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史南方烽火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风波

凌州南方,一个废弃村庄里。

白章在油灯下,用士兵的盔缨沾着水浇好草木灰,把这些天的事情写了下来,每写一段他都会停笔想一想,油灯还在亮。

火苗一闪一闪,随后慢慢变大,很快点燃了草木灰,变成一个熊熊燃烧的火球。士兵砍断绳子,将火球投掷了出去。

火球把森县的城墙炸开了一个口子,森县位于凌州的南方,虽然相对于凌州中心宏阳来说没有那么坚固,但是由于这里是南方流域的一处要塞,来往的商人密密麻麻,又因为背靠原始森林,又有天然的屏障,再加上当地民风彪悍,所以管理很差,朱武一直想要将这里拿下来,作为之后发展的中心。

朱武下了决心,我也左右为难,所以最后答应了朱武,可不幸的是以王贵为首的一批富户,为了保住自己的根据地,拼死抵抗,尽管朱武攻破了年久失修的城门,但是很快,县令王贵散尽家财,又组织了一批敢死队,将朱武的部队赶了出去。

加上对地形的了解,使得朱武的进攻节节败退,钱凯战死一个多月了,本来是打算先打下一片地盘,可惜没有成功,士气反倒是更低了,看来,有些事情不能操之过急,战争快打完了,不知道楚国朝堂上会有什么反应。

“这里不对,不是赶出去了,是我被射伤肩膀,被士兵架出去了。”

朱武揉着胳膊,纠正到,白章犹豫了一下,抹掉了之前的话,朱武突然叫起来,他拍了一下一旁上药的孙信:“我说你轻点行不行。”

战争仍在焦灼,战场上的浓烟似乎弥漫到了楚国朝堂。

楚宪王听闻战争情况后,将大臣们召集在一起商议日后的战事,大臣们议论纷纷,最后分为左右两派,一派支持继续战斗,一派则反对,两方给出的理由也都让人难以拒绝,两方就在这朝堂上争论起来。

司马刘基出面言语道:“大王,我军作战已有月余,战果虽然丰硕,但消耗的粮钱已经不计其数,再打下去,即使取到了再大的战果,损失我们也是经不起的,何苦要为这蛮夷之地而耗费军力呢?”

这时相国胡中却站出来反对说:“刘大人,此言差矣,这虽是蛮夷之地,可一统江山一直就是我大楚历代先王的夙愿,况且前线的将士士气高昂,我军此时突然停滞,岂不是折损士气,白白浪费了大好的机会?”

刘基冷笑道:“胡大人身为贵族多年居于这殿堂之上,前线的事,怕有所不知,士兵们虽然士气高昂,可大军深入敌境,随时都有被敌人包围的危险,粮草也日渐不继,怕就怕再拖个二三月,等到我军粮草供应不足,到时就不知道是谁士气高低了。”

胡中:“司马大人,好小家子气呦,不管怎么说,一统天下,一直是楚国历代先王的夙愿,您虽贵为司马,可惜的是终究不是英雄后代,有时没有远见,也可以理解。”

刘基面色潮红,可也只能退了下去。

就在这时,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被两个童子慢慢的搀扶进来,一瞬间,刚才还争论不休的群臣们却在此时都安静了下来。

童子将他的药柜一同搬了进来,宪王亲自离座,将老人扶至座上,随后说:“国丈本在府中养病。如今被这样的小事惊动了,真是叨扰了。”

那老者笑着摆摆手,对王上行礼道:“国事无小事,如今朝臣们都议论纷纷,老朽呀,就过来喽。”

他接着说:“老朽以为,这打仗并非儿戏,将士们出征已久,劳苦功高,怕早已生出思乡之情,若再打下去,便是上逆天意,下违民心,不如命令士兵班师回朝,分封土地,招报安民,这样才是顺天之举呀。”

众人听到此话之后皆都不语,而宪王听闻后也是附和道:“国丈之言有理,但若是停止战事,许多善后工作尚未完善,容孤再想一想,过些日子再给诸位答案。”

