏赶紧取出药来,帮他服下了道:“你这消渴疾又犯了,唉!……”
此时,马车停了下来,但见长子欧阳发,次子欧阳奕,三子欧阳棐,四子欧阳辩已在此处恭候多时,他看着眼前的众子感觉很欣慰,心情也逐渐好了起来,一家人浩浩荡荡,其乐融融地向阜阳城西驶去,大概出城二、三里处,马车终于在西湖旁边驻足,只见临湖一座清静幽雅的宅院,建筑别致,风景恬美。薛氏道:“老爷,到家了!”
他们下得车来,此时残霞夕照在西湖上,十顷波平,烟雨微微,飞絮蒙蒙,莲芰香清。他不觉沉醉道:“西湖,岂是一个好字了得!”
此间隐隐地从远处的画船里传来了清柔婉转的歌声,细听却仿佛是他以前写的词“风月无情人暗换,旧游如梦空肠断……”他不禁感叹:老去光阴速可惊。如今已是鬓华全改心无改。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
后来欧阳修便在这里写下了那在艺术上颇具特色的《采桑子》十三首(4),其中十首,皆以“西湖好”为首句。从不同角度,不同时间描绘了西湖的美,将西湖的全貌“画”了下来。以平淡清旷的笔调,反映出了他晚年生活的详和。
次年他与儿子们一起编撰的《居士集》告成,完成了他人生最后一部著作。此时他有《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棋一局,可供消遣;常置酒一壶,自己一个老翁独自品酌。故改醉翁号而为六一居士,并将他的居所命名为“六一堂”。
熙宁五年(1072)闰七月二十三日,这是个应该记住的日子,我们的“文章太守”,一代文学宗师——欧阳修,字永叔,在颖州西湖边他的“六一堂”里逝世,享年66岁。神宗皇帝听到讣音,罢朝一日以致哀祭,赠太子太师,谥曰文忠。
欧阳文忠公葬在河南新郑县,旌贤乡刘村,从此那个村庄改名为欧阳寺村。
注释:
(1):唐宋散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及两子苏轼、苏辙。其中六位:王安石、曾巩、苏洵父子皆出于欧阳修门下蒙他荐赏而成名。
(2):这里顺便给“老毒物”欧阳峰平反一下冤案,他在《神雕侠侣》中收孤儿杨过为义子,此举已算得上侠义之举,故称其为毒侠,而非毒怪、毒物等。
(3):《蝶恋花》:
画阁归来春又晚,燕子双飞,柳软桃花浅。细雨满天风满院,愁眉敛尽无人见。
独倚阑干心绪乱,芳草芊绵,尚忆江南岸。风月无情人暗换,旧游如梦空肠断。
(4):采桑子十三首
一、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二、春深雨过西湖好,百卉争妍。蝶乱蜂喧,晴日催花暖欲然。
兰桡画舸悠悠去,疑是神仙。返照波间,水阔风高扬管弦。
三、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盏催传,稳泛平波任醉眠。
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留连,疑是湖中别有天。
四、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拢,双燕归来细雨中。
五、何人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飞盖相追,贪向花间醉玉卮。
谁知闲凭阑干处,芳草斜晖,水远烟微,一点沧洲白鹭飞。
六、清明上已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七、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八、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九、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十、平生为爱西湖好,来拥朱轮,富贵浮云,俯仰流年二十春。
归来恰似辽东鹤,城郭人民,触目皆新,谁识当年旧主人。
十一、画楼钟动君休唱,往事无踪,聚散勿勿,今日欢娱几客同。
去年绿鬓今年白,不觉衰容,明月清风,把酒何人忆谢公。
十二、十年一别流光速,白首相逢,莫话衰翁,但斗尊前语笑同。
劝君满酌君须醉,尽日从容,画牵风,即去朝天沃舜聪。
十三、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忧患凋零,老去光阴速可惊。
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