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选秀还是晋升:内部招聘管理
引文
这次内部招聘,全集团报名的总共3人,法务部一人、业务部门一人和小韩。经过6位面试官认真筛选,加上小韩的实力,他最后脱颖而出。结果出来的第二天,小韩找黄总谈心,说自己要辞职。黄总很不理解,刚应聘好工作成功,怎么突然要离职?小韩说金总不放,不在异动单上签字。于是黄总亲自找到金总谈这件事情,希望金总考虑集团需求和小韩的发展,同意这件事情。金总激动地说:“不可能。小韩是部门重要人员,如果离开对本部门影响较大。对集团来说,新部门可以成长慢点,但老部门不能垮台。而且,如果每个人都不跟我沟通就跳到别的部门,那外人怎么看我?领导无方还是发展无望?以后我的部门怎么发展?要想小韩离开也可以,首先给我招聘到补位人员并培训新人到能正常工作,然后小韩离职,再从外界应聘。”听完这个,小韩直接选择了离职,离开了DV集团。
内部招聘的工作一般只存在于大公司,主要原因是小公司一人一岗,岗位间重叠替换性弱;而在大公司,有很多的部门、同类型岗位或相似岗位,人力资源就要开展内部招聘工作。内部招聘与外部招聘不同,比如外部招聘需要更多地考虑渠道,以及对人员的测评;而对于内部招聘,重点则不是这些,更多的是注意一些成熟条件和工作技巧。
DV集团内部招聘原来人力资源部门没有介入,如果有缺岗现象,用人部门负责人就会在内部物色人选,然后私下谈话,虽然他的岗位填补上了,但与另一位领导的关系渐渐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其实这样的情况说明企业还处在内部招聘的前期,条件还不成熟,如果推行,不仅招不到人才,而且会把人才毁掉,部门间的关系也会加速恶化。
刚进DV集团的时候我就赶上了一件事,集团成立总裁办,新任黄总看中了某部门的小韩。小韩在DV集团工作了10多年,对各个流程、环节、业务工作相当熟悉,用来做各部门间协调和重点工作督导,最合适不过;更重要的是要想总裁办迅速开展工作,必须内部招聘,因为集团产业链长,公司多,新人熟悉需要1年以上,更不要说工作了。小韩长期待在这个部门,也有想换工作的想法,看到总裁办新成立,他对这个集团最有诱惑的部门充满了期待,于是他参加了内部招聘。需要交代的是,当时小韩的领导金总年龄偏大,性格倔犟,思想保守,爱面子。
这次内部招聘,全集团报名的总共3人,法务部一人、业务部门一人和小韩。经过6位面试官认真筛选,加上小韩的实力,他最后脱颖而出。结果出来的第二天,小韩找黄总谈心,说自己要辞职。黄总很不理解,刚应聘好工作成功,怎么突然要离职?小韩说金总不放,不在异动单上签字。于是黄总亲自找到金总谈这件事情,希望金总考虑集团需求和小韩的发展,同意这件事情。金总激动地说:“不可能。小韩是部门重要人员,如果离开对本部门影响较大。对集团来说,新部门可以成长慢点,但老部门不能垮台。而且,如果每个人都不跟我沟通就跳到别的部门,那外人怎么看我?领导无方还是发展无望?以后我的部门怎么发展?要想小韩离开也可以,首先给我招聘到补位人员并培训新人到能正常工作,然后小韩离职,再从外界应聘。”听完这个,小韩直接选择了离职,离开了DV集团。
这次之后人力资源部进行总结,得出了几点经验教训:
① 人力资源在内部招聘正式开始前,必须有两个以上意向人员(或报名人员),避免无人应聘,冷场;
② 对各部门负责人进行培训贯宣,改变思想;
③ 所有报名参加面试者必须做通老领导思想工作,经允许后方可报名;
④ 无梯队建设和替代人选不能进行内部招聘。
其实上面的故事在很多公司都会发生,甚至有更多的内容,比如小韩应聘成功,则将来难以面对老领导和同事,工作配合难处理;小韩应聘不成功,对自己的信心将会是很大的打击,领导和同事会冷嘲热讽,使其一蹶不振。产生这些现象的因素很多,我们需要详细了解做内部招聘的真正原因和目的,以及内部招聘的优缺点。
一、内部招聘的真正原因和目的
❑ 由于行业、公司、岗位的特性,外部人才需要长期适应才能够胜任。
❑ 打通内部晋升通道,有效开展员工职业发展,建立人才梯队。
❑ 内部人员满足岗位要求,且有多名人选。
❑ 涉及资金、配方等需要内部人士掌握的岗位。
❑ 人员晋升过程中多人竞争一个岗位时为了体现公平。
❑ 良好的晋升机制和员工发展通道本身也是吸引外部人才的必要环境。
❑ 内部的薪酬绩效体系、企业文化难以招到外部人士。
二、内部招聘的优缺点
