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再创造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关于中国哲学走向世界之路径的几点思考

傅永军

(山东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一 关于中国哲学

为了澄清问题的论域和前见,有必要首先对何为笔者所理解的中国哲学作出说明。

自明代以来,西学东渐与东学西传的双向互动已有了四百余年历史。这期间,单就哲学来说,主要是西学东渐的历史。包括两个相互关联的过程:一是西方哲学在中国的传播以及西方哲学的汉语化过程,二是中国哲学接受西方哲学改造,中国哲学西方式学术化过程。这个过程主要表现为用西方哲学范式、概念和方法重构中国传统哲学。中国大陆独特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过程,包括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实际上也有效地融合在上述两个过程之中,成为当代中国哲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尽管它在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中起着意识形态指导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今日在中国,中西哲学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从古到今,西方哲学的各个流派、各类思想大家的哲学慧识都是当代中国哲学的对话伙伴,并以自己的独特视域、问题意识和研究方法为中国哲学工作者发展中国当代哲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他山之石。而另一方面,这些流派和思想也在与中国哲学的诸流派、诸思想传统的相互激荡中走向融合,逐渐被中国化。就此而言,我同意郭齐勇教授的如下观点,“今天,但凡用汉语撰写的西方哲学介绍及西方哲学原典的汉译,也已经不完全是原来意义上的西方哲学了。西方哲学的翻译与研究、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用语的比较、西方思维方式的吸收与批判、西方哲学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和中国的哲学创新等,都是广义的中国哲学的题中应有之义。”(郭齐勇:“建构中国哲学方法论的反思”, 《学术月刊》,2007年第3期)由此推而言之,我们今日所说的中国哲学,决不能作狭隘理解。中国哲学在今天的表达应该具有现代意识,决不能理解为文献式的,或者纯粹古典形态的。今日之中国哲学,它的资源是中国的,但很多问题,包括很多研究方法、概念的表述等,却都是现代的、全球的。我所说的要走向世界的中国哲学,指的就是这种广义的中国哲学,即在中西哲学融会、对话、交流中具备了全球性视野和现代问题意识的中国智慧,是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的传统及当代哲学和中国的外国哲学为基础与骨干并融贯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哲学思想体系。

二 中国哲学缺席世界的原因

中国哲学走向世界,是一个对于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的问题,它已经成为中国大多数哲学工作者的一种思想自觉,更是当代中国哲学工作者主体性意识高涨的一种表现,顺应了这个世纪中国哲学发展的历史使命。作为一名哲学工作者,我希望这种意识自觉和思想努力,不仅仅只具有思想的鼓动意义,而应该成为中国哲学共同体的一种自觉实践。让哲学说汉语,应该是一种见诸思想建构、概念提出、方法铸造、学派缔造的哲学工作者的行动。

但是,当我们如此认知处在当下的中国哲学工作者的思想慧命时,一个不言而喻的前提是,中国哲学还没能走向世界。从当下中国哲学的表现来看,至少有以下表征可以佐证我的观点:

第一,中国哲学依然是一种地方性知识。中国哲学特别愿意使用东方思维独特性来标示中国哲学的殊异性,从思想的表达到思想的论证,从概念的提炼到概念的使用。这种特色在肯认中国哲学主体性和殊异性同时,极容易自觉地将中国哲学与世界哲学隔绝开来,成为一种过于强调民族及地域视野而忽视思维方式普遍性的思想系统。

第二,中国哲学被看作是一种思想,而不被看作是一种严格的哲学,因为,从希腊产生的哲学是一种注重逻辑思维的论理智慧,而中国哲学在长期发展中有着明显的忽略逻辑思维之局限。通常说来,中国哲学系统中缺少argument(论证)和justification(证成)。中国哲学注重的实践智慧,而对注重说服和论证的理论智慧关注不够,其思想的提出与论辩缺乏哲学所要求的理性明晰,证成的理性要求也经常被中国哲学家所忽略。

第三,中国哲学依然浸淫在西方哲学话语系统之中,借用西方哲学的范式、概念、方法处理中国哲学问题,不仅缺少自己的问题意识,而且更缺少中国哲学独立地提出哲学问题和处理哲学问题的话语系统,特别缺少可以影响世界哲学走向,为世界哲学所接受的普遍性的哲学概念(范畴)系统及逻辑论证系统。

