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3章 天使驾临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好一个事事关心,等会,等会,你说谁?王延睿?”
“正是,老奴觉得,可能和乞巧节那天的王延睿是同一人,老奴听说,此子年方十九,最喜眠花宿柳,身子骨都被酒色掏空了。”
李迪沉默了好一会。
他对王延睿的观感,从最初的欣赏,逐渐变成了厌恶。
虽然救父的手段不够光明磊落,但为了父亲,任何手段都使得。
但被酒色掏空身体,不好,而且年纪轻轻就能做的出这么好的对联?写的这么好的诗词?
做出一副两副,很正常,三副,我也可以叫你一声神童。
但五副,不对,加上这一副,加上他对出来的那一副,七副了,再加上他和王曾的两首咏竹诗,拍刘娥马屁的诗词,何人能如此逆天?
当年,晏殊在应童子试之前,都没达到如此水平。
很明显,他是抄的!而且,他比自己还不堪,把刘娥说成吕武在世,脸呢?
李迪浑然忘记了,他也曾拍刘娥的马屁。
第一印象很重要,未来宰相李迪,已经给王延睿判了死刑。
“老爷,需要知会郓城县吗?”
“罢了,王敬此人身为胥吏,能不同流合污,已经相当不错,况且他本来没罪,就这样吧。”
“是。”
“我离开京城后,告诉家里,以后司马康再登门,撵出去。”
“是,老爷。”
李迪正好看到了李公墨,随手扔在博古架上,不打算带到任上。
对他来说,制墨之人的品德非常关键,品行不端,所制的墨能好到哪去?尤其是一想到王家拿他的名头卖钱,李迪更加厌恶了。
远在郓城县的王延睿对此一无所知。
他在算计李迪的时候,算错了一件事。
李迪身为知制诰,位高权重,王世谷会帮李迪做好事不留名吗?
王世谷给李迪写了封信邀功,李迪搞不清什么状况,派人来调查了一番,结果,王延睿所做的一切,都真相大白了。
吃罢早饭,王延睿正准备去县衙看看邸报,被王干娘拉住了。
“睿哥,给钱。”
“给钱?不是让你记账吗?”
“老娘记账?记什么账?你们家一个月没结了,给钱,否则,今日你休走。”
人穷志短,马瘦毛长。
自从上个月底把墨送到京城,已经半个多月时间,但是开封一直没传信回来。
王家所有的资金,全部投入到了制墨大业中。
虽然李兴俭供应的物资不需要付现钱,但是其他的物资,需要的资金也不在少数。
“干娘,且再等几日,到时候一并还你。”
“哼,老娘信你个鬼,还钱,否则,今日你休走。”
王延睿那个郁闷啊。
左右不过一贯钱,却把王延睿难住了。
倒不是找不来钱,而是王延睿不想拉下脸去借。
司马庆一身皂服,背着双手,缓缓踱步过来。
“哎吆,睿哥儿,没钱吃饭了?来来,喊我一声押司大人,本押司替你付了又何妨?”
王延睿可不是那种风骨极硬的人物。
“押司,鼓捣猫呢。”
“你才鼓捣猫呢,本押司要去衙门里当值,哼哼,王延睿……”
“押司,付钱吧,干娘,刚才押司的话你也听到了哈。”
王干娘腆着脸笑道:“押司是何等身份?拔下一根毫毛,足够你们一家子吃喝不愁。”
王延睿快走几步,离开了茶馆。
司马庆冷哼一声,随手掏出来十几个铜钱扔给王干娘。
“这个……好叫押司知道,是一贯零三百文。”,王干娘连利息都算上了。
“王延睿吃银子了?这么贵?”
“他已经一个多月未曾结过账,所以……要是押司不想给,我去找王延睿这个小畜生。”
司马庆很不想给。
可一想到刚才自己当众答应了王延睿,只能捏着鼻子认了,“一会去我家拿,本押司带的钱不够。”
“有押司这句话就够了。”
司马庆正准备去衙门,忽然看到知县王世谷、县丞刘育等一众官员,穿着正经官服,从衙门里出来了。
“县尊,今儿天……”
“司马庆,你来的正好,快快随我等去见天使。”
“天使?”,司马庆吃了一惊,大宋立国以来,郓城县何曾迎接过天使?
难道县里发生了什么大事吗?
“延睿,你去喊你父亲,我等先去城门恭候。”
“学生谢县尊。”
王延睿飞快的向家中跑去。
等来了,终于等来了。
更让王延睿想不到的是,竟然还有宣旨官。
难道,因为进献墨锭有功,爹爹封官了?
王延睿一边畅想着,一边往家跑。
“爹爹,快快,朝廷有旨意。”
正在练习aoe的王敬懵得一批。
旨意?
王延睿拉着王敬就跑。
王敬喊道:“换衣服,换衣服。”
等爷俩到了大街上,看到县衙衙役和巡检的士卒已经封锁了大街。
巡检周吉看到王敬,高声喊道:“王押司,这边,快点,天使已经到门口了,就等你了。”
“周巡检,天使?等我?”
“快快。”,周吉二话不说,拉着王敬就跑。
郓城县南大门,无数百姓站在主干道两侧议论纷纷。
十几骑正在门口等待。
前方,一张香案已经准备好,香炉内插着一根清香。
王世谷等一众官员,按照品级站好,分裂香案两侧。
天使为首之人身着内侍服饰,其余均是武将。
“咱乃内侍省内东门司内侍高品蔡克鹏,可是王敬当面?”
王敬懵逼的点了点头。
“王敬,接旨吧。”
看到王敬有点懵,王延睿轻轻捅了捅王敬的腰子,“爹,接旨啊,好事。”
王敬哦了一声,直挺挺的跪了下去。
蔡克鹏又看了一下接旨现场,确定符合规定,才从身后的武将手中接过圣旨,缓缓展开。
圣旨是高一尺三寸,长二尺,乃是黄表纸,也就是黄色的圣旨。
宋朝的圣旨和电视上演的完全不同,高级官员用白色圣旨,低级官员用黄色圣旨。
而黄色圣旨又分两种,比较高级的低级官员用黄麻纸,剩下的用黄表纸。
“敕命:门下,朕闻《司马法》有云:‘赏不逾时,欲民速得为善之利’,今郓城县士子王,进贡应元墨,治愈太后凤体,宜膺懋赏,以劝将来。王敬授将仕郎。於戏!周王锡彤弓而肃慎矢,汉帝颁麟阁以励爪牙。尔其克宣文略,益励忠勤,无替朕命。许圣文墨、应元墨和买,天圣三年七月十七日,中书省奉敕如右,牒到奉行。”