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0章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俊杰和一众亲戚踏上了求医之旅,带着乡亲们深深的祝福,他们来一路辗转,转了摩托车,三轮车,终于坐上了大巴,带着外婆来到了省人民医院。
一路上俊杰紧紧把外婆抱在怀里,当微风吹来的时候,俊杰赶紧把头巾给外婆戴上,生怕外婆着一点凉。
进了省人民医院的大门,外婆去了门诊,因为情况比较严重,医生给紧急安排了住院。
大姑姐二姑姐拿的拿铺盖,拎的拎洗漱用品。为了省钱,他们买了两个行军床,一个放在病房前,一个放在楼道里。
第一天,医生拿着听诊器来给外婆听了,安排了药物和抗生素输液。还安慰外婆:“你是个有福之人,肺结核能治好的。放宽心。”
护士扎针时,外婆枯瘦的手微微发颤,却仍对着紧张的俊杰扯出一抹微笑,那眼神仿佛在安慰俊杰,她要相信自己能好起来,因为她深爱着自己的丈夫和孩子。还有很多给他温暖的人。她用沙哑的声音颤抖着说:“不疼,别担心。“琥珀色的药液顺着透明输液管缓缓滴落,西药香混着消毒水的气味在病房弥漫开来。奔波一日的疲惫如潮水般奔涌涌来,外婆靠在洁白的枕头上,眼皮耷拉下来,沉沉睡去。俊杰把凉掉的药碗放在床头柜,刚掖好被角,转头就看见外婆已经陷入沉睡。她的呼吸轻浅绵长,仔细一看,青丝中间竟然多了几根白发,俊杰看着一阵莫名的心疼。掌心还紧紧攥着从家里带来的小围裙,围裙兜里还有一个艾草包,那是临行前张婶硬塞给她保平安的。病房里,只有输液管偶尔传来的滴答声,和亲戚们压低声音的交谈,在寂静中轻轻流淌。
第二天,医生安排抽血,因为这个病具有感染性。在抽血的时候医护人员和陪护全程佩戴口罩。俊杰做好防护措施寸步不离外婆。
第三天,由于大姑姐二姑姐的悉心照料,外婆脸上渐渐有了血色。大姑姐二姑姐脸上的笑容挂都挂不住,俊杰也被这种氛围深深地感染了。
医护人员私下里都说:“很多人一听说肺结核,连家里的人都避之不及,这家人反而很团结。除了自己的丈夫,连姑姐都来陪护,他们一定会越来越好。康复只是时间问题。”
一个星期以后,抽血化验结果良好,病毒不具有感染性,住院医生给外婆开了一些中药和西药之后,交待了他们用量用法和复查事宜之后。外婆终于出院了。
外婆面带红晕,气血十足。虽然回家的工具是一路大巴转三轮,三轮转摩托到了家。但今天回家似乎变得很快,一转眼就到了。真是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大姑姐二姑姐脸上洋溢着祝福的笑容商量着回家第一件事一定要给外婆炖只母鸡好好补补,庄稼人也拿不出更好的东西来了。
来到村口的时候,正好是放学。村里几个小孩书包还在背上摇晃,眼尖的几个孩子一看到摩托上的外婆时,蹦蹦跳跳,脚底生风,一溜烟跑到了家里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家里的大人:“凤娘娘回来了,人的气色好得很呢。”跑步声惊起了枝头的几只喜鹊。外婆刚到小院,院里就来满了人。有带土豆的、红豆的,新米的、母鸡的,腊肉的。庄稼人嘛,靠土地吃饭,土地里生产出来的好东西,都精挑细选地带来,凡事家里认为的好东西,多多少少都带来看望外婆。舅公公和外祖婆也来了。院子里好不热闹。一寨子的人,点点微光,终于照亮了外婆的康复之路。
月光照亮青瓦小屋,小院点亮了马灯,灯光和月光交相辉映,外婆望着院里攒动的人影,眼眶突然发烫。那些沾着汗水的心意沉甸甸地堆在脚边,让她想起初换病时咳的上气不接下气,咳的一声不倒一声,是村里人竭尽全力帮助她,这份恩情,此生难忘。土灶膛里跳动的火苗也是这般暖融融的。她下意识转身摸向墙角的蓝布围裙,指尖刚触到粗布边角,准备做点好菜招呼乡亲们,就被一双布满老年斑的手牢牢按住。
“使不得!“拄着拐杖的婆婆急得直跺脚,“孩子,你还没恢复好,好好坐着,别乱动。”银发随着动作微微发颤,“昨儿你大姑二姑从镇上捎信,我天不亮就宰了老母鸡,在后院忙活了整整一天!“话音未落,堂屋门“吱呀“推开,蒸腾的热气裹着红烧肉的香气扑面而来,小木桌上已摆满了酸菜豆米、草果炖鸡、粉蒸肉、麻辣小土豆,还准备了两斤苞谷酒,还有自家泡的刺梨酒,三张大圆桌在月光下泛着油亮的光。
“都上桌!都上桌!“外婆红着眼眶,拉着王婶布满裂口的手往桌边拽。外公佝偻着背,捧着粗陶茶壶挨个敬酒,浑浊的眼睛里盛满谢意:“多亏了各位帮衬......大恩不言谢“茶碗相碰的清脆声响里,有人悄悄抹了把脸,有人往外婆碗里夹着最肥美的鸡腿,还盛了一大碗鸡汤,笑声混着饭菜香飘出小院,惊起了树梢栖息的猫头鹰。
月光爬上斑驳的土墙,竹子的影子在微风下摇曳生资,将满院温情酿成浓浓的蜜。外婆望着杯中摇曳的茶影,忽然明白这一寨人的守望,原是山间最坚韧的藤蔓,在风雨里彼此缠绕,举众人之“火把”把每一份微小的善意,都织成照亮前路的光,那么光明,那么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