群臣在归去的路上,胡中突然追上国丈说道:“国丈近几日一直在养病,今日特来想也是知晓国家情况,如今我军风头正盛,轻易放弃岂不是不浪费大好机会,况且我朝疾病已久,想国丈早已知晓如,今若能以战而缓解朝内纠葛,想应是件好事,还请国丈多多在王上前费言。”

老者缓缓转过头来说道:“我说胡大人啊,我这个老朽早就是坟中枯骨了,朝中之事繁多,你问我这个老东西,也没什么用,不如直接去问王上,我呀得回去进药喽,这太医早就嘱咐我说我这身子就好比是一座老房子,四梁八柱早就朽了,想凭几剂猛药维持,恐怕也不妥当,倒不如慢慢调理,这不我正要回去进药呢,不然啊,我那院中几位太医又要在院中长跪不起,说,对不起先帝喽。”

说罢,他突然间咳嗽起来,童子连忙将药柜中熬好的药送到老者的面前服侍着他服下,在面色好转之后,便缓缓离去。

胡中一人站原地,拳头慢慢握紧,慢慢松开。

孙信被叫了过来,白章:“我想过,我们没有多少部队,这次打森县,我们折了五百多人,不能这样老是硬碰硬,我想试着和森县里的人联系一下,看看能不能谈谈,你安排刘世去一趟。”

白章交代完,自己又坐了下来,写着目前的情况。

我不知道联络王贵有没有麻烦,因为我们毕竟是外人,魏和因为受伤已经回宏阳了,但是他还是主持这里的一切,魏姓是这里的一大势力,在朝堂也不容小觑,军队、财政是最强的,是一个比较大的麻烦,凌州乱成这样,楚王不会坐视不理,听说附近有奴隶造反的情况,我想,可以去联合他们,虽然很有风险,但是我们现在的力量太小了,还是要招募一些生力军……嗯,就这么办,还是朱武去一趟合适。

白章放下笔,向一旁上药的朱武挥挥手。

“末将拜见……!”

王上没有让李羽说完,就笑着将其扶起:“说李羽啊,我们可是有些年没见了,你在军中干的还好?”

李羽回答道:“让王上费心了,小人在军中也算小有起色,国舅对末将也是照顾有加,小人至死不忘王上的厚爱。”

王上:“你刚来朝廷,对朝廷的事可有所听闻?”

李:“小人在军中不曾听闻,只是入宫后才略知一二。”

宪王:“你是孤的好友,自小便伴孤左右,有福用享,有难同当,你,不必拘束,今日只有你我二人,你想说什么便说什么,孤绝不为难你。”

李:“依末将看,看朝中的此次事件怕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如今朝内的不和,早已经深入骨髓,就算没有这件事情,也终究会因为其他事情而引起,倘若不妥善处理,怕要掀起一场腥风血雨了。”

宪王:“那以你之见朝中的不和所在何处,此次这又该如何处理呢?”

李:“以末将的愚见,朝中的不和,主要是地方和中央之间的不和,贵族与皇族之间的不和,先帝当年为取得支持,许以那些人贵族爵位,如今那些人世袭往替,早已成为了朝中的驻虫,佣兵自重,于地方欺压百姓,于朝廷,欺君往上,自持贵族身份,却干着分疆裂土的勾当。若长此以往,我大楚怕是棵烂根的苍松,看着高大雄壮,实则经不起任何风雨。”

王上:“朝廷疾病多年了,建国数百年来一直都是这样,他们毕竟是大楚的根基,这么多年了,历代先王都努力过,可是一直难有突出。

李:“大王,楚国根基是楚国所有人的,不是贵族的,可是这天下是您的,这个顶梁的柱子要是不称心了,换了不就好了?”

王上:“你也别打哑谜了,你就告诉孤,你有法子了?”