第四,中国哲学缺少原创性,哲学发展缺乏活力。在当今世界哲学领域,我们十分遗憾地看到,中国哲学既没有提出世界性的哲学问题,也没有产生出影响世界的伟大哲学思想和伟大的哲学家。

第五,中国哲学依然有着意识形态依赖症和意识形态恐惧症,哲学以真理为友只存在于民间私人之间类似秘密聚会式的思想交流之中,哲学真理缺少社会共享的基础、条件与可能,它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思想同盟者私下分享的秘密见解。

以上五点决定了中国哲学与世界其他哲学类型进行对话的能力不足,而对话能力的不足所造就的后果是,中国哲学在世界哲学舞台始终处于一种缺席状态。这种现实严重制约了中国哲学走向世界。也反向证明了中国哲学走向世界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关于这重要性和迫切性,怎样强调也不为过。据说,已故英国政治家撒切尔夫人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中国不会成为世界的超级大国,“因为中国没有那种用来推进自己权力,从而削弱我们西方国家的具有国际传染性的学术,今天中国出口是的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这段话应当引起每一位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深度反思。

三 中国哲学走向世界的路径选择

我们中国能否成为一个生产思想观念的大国?这就是中国哲学必须走向世界的价值和意义所在。那么,中国哲学如何走向世界?这自然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在这篇短文中,我无意对国内现有的观点做出评论,我的目的只在于阐发我本人初步形成的一点不成熟思考。

中国哲学如何走向世界,这个问题对于我来说,就是思考中国哲学走向世界的路径。我所思考的中国哲学走向世界的路径,主要有如下几点:

第一,中国哲学要走向世界,首要之点是,在研究视域上摆脱“民族主义”,走向世界主义,建构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的哲学系统,开展有国际交流性的学术研究,实现中国哲学与世界哲学之间的实质性有效对话,参与到世界哲学发展之中,直至用自己的原创性思想影响世界哲学的发展。

这个路径的选择与贯彻,主要是警示中国哲学界,要下决心彻底挣脱地方性知识的特殊性关切,不能以强调自己的“主体性”和“特殊性”而自闭在自说自话的哲学游戏之中。这种用特殊性来维护主体性的做法,看似有效,实则违背了哲学的基本精神,从而使得中国哲学陷入孤立自处的危险境地。我们知道,哲学问题是根本性和普遍性的,哲学的慧命和主要探索活动是对人们习以为常的各种信念、原则进行批判性的审查,培养人们的理性与自由精神,引导人们过一种经过慎思的生活。哲学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对宇宙与人生作出完整而根本的理解,探索我们处身其中的世界的存在奥秘,揭示出具有世界普遍意义的哲学问题,为人类的理性立法。所有民族的哲学必须针对上述问题发出自己的声音,才会在世界哲学之林博取可能的存身之地。因此,中国哲学要走向世界,就不能固守自己文化价值的独特性以及族群的生存样态与生存体验的差异,强调自己是一种有特殊的观念、问题、方法、进路的哲学类型,就像处身不同时空中的印度、中东、非洲的哲学类型那样,是一种特殊的,个别自我的哲学传统。中国哲学要走向世界,就必须放弃过度强调地方性知识的特殊性诉求,而学会对自己已有的传统和知识进行自我批判和反思,塑造国际化视野。也就是说,中国哲学走向世界应走出“自我”解释的狭隘路径,转向从人类共同发展的宽广视野来考虑与谋划,具有全球视野和思维普遍性的理念,对思考中国哲学的未来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第二,重新辩证理解“以西诠中”,以中国思想和概念改铸西方哲学话语系统,创造出既适合中国哲学的概念范畴和准则,又能将中国思想和概念带入世界,为世界所重视的哲学话语系统。

