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我是何大清!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1章 四合院第一深情

正堂内,酒局还在继续。

何逹身前酒碗才刚刚见底,陪酒的秦长海便又为其续满,看来这秦家也忒热情好客了。

何逹平时也就一斤的量,但那是慢饮慢啄,而且喝得还不是高度数的散白。

为了赶下午四点的班车,不至于耽搁自己的事,何逹也只能作弊了——每次扬碗喝酒时,把碗里的酒收进系统驿站。

就这样喝到下午三点多,村长扛不住,被人扶回了家,秦家兄弟也好不到哪里去,一个倒在了桌上,一个倒在了桌底。

秦家两个妇人见到这一幕,自然少不了对两个酒鬼的埋怨。

见时候不早,何逹在秦家寻了根长棍,便挑起两个麻袋,要去村口大道上等车。

瞧何逹要走,秦母赶忙提着个竹篮,里面装着一些鸡蛋和腊鱼,让何逹带回去尝尝。

在“准丈母娘家”连吃带拿,何逹哪能愿意,连忙说自己要挑东西,空不出手。

“上车了,就放在车上,哪有什么不方便的。”说着,秦母向收拾碗筷的秦淮茹吩咐,“淮茹,你提着东西送一送何师傅!”

“唉!”秦淮茹答应了一声,擦了擦手,接过了母亲手里的竹篮。

两人结伴出门,穿过村子,都没有说话。

等出了秦家屯,见身后没人,何逹这才打破沉默,问道:“淮茹侄女,今儿怎么没看到你两个弟弟?”

秦淮茹低着头,答道:“我二弟读书住校,半个月才回来一次,三弟去奶奶那了,今天也不知道为何中午没回。”

“淮茹侄女,你今年多大了?”何逹又问。

秦淮茹红了脸,说道:“今年刚满十八!”

“刚满十八呀,正是花一样的年纪,找到了心仪的对象没?”

“没,还没有!”

见现在的秦淮茹说话,还带着娇羞,何逹用一副过来人的语气,说道:“婚姻大事要考虑很多,不能脑子一热,就不顾一切,那样的爱情只会存在于小说里。想当年,我媳妇嫁给我时,也是如你这般年纪,而那时,我还是一个穷小子,她跟了我,只能和我一起吃苦。”

秦淮茹现在还是一个天真浪漫,对爱情与婚姻充满向往的少女,听到何逹的这番语重心长,她也不知该如何接。

何逹也不在意秦淮茹是怎么想的,继续自顾自的说道:“现在我每每想起过去的一幕幕,总觉得万分对不起她,唉,人生最无奈的事,就是在无能为力的年纪遇到了最喜欢的人,却没办法呵护,而当自己功成名就了,那个人却早已离去。”

说完,何逹抬头45°角,故作惆怅。

听到这番话,秦淮茹对何逹心里的苦楚有些感同身受,想了想,她出声安慰道,“何叔,你别难过,何婶若是在天有灵,听到你这么说,也会欣慰的。”

“淮茹侄女,让你见笑了,我这可能是喝多了,只想找个人倾诉,平时我不是这样的。”何逹苦笑。

两人聊着,很快就到了村口的大道边,何逹放下两个麻袋,对秦淮茹道,“这天冷,你也不必再送了,赶紧回去吧!”

看着眼眶微红的何逹,秦淮茹好像对面前这个男人有了重新认识一般,刚刚在院子里,他猪哥般的看自己,可能是自己多想了,想不到这个男人背后还有这样的故事。

秦淮茹点了点头,将竹篮放在何逹脚下,说道:“何叔,那我就不送了,你自己路上小心。”

刚转身欲走,何逹又叫住了她。

“淮茹侄女,马上就要过年了,第一次见面,我也没带什么礼物,这十块钱你自个收着,过年时别忘了给自己买件新衣。”何逹从裤兜,实则是系统驿站里,掏出最后的家底,共三百来块,因最大面额是十块,因此看上去显得挺厚实。从其中拿出十块,不由分说,揣到了秦淮茹手里,借此还摸了摸秦淮茹的小手。

没想象的纤柔,应该是在家经常做家务的缘故,手上还有一些老茧,不过没关系,等嫁给了自己,再养一养,就能养好。

秦淮茹没关注到何逹的揩油,先是看到一沓钱,让她一呆,而后又看到手里的十块——从小到大,她自己还没拥有过这么一大笔钱呢。

“何叔,我怎么能收你的钱!”秦淮茹连忙拒绝。

何逹却道:“收着吧,这钱我也不光是给你,也是给我过去的遗憾,你若不收,我也不会要!”

听何逹都这么说了,秦淮茹只好收下,又道了声谢,便快步往回走。

走了大约两百米,秦淮茹忍不住回头看了看,只见何逹仍保持着45°望天的动作,想来又在感怀着什么吧。

何叔也是痴情人呀!秦淮茹心里想着,便加快了脚步。

等人影消失不见,何逹这才扭了扭脖子,装深沉可真不容易,但谁让他要打造四合院第一深情人设呢!

没人,车也没来,何逹把竹篮和两个麻袋收进驿站,沿着大道继续往前走。

计划中的第一步算是完成了,下个星期还要继续,从正面进攻可能会让目标产生逆反心理,看来要从目标的身边人下手。只要能搞定秦父秦母,秦叔秦婶,还有秦淮茹两个弟弟,自然会有人帮自己做说服工作。

何逹心中大定,回头又看了看,连汽车影子都没有见着,他只能继续腿着。

……

就在何逹为“娶媳妇大业”行动时,贾家的第二场相亲也开始了。

吸取了上一次相亲的教训,贾家这次没敢找条件好的,而是专门叮嘱媒婆,在城里找一个条件大差不差就行。

按照贾张氏的要求,张媒婆用心物色了一番,还真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在煤球厂上班的一赵姓姑娘。

赵姑娘家父亲因病,只能在家养着,赵母平时从军管会那里接些手工活,但收入微薄,赵姑娘还有一个弟弟,现在在上初中,成绩一般。

听说了赵家的条件,贾张氏觉得这赵姑娘好拿捏,遂同意今天下午安排贾东旭与赵姑娘见一面。

得知今天又有一场相亲,贾东旭还是老样子,准备找傻柱帮忙,却被贾张氏拦住。

“又不是相亲公举,找什么厨子,今天的相亲宴,妈来负责,东旭你还是好好想想过会和那姑娘说些什么,别傻愣愣和上一次一样一声不吭!”贾张氏提醒。

贾东旭也觉得上次相亲丢人,急忙答应:“妈,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