李:“臣在地方查验过,在地方虽然贵族权势依然很大,这些年由于贵族一半贪污腐败,导致了各个地方财政短缺和民不聊生,在先帝时期就迫使默认允许了农民自行购买土地,现在许多有钱的商户和官员勾结起来,已经拥有了大量的田地和军队势力,再加上即使贵族拥有私兵,但是地方军队依旧掌握在朝廷手里,因此在地方上还是可以作为的。”

宪王说:“嗯,可是,想要实施下去也有难处,朝廷内部肯定会有争议,必须要派一位值得孤信任而又干练的人去,才有可能成功啊。”

李羽没有犹豫,果断跪下说;“末将不才,愿为王上分忧。”

皇上笑着说:“好、好、好,你呀,就是心急,你在缓几日,过些日子啊,孤在送你一副铠甲。”

白章提笔。

按以往的情况,战争结束以后,中央军队会在边疆逗留很久,不是边境部队战斗力差,是朝廷希望可以利用部队稳定边疆州县的情况,随后派朝廷钦差过来,名义上是稳定大局,其实就是杀杀地方的锐气,朝廷的钦差应该不久会来,但是应该只是雨过地皮湿,最后要不被抹脖子,要不灰溜溜的回去,这就是楚国边境州县的情况,王命比不上刀剑。

朱武带回了那只被围困的奴隶军……

写到这里,白章有些无奈的捂着额头,他实在是不想回想。

在贵族胡中府内,党羽们都正襟危坐,面色沉重,屋内昏暗无光。

大将军常平言道:“贵族和王族的矛盾已经百年了,尤其是魏胡两大贵族,不仅功高震主,加上地主不断蚕食朝政,我们的日子,越来越难过了。”

胡:“看王上和国丈的意思,看来此次战争是无法继续了,既然如此,要争取我们的人担任新任州牧,以便在将来的战争中占据主动,另外,要尽快拉拢主帅王仁,他可是皇上王叔,拉拢到了他,就等于拉拢到了大部分的皇族成员,今天云山那个老家伙几句话就把事情定下来了,还有王仁,这两个老东西。”

党羽:“还有一个人,楚卫军将军李羽,他可是王上的死忠,又是少壮派将领的代表无论如何他都不会背叛的,要尽快将他调离楚中才行,不然在将来就是一个钉子。”

常平:“这个李羽虽然只是个五等公的将军,可是王上给的权利,可是不小啊,这些年,王上提拔了不少底层将领,看来,他们早就对我们有戒备心了。”

胡中;“我早就告诫过下面的人,叫他们处事为人都小心谨慎,不要那么欺压百姓,欺瞒皇室,现在可好,如今地主的地方势力越来越大,我们在中央也愈加失宠,真不知我等还能够逍遥几日啊。”

几个贵族纷纷站起来,言道:“这个国家又不是他们王族一家的,是我等几支贵族当年抛头颅洒热血,才有了今日大楚的强盛,怎么,如今才多少年就坐不住了,那要是这么说的话,他王族才应该收敛裁剪,他们在楚中这最富饶的地区大肆发展自己的力量,连平民都不允许居住,全养着他的王族,还要年年向各地收取供奉,还整整屯了几万的楚卫军,开销比全国的军队都多,如果要是这么说的话,他皇室才是应该自裁谢罪,以谢先祖的罪魁祸首!”

胡中看着义愤填膺的众人无奈的摇了摇头说道:“此时已是这个局面,还是想想该怎么应付吧。”

常平:“要怎么看,只能先下手为强,尽量让我们的人担任要职,后天发展了。”

胡中:“对,常胜那个孩子一定帮我们稳住局势,我还特意交代过,听说魏和部队被敌人偷袭,自己身负重伤,这次,最好一次性把李羽还有魏姓一刀切了,然后让常胜去稳定局势。”

胡中立刻修书两封。一封给侄子常胜,告诉他要稳定各州的局势,收容人心;另一封给魏和,企图挑唆他。此外,他立刻动身,准备明日到宫里直接觐见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