缺点:
❑ 人才选择范围小,单一内部招聘有可能导致岗位长期空缺,进而影响工作、经营;
❑ 由于相互之间存在多种关系,难以公平地面对应聘者,大家有种先入为主的习惯;
❑ 长期、单一地进行内部招聘,容易形成小群体、帮派关系,增加管理难度;
❑ 对内部员工造成影响,特别是落选的员工会自卑,甚至导致流失;入选的员工会有自负情绪,止步不前;
❑ 不利于吸引外部人才,导致组织固步自封,难以发展;
❑ 影响组织在公众中的形象,更不利于招到外部员工;
❑ 如果没有人将会浪费外部招聘机会。
优点:
❑ 招聘成本较小,减少了各类招聘费用、新人适应期工资费用和企业绩效的损失;
❑ 招聘速度快,减少了发布和等待、初次筛选的时间;
❑ 人才适应快,减少了与同事、领导的磨合期和对业务知识、流程的熟悉期;
❑ 不易流失,一般员工对外比较和岗位间竞争的机会较少;
❑ 提高招聘成功率,对内部人员了解较多,容易把握;
❑ 搞好晋升通道,激励员工上进,让员工看到更好的平台,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三、内部招聘开展的几个条件
❑ 公司有多个重复或相关岗位,为知识能力替代进而岗位替代提供可能性。
❑ 公司较大,人员较多,管理层级较多,有合适和足够的岗位供竞聘。
❑ 老板和管理者管理意识要认同。
❑ 从制度上给予支持,对应聘者进行保障。
❑ 企业文化和氛围较好,有竞争意识和活力。
❑ 人力资源在做或已经做好人才梯队建设的前期工作。
❑ 人力资源负责人特别是招聘经理有经验和足够的把控力。
四、内部招聘的流程
在说明内部招聘流程之前,需要按照上面开展内部招聘的几个先决条件进行工作,等上面的条件都满足了才能开始内部招聘。
当一个岗位空缺后,我们首先就想到了公司内部招聘,其次想到的是谁能满足,不满足就开始外部招聘。等我们发现有满足的人时,就开始私下动员和摸底,保证符合内部招聘要求,然后开始发布招聘信息,尽可能让每一个人员都看到。当然招聘信息和报名信息一定要清晰,保证让看到的每个人都看懂、会做。在等待报名的同时,准备面试环节,包括面试形式、竞聘流程、面试裁判的选择、面试内容或演讲内容的公布、评分依据的制定。然后开始实施竞聘,计算出结果并公示。公示结果后进行原有工作的交接,以及新岗位的报到和培训。至此内部招聘流程结束。整个流程如图2-4-1所示。

图2-4-1 内部招聘流程
五、几个关键点
一定要建立好的制度、晋升流程和企业文化,避免老上级的不支持,让失败员工回不去,毁了员工。
做好每一个参与内部招聘的员工的思想工作,防止应聘成功后的自负和失败后的一蹶不振。
留意结束后成功者对当时竞争者的打击报复,失败者对成功者的不支持和刁难,以及同事对失败者的嘲讽和小看。
在选择候选人时要防止内部关系安插,一定要公平竞争,严格按照招聘流程进行资格筛选,层层选拔。
避免拆东墙补西墙(包括连带晋升),这个岗位招到了,而另一个岗位空缺,导致两个甚至多个工作停顿;更要防止联动晋升,一级一级地去补位,导致多个岗位胜任力不够,拔苗助长。
对于几个地方都有工作的公司,考虑异地调动成本比外部招聘是高还是低,因为异地调动会增加区域工资差、更多的旅途费用等。
内部招聘更多的是晋升,需要对新人进行更多的培训以达到新岗位要求,而且这些培训都用来弥补外部人才的新思想、新思路、新科技的缺失,培训难度系数较大。
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在晋升制度、内部招聘制度上考虑周全,避免一些不公平现象,否则内部应聘人员的晋升积极性会被打破,比如对年龄、学历特别是司龄的限制。
保证有多个人选择,如果只有一个,不如晋升,否则就会产生“内定”和“流产”的不良影响,那还不如外部招聘。关于这一点,有时需要我们人力资源“无耻”地进行内部鼓动和安排。
小结
外部招聘和内部招聘是根据人才是否在公司而人为划分的两种招聘模式,其实这两种招聘模式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很多岗位甚至适合内外部混合招聘,这样能中和两者的部分优缺点,也是将来大型公司主要的招聘形式。如何选择内外部招聘模式,需要各位招聘经理根据这两节的内容,结合自己公司、岗位特点进行选择(一般为先考虑内部后考虑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