自西学东渐伊始,中国传统哲学首当其冲,接受西方哲学的改造。许多研究者注意到,中国哲学在西方文化冲击下,中国思想笼罩在西学范式之中,从概念范畴到体系方法大多西化,中国哲学实际上成为西化的“中国哲学”,或者说,借用中国哲学概念和范畴表达的“西方哲学”,背离了中国哲学的思想架构、内容和形式,失去了中国哲学独特的品格。实际上,中国哲学有自身的系统,中国哲学的“天”、“道”、“心”、“性”、“理”、“仁”等一系列的概念、范畴。这些概念、范畴在西方哲学系统中得不到透彻理解,它们只有在中国哲学自身系统中才能获得整全的诠释。而中国哲学所建构的天道及人伦秩序,也有着自身内在的理性根据和逻辑论证,其本体论、宇宙论和道德论内涵丰富,关涉人道、人性、人格等重要论题,是一种独特的哲学智慧。因此,在我们思考中国哲学如何走向世界这个问题上,必须注意挖掘中国哲学系统内蕴的话语表达系统,借此恢复中国哲学的自信,重塑中国哲学适合现代性要求的现代哲学话语系统。当然,这种理论自信的回归和哲学话语系统的建构,绝不是排外式的,更不是夜郎自大式的。它应当适应哲学的世界视野,在不断吸取其他处于优势地位的哲学之有价值、有用的优秀成果基础上,才能在对话和交流中,建构出为世界哲学所容纳的哲学话语系统。并且,也只有在世界主义和全球化视野构建中国哲学话语系统,才能形成一种具有普遍意义和价值的话语表达范式,获得一种由文化软实力支撑着的学术话语权力,在哲学对话中显示出受人尊重的话语能力,从一种“非话语源”哲学系统,演变成“话语源”哲学系统,让哲学真正说汉语。

第三,中国哲学要走向世界,必须将自己的视野由中国拓展至东方,再由东方拓展至全球,关注全球性问题,提出带有时代性和前瞻性的全球普遍关心的哲学问题。这是一种被称为真正智慧的哲学的本质性要求。

众所周知,哲学关怀的问题具有基础性、根本性、超越性,这种问题取向决定了一种真正的哲学思考必然不是暂时性的、局部性的,而是永恒的、全局性的,或者说,任何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都一定是全人类性的、全球性的、永恒而超越存在的。据此,可以推断,中国哲学的研究只有不再是简单地进行经典诠释和文本解读,而是将视野拓展至对全球性问题的关注,提出人类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倾力解决现时代可能遭遇到的心灵危机和精神困厄,塑造适合时代要求的价值系统,中国哲学才能成世界的。一句话,中国哲学的前景和未来发展,离不开对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类存在问题的关怀。

第四,从狭义的哲学方法论角度看,中国哲学要走向世界,必须在坚持自己方法论特色前提下,正视自己研究传统的缺欠,将西方哲学的逻辑分析引进中国哲学,与自己特有的研究传统实现有机结合,铸造出新的适合哲学本性的研究方法。

大体来说,中国哲学作为一种在语言、逻辑、认知等方面与西方哲学有着明显区别的爱智慧之学,有着自己关怀智慧的方式。一方面由于在主题上强调心性修养与天道体悟有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由于汉语自身特殊的符号系统以及言、象、意之间独特的耦合方式,中国哲学的argument(论证),主要以“象”为中介,是一种重视心性修养和悟觉的直观式体验思维,这种直观式体验思维是一种身心交感之“体悟”,与理性有着玄妙联系,可以越过逻辑分析直接领会天道或具象事物的本真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哲学是一种“知”、“感”、“悟”融贯一体的体验之知,感同身受,形、身、心、神交汇融合。

中国哲学方法的优点不可否认,但这种方法缺少哲学所要求的清晰的逻辑分析也不必讳言。而逻辑分析之于哲学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哲学本身就是讲道理的学问,而哲学讲的道理不仅要有经验实证,还需要逻辑分析式证明,甚至有时逻辑分析的力量远远超过经验证明。也就是说,“哲学首先是一项关于反思理性的事业,致力于透过现象看事物本质。它试图负责任地对待所有相关争论,澄清主要观念,仔细找出教义中的蕴含意义。”(M. Peterson, W. Hasker, B. Reichenbach, D. Basinger, Reason &Religious Belief: An Introduction to the Philosophy of Religion, New York/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3, p.11.)既然哲学的逻辑分析如此重要,中国哲学要走向世界就必须学会使用逻辑分析的方法,在自己擅长直观体悟思维基础上,让自己的逻辑分析也变得强大起来。那样,中国哲学就可以建立起自己独特的“叙说逻辑”,真正成为一种论辩的智慧和说理的学问。中国哲学走向世界而傲立于世界哲学之林,就会在不久的将来由一种理想变成为一种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