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营销:人人参与的营销力量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创意要非同凡想

每个人所想到的东西,不是创意。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倡导的是非同凡“想”(Think Different)。怎样才能有非凡的创意呢?必须要有不一样的思考过程。

大部分人都是采用逻辑思考(或者是垂直思考)的人,想事情一步一步循序渐进。逻辑思考就是在每一个过程中,把“错误”的东西排除,最后到达一个“正确”的结果。横向思考不需要程序和步骤,先想结果,然后想如何把这个结果制造出来。与逻辑思考的不同在于,横向思考把所有的“可能性”都列出来,从不排除任何一个,这样才能鼓励创意。

创意是可以培养出来的,只要多看、多听、多沟通互动。从书本、朋友那里或是在任何情况下吸收新知识,把有趣的东西写下来,有空拿出来看看,这个一点都不困难。

创意要跳出盒子,即所谓“跳出盒子的思维”(Out-of-the-Boxx Thinking),虽然离开了逻辑的框框,但是要达成的目标相同。

创意就是要颠覆常规思维,不讲逻辑,才能够创造出“哇”的效果!

创意案例 汉堡王:朋友贵还是面包贵

在facebook上有无数的营销案例,很多品牌喜欢在facebook上做营销,是因为这个平台能够真正做到深化关系,而且目标精准,浪费可以减少到最低。不过,讲到有创意的营销案例,绝不能遗漏这个违反facebook精神的个案。它所引起的口碑传播效应,即便在活动结束之后,还有一条长长的尾巴……

汉堡王(Burger King)的皇牌汉堡包,叫“王牌汉堡”(Whoppers),它的竞争对手就是麦当劳的“巨无霸”(BigMac)。在美国,麦当劳并不是一家独大的,虽然它的市场占有率最大,但是在某些地方,麦当劳的竞争力也比不上汉堡王。不过对于很多吃惯了垃圾食品的美国人来说,王牌汉堡是有它一定的吸引力的。

汉堡王在facebook上的营销活动,是一个名为“王牌的牺牲品”(Whoppers Sacrifice)的游戏,设置在汉堡王企业主页的一个应用程序里(见图2—5)。

游戏很简单,只要你删除你的10位好友,就可以免费获得一份王牌汉堡。不过,当你删除好友的时候,你的好友是会被通知的。信息是这样写的:“我为了一个免费的王牌汉堡,把你从我的好友名单中删除了!”

意思就是,参加游戏的人“卖友求包”——宁愿牺牲好友,也要得到一个免费的汉堡!被牺牲的人,可能会感到很疑惑:难道我是他最不好的好友吗?于是可能会报复,甚至会翻脸。

结果,数以万计的人删除了共234000位好友。在活动还有10天才结束的时候,facebook管理层跑出来把活动叫停了,理由是“删除好友”违反了facebook建立社交网络的精神。虽然如此,汉堡王已经成功达到营销目的了。共13000个博客网站报道过这个活动,在搜索器上有超过14万的帖子,当然还有大量的线上线下报道。

图2—5 汉堡王的营销活动页面

#案例点评#

这是一个反思维的创意,大家抱着只是玩玩的心理,朋友删除了还可以加回来,真正的好朋友是会理解的。在大量马甲和水军充斥的中国,这个游戏也许根本没有效呢!但是,问你一句真心话,你会“卖友求包”吗?

创意案例 床褥公司的招聘广告

丝涟床褥公司(Sealy)旗下的Sleepy’s品牌,从来没有投入大量的推广预算,去传播Sleepy’s床褥的特色,更不要说请明星、名人当他们的品牌大使。营销部想了一个办法,决定让普罗大众做他们的品牌代言人。他们用的是自己官方网站的一般招聘页面,再加上facebook上Sleepy’s的主页。

他们刊登了一个广告,聘请“打盹儿总监”(Snooze Director),这是一个兼职工作,时薪10美元,申请人必须能在白天随时随地都能沉睡,而且要在自己的博客、twitter和facebook上发表自己的睡觉感受以及Sleepy’s床褥带给他的感觉(见图2—6)。

图2—6 丝涟床褥公司的招聘页面

很明显,很多人都觉得自己是适合的人选,有舒适的床褥,还可以有工资,这份工作太好了。这个特别的点子,得到了大量转发和媒体关注,成为社会化媒体营销的一个经典案例,很多公司纷纷效法。

结果,超过1000人申请这份工作,每天都有人在不同的门店试睡,这样每天不足100美元的花费就换来每天超过1000次的口碑传播。

#案例点评#

这是颠覆创意的一个经典例子。假如只是投放广告告诉顾客,Sleepy’s床褥有什么好处,传播力度一定很有限。但是通过招聘“打盹儿总监”的创意,以非常低的“推广费用”,就能换取普罗大众的持续性口碑传播,这不能不说是打破传统思维的推广,既给了顾客一个惊喜,也让品牌的关注度大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